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使建筑垃圾作為路基回填材料進行再利用,考慮建筑垃圾相對于普通填料的特殊性,通過對現有工程的總結和研究,提出了回填路基所用建筑垃圾的技術指標及要求。此外,通過對建筑垃圾的處理及建筑垃圾回填路基的施工工藝的分析研究,確定了建筑垃圾回填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的關鍵技術,從而為建筑垃圾回填路基的施工提供參考。
關鍵詞:道路工程;建筑垃圾;路基;施工技術 論文刊發
0引言
目前,在中國城市垃圾總量中,建筑垃圾占到30%~40%,并逐年增加,而中國對建筑垃圾的處理方式基本是露天堆放或填埋,這種方式即占用土地,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若將建筑垃圾進行處理,并作為再生資源加以利用,不僅可以保護環境,還可以減少石料的開采,實現道路的可持續發展[14]。近年來,建筑垃圾雖逐漸用于道路工程中,但使用建筑垃圾回填路基,尚且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回填路基的建筑垃圾即沒有具體、統一的技術指標及要求,也沒有相應的標準或規范。另一方面,建筑垃圾回填路基的施工沒有相應的規范指導。上述問題直接導致了建筑垃圾回填路基施工不規范,同時制約了建筑垃圾在填筑路基中的應用。
為使建筑垃圾在路基回填中得到有效利用,本文針對上述建筑垃圾回填路基存在的問題,研究現有工程,提出了作為路基回填材料的建筑垃圾的技術指標及要求,介紹了建筑垃圾的預處理、破碎等加工工藝和回填路基的施工工藝以及施工質量控制,為建筑垃圾回填路基的材料選用、處理和施工提供了技術指導。
1填筑路基建筑垃圾技術指標及要求
根據《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和《公路路基設計規范》對路基填料的要求,結合建筑垃圾的特點,作為回填路基材料的建筑垃圾應從級配、力學指標及穩定性幾方面滿足以下要求。
1.1建筑垃圾回填路基級配要求
路基填筑主要要求保證填料密實,對級配的要求不大。建筑垃圾一般是由各種粒徑的顆粒組成,且級配差、大顆粒所占比例較大,故不宜直接用作路基填料,必須經過破碎處理并改良后才能使用。經破碎的建筑垃圾,根據大于4.75 mm和0.075 mm的顆粒含量,分為Ⅰ類和Ⅱ類,并應用于路基的不同部位,分類情況見表1。
要嚴格控制路基壓實度,因為路基整體的強度、剛度以及平整度等都依托于路基結構層的充分壓實,只有保證合格的壓實度才能使路基、路面的使用壽命得到保障甚至延長。為保證路基的壓實度,填料有如下要求:路床填料中粗料的比例為75%~85%,最大粒徑應小于60 mm;路堤填料中粗料的比例為15%~75%,最大粒徑應小于200 mm。
1.2建筑垃圾回填路基力學指標
可采用壓碎值、塑性指數、單軸抗壓強度、承載比(CBR)作為建筑垃圾力學指標[56]。依據路基規范中對填石路基壓碎值的要求,建筑垃圾作路床填料時壓碎值不大于40%,作路堤填料時壓碎值不大于50%;建筑垃圾作上路床填料時CBR≥8%,作下路床填料時CBR≥5%;建筑垃圾的塑性指數需不大于26%;石料單軸抗壓強度不應小于15 MPa。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