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師隊伍是民航維修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基礎。在人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才能打造一支業務精、留得住的工程師隊伍,本文對國內外眾多航企和MRo維修單位工程師隊伍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開展人才全生命周期管理,把工程師的技能知識作為資源開發,對工程師隊伍進行職業化培養,進而實現個人發展與企業發展雙贏。
關鍵詞:企業發展戰略;工程師職業化建設;人才激勵機制
認清管理現狀
工程師隊伍的素質和工作能力,直接關系到民航維修企業生產安全、生產效率和盈利水平。目前,國內外眾多民航維修企業,都把工程師隊伍建設作為企業人才戰略的一項重要工作。
對于機務人員技術崗位,維修單位普遍采取“管理、技術、通用”多通道序列發展模式。在技術通道中,有些單位又分出“一線”和“技術”子系列。在各垂直的通道體系中,又提供橫向和縱向的發展路徑。在高崗職數設計思路上,體現出了各維修單位對技術崗的傾斜程度。
在晉級和考核方面,各單位圍繞“能力”“資質”兩個基本點,普遍采用“考試和經歷”“專家評審”“考試和考核”“多維度考核”和“政策引導”,制定了詳細的晉級標準。
在人才培養方面,多數單位普遍重視青年員工“見習期培養”。在強調一線工作經歷的同時,注重“專業領域”人才建設。在具體方法上,采用師帶徒、機構培訓、崗位練兵、項目鍛煉等培養模式。
在薪酬和激勵上,有些單位對“放行人員”都實施特殊津貼政策,高新企業給關鍵人才“專家津貼”或“項目負責制”激勵政策。
找準問題癥結
在民航飛機維修行業,維修能力以“修”“改”“替”“造”階梯式發展。航線和定檢維修工作偏向勞動密集型,深度修理和改裝則把企業推向高新領域。這兩種不同的運行風格和理念,導致諸多的人才管理體系上的差別。通過調研走訪國內外眾多航企和MRO維修單位,與許多生產工程師和系統工程師溝通之后,發現企業工程師培養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第一,在隊伍定位方面
在民航行業內,執照和機型一直是人才流動的硬指標,在一些單位,機務放行執照特性不突出,放行隊伍定位模糊,執照和機型簽署導向不清晰;部門間存在“壁壘”,崗位交流困難,導致個別工程師一線經歷欠缺,培養路徑上走了“捷徑”;工程師職業化路徑設計較為簡單。
第二,在新人培養方面
人力戰略定位:在一線城市人力成本劇增,年輕勞動力缺乏情況下,“效用型”人才培養導致招聘高素質人才困難,反之,“積累型”加劇離職率。
招聘統籌:某技術支持部門不能從一線招到優秀的人才,原因是一線編制配額上沒有考慮向工程管理等方向上輸送人員,一線部門面臨生產保障壓力,好苗子不輕易放手。
培訓方式:在人才“高端”培養沒有突出方向,在低端培養沒有“短平快”。
培訓思路:《培訓大綱》主要面向資質培訓,滿足于規章基本要求。培訓部門、學員之間培訓協調管理力度不夠。
第三,工程師職業化方面
低端工作量大。工程師大部分精力在件號查詢、工卡編譯、手冊資料查詢、方案編寫等文件處理事務方面。
專業交流缺乏制度保障。工程師缺乏國際、國內交流,缺乏新技術應用培訓和交流。
專業管理不突出。工程師各領域體系尚未形成“專業化”管理脈絡。部分工程師不敢決策,不作決策,“按手冊出方案”成為規避責任的擋箭牌。
協調作戰困難。項目工作缺乏交流和協調作戰,各單位工程師受部門“壁壘”限制,技術上各自為戰。
工程師缺乏輪崗制度。在崗工作時間長,新知識新機型知識充電不足,沒有形成輪崗交流的“出口”。
確立培養對策
工程師職業化建設并非獨立成型,與企業整體隊伍狀態和能力正相關。本著“拆墻”“搭梯子”“蓋樓”的理念,從工程師培養戰略投向、路徑設計、職責驅動、培訓交流、考核激勵、研發管理等方面探討職業化建設思路。
第一,制定人才投向戰略
企業發展戰略決定人力資源戰略,“政策圍繞目標轉”,工程師職業化建設要基于實際情況,圍繞企業目標制定政策優化方案。
民航維修是立足于大城市大機場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人力投入與機隊規模正相關,成本隨城市品位提升,人力需求敏感。公司人才培養體制要考慮當地資源和競爭對手情況,對于年輕勞動力缺乏的一線城市,要采取效用型和積累型并舉的綜合型的人力資源戰略。
航線維修特性是保障和適航性。對于航前、過站、航后工作,通過例行工卡、基本技能和部件拆裝方面的針對性訓練,提升工作質量和效率,大量培養一級技術員和普通放行人員,滿足生產保障需求;對于飛機維修核心技術崗位,比如測試、排故,需要培養“通才型”運行保障型人才,確保飛機安全運行。保持航線隊伍穩定,提高保障品質,留有發展儲備,為其他機務領域輸送人才,是航線人才戰略主思路。
企業盈利靠創收和節流。創收來源于傳統MRO領域,發動機、部件等高利潤部/附件的研發修理。節流來源于維修生產的精益化工程管理。研發制造型人才培養,有別于航線和大修,相比更貼近工業技術方向。部/附件修理和研發領域需要領軍式人物,航天航空院校畢業生持續“熱銷”是個信號,將來高端民航維修技術發展,高素質人才儲備是關鍵。從大學生招聘上,應該傾向于招聘基礎學科強的理工科高校畢業生,通過“職業化”培訓路徑,孵化“高精尖”人才。工程管理型人才培養,要求在工程決策、可靠性管理、精準維修計劃、航材精益管理、IT信息應用等方面進行科學實踐,通過持續優化專業管理體系,打通工程師職業發展通道,孵化“復合型”的人才。
考慮到城市人力成本壓力,要走“兩端”培養政策:降低低技能崗位人力成本,突出核心人才激勵和培養力度。對于“低端”崗位,通過自己籌辦或與社會合辦高技學校,大量培養合格的機務保障人員。對于“高端”崗位,比如排故、深度改裝維修、部件開發、工程系統等工程師,通過層層篩選、不斷孵化,最終培養成高級人才。
推薦閱讀:《今日民航》(月刊)創刊于1995年,是由中國民用航空局主管、中國民航報社主辦,面向高端受眾的航空類綜合性雜志,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準對外發行的中英文雙語刊物。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