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的啟蒙學科,是學生將來交流和理解這個世界的基礎,它在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起著奠基作用,是培養孩子綜合素養,形成獨立品格、完美人格的重要學科。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中教學的重要性及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了解決小學語文教學存在問題的對策,希望為教學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存在問題,解決對策
引言
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自身的認知能力的最主要的途徑。小學語文的教學和學習對于學生的發展以及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素質提高,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因此,關注小學語文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語文教學是對祖國語言文字的傳播和發揚,是對中華優秀文化的傳承,通過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學是整個語文學科教學的基礎階段,小學教學除了使學生達成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之外,還對發展學生的智力、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等方面有直接的指導和實踐作用。良好的語文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語文的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和個性的發展,為祖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儲備綜合性人才。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的生命線,也是多年來奮戰在一線的教育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探索的問題。改善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效率和諧發展。
二、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2.1部分語文教師素質有待提高
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學生學習活動過于放任,缺乏對教學領域內容重點,方法策略和相關規律的指導、提升;有的教師在課堂教學追求表面的“轟轟烈烈”和形式主義,有嚴重脫離文本、忽視雙基的傾向;應試教育痕跡嚴重,部分語文教師普遍側重應試語文的知識的傳授,而對逃逸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的文學藝術欣賞卻普遍不夠重視。
2.2教師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采用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忽視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是注重課本知識的教授,通過灌輸式的教法讓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學生對知識缺乏深度的理解。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失去了對課堂學習的主動探索的意識,處于學習的被動地位,不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2.3師生之間缺乏互動,缺乏情感交流
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積極地情感,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記憶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能夠充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目前,在課堂上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情感交流,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比較少,這也是導致教育工作的效率不高的原因之一。
2.4作業缺乏開放性
當前的小學語文作業布置中存在著量太大、反復機械式的重復等問題。這樣的作業不但不能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反而會使學生產生煩躁厭學的情緒,阻礙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同時,現在的小學語文作業也存在著過于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的問題,作業形式單調的問題。大多數教師只是大量布置書面作業,而很少涉及實踐訓練等新型的作業形式。作業內容通常只包括課內的內容。
三、產生問題的原因
3.1教師方面
(1)對于一些教師來說,新課標學習還停留于口頭,沒有從根本上轉變觀念;
(2)片面理解課程改革,對語文課標中的四個基本理念存在認識上的偏差。
(3)大修訂的語文教材及現行實驗教材,編排體系發生了很大變化,教學內容更新、更活、更寬,教學彈性大,使部分教師感到無所適從。
(4)大多數一線的教師缺乏學習、進修、觀摩的機會。
(5)受考核評價制度的影響,教師過于重視考試的分數;
(6)部分教師本身的文化素質低;部分教師師德師能差。
3.2學校方面
(1)大部分小學人員編制緊張,語文教師幾乎都是班主任,工作量重,壓力大。滿負荷運轉,造成許多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充電,教育教學能力無法提高。
(2)學校經費緊張,造成教學資源匱乏,教學手段單一。受經費的制約,教師外出學習、參加培訓的機會太少。學校缺乏激勵機制,獎勤罰懶也成為一句空話。
(3)教研活動流于形式,缺乏實效性。一些鄉鎮學校更是缺乏理論指導、缺乏經驗、缺乏教研的氛圍。
3.3社會及家庭方面
(1)社會大環境存在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的因素,缺乏語文學習、實踐活動的場所和設施。
(2)家長缺乏對新課程改革的認識和對孩子語文學習輔導的能力。
(3)孩子缺乏課外閱讀的資料,無法達到課標提出的閱讀量。
3.4教育主管部門方面
(1)課程設置不斷完善,語文課時安排有所減少,而教材內容在增加,教師們感覺教學壓力大。
(2)新課程實施以后,沒有相關的配套資料(錄音磁帶、掛圖、投影片、生字詞卡片等),許多實驗教師感到難度很大。
(3)目前還沒有制定出與新課程改革相匹配的考核評價方案。
四、解決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4.1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
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素質是搞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環節之一。現代教學對教師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不但要求精通專業知識,技能外,還要求必須熱愛教師這一職業,要有終身從教的奉獻精神。只有具備較高專業素質才能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適應教育事業持續發展對教師不斷提出的新要求,從而培養出祖國需要的人才,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
4.2改革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很強,教師應該不斷變換教學方法,以激發學生的學生興趣。要因材施教,結合實際,采用不同的方法,通過“激趣法”、“情境法”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既可以幫助教師豐富教學方法,又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要盡可能地創造聽、說、讀、寫的綜合語文學習氛圍,寓教于學,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結合。同時,還應該注重設計課堂教學的結束環節,善于捕捉時機,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創造欲。
4.3增加師生課堂間的互動和情感交流
教師應該充分運用語文教材內容的廣泛性,通過自己巧妙地加工,聯系學生的實際,引導學生去體驗教材中的情感,讓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接受相應的情感的影響,達到學生“以情促知”的效果。所謂互動,就是強調師生間的交流,共同發展的教學過程。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提出疑問,師生一起解答,達到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五、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學是緩慢而復雜的過程,所涉及的問題極為廣泛,需要廣大的語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去偽存真,去粗取精不斷更新知識,吸取新鮮血液,汲取豐富的信息,加強和提高自身素質,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有效提高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劉玉臻,薛洪麗.打造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J].中國校外教育,2013(11)
[2]許永傳.改變語文課堂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J].新課程(教研版),2012(7)
[3]師進福.淺談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3(35)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