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進步發展,我國的交通網絡也越來越完善,鐵路建設是我國當前重要的交通建設項目,其建設質量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生命安全以及區域經濟交流水平。在其建設過程中,路基施工作為重要的基礎工程,需要施工單位在充分考察施工現場環境的基礎上進行施工,但是就當前鐵路運行的情況來看,路基翻漿冒泥的現象時有發生,主要是因為鐵路在運行過程中不僅會承受鐵路軌道的重量及機車車輛的動力荷載,還會長時間受到水流、風沙、雨雪、嚴寒、高溫等的侵襲和各種不良地質條件及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路基結構發生變化,加劇翻漿冒泥病害的發生,嚴重威脅著鐵路運行安全。基于此,本文就鐵路路基翻漿冒泥的機理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鐵路路基;翻漿冒泥機理;影響因素
翻漿冒泥是基床土受地面水或地下水的浸濕軟化或液化后形成的泥漿,在列車動荷載作用下形成沿道床道碴的空隙向表面涌出的一種路基病害現象。一旦該現象發生就會鐵路線路的技術狀態發生急劇變化,降低線路的運行質量,而且后續的維修工作中二會投入大量的人力、物理以及財力,但是由于基床的軟化和道碴板結使道床的整體彈性降低,導致維修后的鐵路路基需要花費較多的資源進行后期的維護,大大提高了運營成本,且存在著較大的安全隱患。因此必須要深入分析鐵路路基翻漿冒泥現象產生的機理及其影響因素,以便能夠做好相應的預防措施,進一步提高鐵路路基的施工質量。
1 鐵路路基翻漿冒泥病害分類及其機理分析
1.1 翻漿冒泥病害分類
1.1.1土質基面翻漿
土質基面翻漿一般會發生在路堤和土質路塹,該路段并沒有地下水或地下水不甚發育,主要是因為該路段的基床為粘土、粉質粘土,其具有不密實、強度低等特點,一旦出現較大的降雨就會因為在活載作用下翻漿冒泥進入道床,因此該路段在雨季或者春融后經常會出現翻漿情況,甚至會造成嚴重的基面下沉問題[1]。
1.1.2巖質基面翻漿
巖質基面翻漿現象的出現一般是因為該路段的路基是由泥質軟巖構成的,因此極易會在雨水、活載和道床研磨作用下翻漿,一般在雨季翻漿,旱季停止。
1.1.3裂隙泉眼翻漿
裂隙泉眼翻漿一般會發生在山區和丘陵區的路塹處或隧道內,該路段屬于地下水較發育地段,泥漿內裂隙水和軟巖風化物在抽吸作用下形成,由壓力水帶至基面污染道床,由于該路段地勢低,地下水發育較好,因此翻漿常年不斷,雨季更為嚴重。
1.2 機理分析
由于鐵路路基易受降雨和地下水的影響,一旦地表水或地下水滲入特定的地基土中,在活載的作用下,孔隙水壓力不斷變化,會產生翻漿冒泥和道碴陷入等整體軟化的現象,翻漿冒泥的形成過程主要經過了泥漿擠壓上升、積壓抽吸聯合作用和翻漿冒泥形成等三個階段。一是擠壓上升階段,一般是線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后,有列車的荷載作用導致基床鋪有的親水性粘性土或存在易風化親水的軟質巖出現了不均勻沉降,如果遇上雨季就會導致雨水下滲到機床中造成積水,在反復作用下會使得基床面土層軟化形成泥漿,且泥漿會沿道碴孔隙上升,如果連續降雨嚴重也會加劇翻漿冒泥現象;二是泥漿擠壓抽吸階段,第一階段過后,機床會因為干燥等因素形成板結道碴層,其會產生收縮裂縫,泥漿在這時上升受到兩種力的作用,一種是擠壓力,另一種是抽吸力,板結層對封閉的泥漿加壓,使孔隙泥漿水壓力加大,并且列車在運行中還會產生抽犀利,最終導致翻漿冒泥現象加劇;三是翻漿冒泥形成階段,泥漿被擠壓抽吸上升反復進行,使道碴板結越來越嚴重,基床在干燥與濕之間來回切換,泥漿產生的越來越多,不斷透過板結層縫隙向上涌出,直至使泥漿漫溢道床,掩蓋軌枕,并使道床積水,雜草生長,嚴重影響了列車的行駛安全[2]。
2 鐵路路基翻漿冒泥病害的主要影響因素
2.1 路基填料
路基填料的性質決定了路基施工質量和難易程度。路基填料性質好、級配合理,路基施工容易,路基填筑質量也容易控制和保證;反之,路基填料性質不良,級配不合理,在路基施工過程中就需要施工人員按照施工要求采取各種改良措施來進行處理,一旦處理不當就會造成施工質量問題。就當前我國鐵路運行過程中出現的翻漿冒泥現象老看,頻發地段一般的土質基面滲透系數范圍為1.05×10-5-9.5×10-7cm/s;石質基面的滲透系數范圍為4.8×10-5-6.1×10-7cm/s;其礦物成分主要以伊利石、蒙脫石或以其中之一為主,因此也需要重點對這些路基填料進行有效的改進。除此以外,粉質土具有的較強凍脹性也是發生翻漿冒泥情況的主要地質,當其含有較多腐殖質和易溶鹽時,路基更易形成翻漿冒泥。
2.2 水
路基翻漿冒泥的實質就是水在路基中的遷移、相變的過程,因此水也是造成翻漿冒泥病害產生的主要因素,對上述翻漿冒泥病害種類的分析來看,地表水以及地下水都能夠導致該病害的發生,其中地表水會通過滲透作用滲透到路基的土體當中,大大降低土的抗剪強度,使得路基發生眾多病害,以翻漿冒泥病害最為嚴重;地下水則是使粘性土和泥質巖石中的路基土體含水量增加,長期侵蝕路基,再加上列車荷載和其他外力作用就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基床翻漿冒泥等病害[3]。
2.3 溫度
溫度是路基翻漿冒泥產生的原因之一,凍害是導致該現象發生的重要溫度因素,可以說沒有一定的凍結深度或冰凍指數就難以形成凍脹和路基的翻漿冒泥。在同樣凍結深度或冰凍指數的條件下,凍結速度和0℃以下氣溫作用的特點都會影響到翻漿冒泥現象的發生,比如初冬時節處于氣溫冷暖交替變化的時候,溫度則會在0℃到-5℃之間長時間波動,這時候路基就會有大量水分聚流到距路面很近的地方而導致嚴重的翻漿冒泥現象出現;再比如,春季氣溫會見升高,這時候處于開始化凍的時期,就會因為土基急劇融化而加重路基翻漿冒泥。綜合以上情況來看,是因為水受到溫度的影響而出現變化,所以說相對于水,溫度是一個間接因素[4]。
推薦閱讀:鐵路采購與物流工程師論文發表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