摘 要:本文筆者根據工作經驗闡述了建筑工程管線布置原則,并就給排水系統安裝與施工技術工藝及施工過程中的質量控制措施進行了詳細探討。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工程,施工技術
1.前言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生產工藝的不斷改進和提高,給排水工程日趨向新材料、新工藝、高參數的方向迅猛發展。因此,對給排水工程的設計、施工、維修和運行管理的要求也就越來越高。給排水工程是該建筑工程的基礎設施。要想使管網達到優質、高效、低能耗運行的目的。除要有合理的設計方案外,給、排水系統材料的選定及安裝質量的優劣將會對日后的使用產生極大的影響。為確保該建筑工程在使用過程中充分發揮其安全穩定、高效的作用。該建筑工程給、排水系統在材料選定、安裝、施工技術及其質量控制極其重要。
2.給排水系統的安裝及施工工藝
2.1室內管線的布置原則
由于某工程管道眾多、安裝復雜。考慮管道的正確排列是管路安裝中的一個重要環節。特別是對于室內管道。由于管道設備多,加上地溫中央空調管道、生活熱水管道。使問題尤為突出。為避免管道在施工過程中出現相互打架的情況,尤其在機房與通風管交叉施工,規定了管道排列避讓的基本原則:
(1)通風管路排列在上,液體管理排列在下;
(2)熱水管路排列在上,冷水管路排列在下;
(3)保溫管路排列在上,不保溫管路排列在下;
(4)熱水管路排列在右,冷水管路排列在左;
(5)分支管路讓主干管路:
(6)小口徑管路讓大口徑管路;
(7)有壓力管路讓無壓力管路;
(8)常溫管路讓高溫或低溫管路。
管線的間距以利于對管子、閥門及保溫層進行安裝和檢修為原則。由于室內空間較小,其間距不宜過大,對于管子的外壁、法蘭邊緣及熱絕緣層外壁等管路最突出部位距墻壁或柱邊的凈距不應小于100mm。對于并排管路上的并列閥門的手輪,其凈距約100mm。
2.2管材的確定
材料的好壞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直接關系到給、排水工程的成功與否。為此,管材的確定至關重要。對于該工程管材要求如下:
(1)生活冷水管、生活熱水管、人防給水管:采用內襯聚乙烯鋼管;
(2)消防、自動噴淋管:采用內外壁熱鍍鋅鋼管;
(3)生活排水管及雨水管:采用卡箍式柔性接口鑄鐵排水管:
(4)人防排水管:采用焊接鋼管;
(5)地溫中央空調管道:DN100以下采用焊接鋼管,DN100以上采用無縫鋼管。
2.3給水設備的安裝
室內給水系統是由下列各部分組成:引入管、水表節點、供水設備(水泵)、水平主干管、立管、分支管及閥門器件。水泵房內的水泵、閥門等是用水樞紐,良好的安裝質量,將能使工程的供水系統運作更可靠,人身及設備的安全使用壽命也更有保障,故對其安裝提出如下要求:
(1)設備安裝前應對其有關資料和文件合格證進行核對檢查。
(2)設備不應有缺件、損壞和銹蝕,而轉動部分應靈活無阻滯、卡住現象和異常聲音。
(3)對設備機組的安裝是根據已經確定的水泵機組型號、機組的臺數和機組的長度尺寸合理地規劃其在水泵房中的安裝位置和縱橫排列形式。機組布置應使管線最短,彎頭最少,管路便于連接和留有一定的走道和空間,以便于管理、操作和維修。
(4)引入管與其他管道應保持一定的距離,如與室內污水排出管平行敷設,其外壁水平間距不小于1.0m,如與電纜平行敷設,其間距小于0.75m。
2.4給水管道的安裝
(1)管道安裝之前需復測管道地溝,支架是否符合管道安裝的標高、坡度和坡向。支架間距是否符合圖紙和有關規范的要求。考慮到放空和管道運行的工藝需要。
(2)法蘭焊縫及其他連接件的設置應便于復檢,并不得緊貼墻壁、樓板或管架。
(3)管道安裝施工過程中及完工后,應及時填寫各種施工技術資料表格并經簽證記錄,埋地鋪設的管道,應辦理隱蔽工程驗收,填寫隱蔽工程記錄并及時回填,這些施工技術資料均應整理存檔。
(4)穿過樓板、墻壁、基礎、屋面的管道,均應加裝套管進行保護,在套管內不得有管道接口。穿過屋面的管道應有防水層(或土建泛水)和防水帽,管道和套管之間的間隙宜用不燃材料填塞。
(5)管道安裝工作如有間斷,應及時封閉敞開的管口。
(6)管道連接時,不得用強力對口,也不得用加熱管子及加偏墊等方法來消除接口端面的空隙偏差、錯口或不同心等缺陷。
(7)管子焊接時,直管段兩環縫距不應小于100mm,焊縫距煨制彎頭的起彎點不小于100mm,且均不小于管外徑。
