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是指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立主題,在教學中創設類似于學術研究的情境,學生通過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情感與態度,特別是發展探索精神與創新能力。本文是一篇教學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數學教學中“探究式”的學習方式研究。
摘 要: “探究”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方式方法,新課標中不僅增加了“探究與實踐”的內容,更提倡和深化探究式學習方式。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學生獲取新知永恒的主題,充分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深化理解“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統計與概率”的內容,掌握各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創新能力的提高。如何讓學生由表及內、由淺入深開展探究式活動,本文就此做概述。
關鍵詞: 數學教學,探究式,學習方式
一、賞識學生,激活學生自主探究的原動力
美國教育家布魯納說:“數學的生命在于探究。”詹姆斯說過,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是被人賞識的渴望。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賞識學生。比如:我班有一位叫劉敏的學生,她的字寫得很好,就是速度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她不夠專心,于是在她最后一個交作業時,我說:“你的字真是越寫越漂亮了,也許就是因為你要把字寫工整、寫漂亮所以就寫得慢。老師相信你定能在寫好字的基礎上加快寫作業的速度,下次一定不會最后一個交了,對嗎?”她聽了我的話紅著臉低下頭,誠懇地說:“老師,我下次一定第一個交。”果然,第二天,她第一個把作業交到我手里,這正如一位學者所說的:“學生總是朝著老師鼓勵的方面發展”,“鼓勵學生要比訓斥學生效果更好”。在賞識過程中,要相信學生一定能行。要賞識學生的探究,哪怕探究的方法是最笨的,但畢竟是學生自己動腦筋想的、自己自主探究的。我們要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就會多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生。因為學生在老師的賞識中得到自信,使學生增強自主探究能力。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知識的欲望
《數學課程標標準》強調好數學教育應從學習者的已有經驗和生活實際出發,要激發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要求教師活用教材、用活教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一)問題情境的創設
沒有問題,就沒有數學。比如:“毫米的認識”教學時.讓學生量書本的長、寬、厚度,量完了長和寬,量厚度時,學生發現不夠1厘米了,就問:“老師,書本的厚度不夠1厘米怎么辦?”老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結果,而是引導學生思考:“是呀,不夠1厘米怎么辦呢?”讓學生在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提出用毫米,但學生不知毫米究竟有多長,這時老師再引導學生認識毫米:雖然老師沒有提出問題,可在所創設的情境中,使學生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決問題。有人說:“提出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發展了創造能力。
(二)生活情境的創設
數學走入生活,在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讓學生在認知中體會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例如:在教學“5的認識”這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如果讓你帶5元錢到商店中買東西,可以能有幾種買法,能把5元錢花完?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需要去購買。這時先讓學生猜一猜5元錢能買哪些東西,啟發和引導學生投入到自主探究學習中。提醒學生算法多樣化,幫助學生體驗成功,尋找自信心,深入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三、開放性作業,培養學生的探究問題能力
(一)開放性作業內涵
過去的教學模式:導入―講授―鞏固―作業―總結,其特征是擺脫以往封閉、僵化的作業模式,以教師為主體的,遏制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的發展。隨著新一輪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改變單一化的數學作業設計和布置方式,并向多元化、開放性的方向發展,已經逐漸成為眾多數學教師不斷實踐的重要課題。本文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為分析對象,探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實現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朝開放性的方向發展。比如:雞和兔共有8只頭、20只腳,雞和兔各有多少只?這樣的作業是開放性的,學生可以有多種方法。又如:找規律:4、9、16、(?搖?搖),要求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數。
(二)開放性作業設計基本要求
首先,開放性作業的設計內容應聯系課本,從大綱出發設計出有價值的作業,其內容可聯系校園內外、生活實際,涉及的知識面廣而不偏,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適合學生年齡層次、個性發展特點等因素。其次,從新課標出發,以新課標為依據,明確新課標對各學段或年級的要求。再次,開放性作業的設計應具有實際的意義,而不是單純的形式操練。最后,注重多元化實施,以及作業形式多樣化。作業要求應規范、具體,最好有實例(或作品),有助于引導學生向達到訓練目的和預期目標。評價方式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他們的自信心,發展學生個性,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評價手段也應是多種多樣的。
(三)開放性作業評價
開放式、個性化的作業設計與評價,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教者有心,學者得益”,開放性作業評價更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真正體現學生的自主性,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1.以鼓勵為主評價。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之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表揚之中,他就學會了感激;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承認之中,他就學會了要有目標。
2.多元評價,共同參與。可以讓學生參與到作業的評價中。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總評等多元多向評價,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評價自己與他人,把評價權交給學生,真正培養學生主動探索的主體意識。同時,也可讓家長參與到評價系統中,請家長對孩子在家中、社會上的表現做正確客觀的評價。
以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為分析對象,探究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實現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朝開放性的方向發展。把時間、思考還給了學生,使學生在“自主探究式”學習中得到鍛煉、自主發展、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
[2]崔永紅.數學教學要實現四個轉變[J].職教通訊,2005(3).
[3]馬世成.進行探究式教學的體會與思考[J].石油教育,2005(5).
教學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當代教育科學》主要任務是探討初、中等教育教學規律,普及教育科學理論,總結教育實踐經驗,薈萃教育科研成果,傳播教育改革信息。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