2.5排水管道的安裝
由于卡箍式柔性接口鑄鐵排水管的接口為柔性連接。吊架的位置應考慮放到防止管道下凹的部位。另外,卡箍式接口的抗拔出性能略差,接口兩端固定和不固定對整個管道系統的耐壓能力有很大影響,應當在橫管直管段適當位置加固定支架,以防管道水平方向位移,在彎頭、三通、四通等配件處要加固定支架或支墩以防管道拔脫。立管在穿樓板處采用專用承重短管或采用磨擦夾緊式的固定支架以均分管道的重量,防止接口處滑脫。
除此而外,管道在安裝過程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生活污水管道的坡度必須按設計或規范要求不能小于n=O.0012。
(2)在立管上應每隔一層設置一個檢查口,但在最低層和有衛生器具的最高層必須設置檢查口,其中心高度距操作地面為1m,允許偏差±20mm,檢查口的朝向應便于檢查在暗敷立管上的檢查口應安裝檢查門。
(3)排水立管管軸線距墻面距離不應大于lOOmm。
(4)排水主干管及水平干管管道均應做通球試驗。通球球徑不小于排水管道管徑的2、3,通球率必須達到100%。
(5)排水通氣管不得與風道或煙道連接,安裝應符合規范。
2.6管道支、吊、托架的安裝
(1)管道支、吊、托架安裝的標高、位置必須符合圖紙設計和規范要求。
(2)支、吊、托架埋設應平整牢固,要保證管道中心離墻的距離符合圖紙設計和規范要求。
(3)固定支架與管道接觸應緊密,固定應牢固可靠。
(4)滑動支架應靈活,滑托與滑槽兩側問應留有3~5mm的間隙,縱向移動量應符合設計要求。
(5)固定在建筑結構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響結構的安全。鋼管水平安裝的支架間距應符合規定。
(6)采用金屬制作的管道支架,應在管道與支架間加襯非金屬墊或套管。
2.7管道接口應符合的要求
(1)管道采用粘接口,管端插入承口的深度的規定
(2)熔接連接管道的結合應有一均勻的熔接圈,不得出現局部熔瘤或熔接凹凸不勻現象。
(3)采用橡膠圈接口的管道,允許沿曲線敷設,每個接口為最大偏轉角不得超過2°。
(4)法蘭連接時襯墊不得凸入管內,以其外邊緣接近螺栓孔為宜,不得安放雙墊或偏墊。
(5)連接法蘭的螺栓直徑的長度應符合標準,擰緊后突出螺母的長度不應小于螺桿直徑的1/2.
(6)螺紋連接管道安裝后的管螺紋根部應有2扣~3扣的外露螺紋,多余的麻絲應清理干凈并做防腐處理。
(7)卡箍(套)式連接兩管口端應平整,無縫隙溝槽應均勻,卡緊螺栓后管道應平直,卡箍(套)安裝方向應一致。
2.8管道系統交付使用前必須進行水壓試驗記錄
各種承壓管道系統和設備應做水壓試驗,非承壓管道系統和設備應做灌水試驗。室內給水管道的水壓試驗必須符合設計要求,當設計未注明時,各種材料的給水管道系統試驗壓力均為工作壓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檢驗方法:金屬及復合給水管道系統在試驗壓力下觀測10min,壓力降時不應小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壓力進行檢查應不滲不漏,塑料管給水系統應在試驗壓力下穩壓1h,壓力降不得超過0.05MPa,同時檢查各連接處不得有滲漏。
3.結語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建筑工程給排水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說建筑工程給排水只是主體建筑的配套設施,但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促進了安裝施工工藝的進一步提高,優質的施工安裝質量和嚴謹的管理是保障管網系統高效安全運行的必要條件,而且也可以改進和彌補設計施工中的某些不足。
參考文獻:
[1]劉西平.談建筑物的管線綜合設計[J] 山西建筑,2005,31(5):115—116
[2]《居住小區給水排水設計規范》(CECS57:94);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3]李公藩編著《塑料管道施工》,北京,中國建材工業出版社.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