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我國很多中小學都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心里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落實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培養跨世紀高質量人才的重要環節。本文是一篇心理教育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學教學活動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是現代素質教育教學的要求,符合小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抓住切入點,挖掘教材里潛在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為學生營造一個平等、和諧、健康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進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下面本文將根據小學語文教學實際,提出以下幾點滲透策略,以期幫助廣大教育者培養學生優良品德,提升民族文化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心理健康,課堂教育,滲透策略
何謂心理健康教育?顧名思義,教師根據學生生理、心理發展的需要與特征,運用心理疏導、心理暗示等多種教學手法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以及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活動。小學生尚處于成長發育的初級階段,心理發育還不成熟,如果沒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學生很可能會養成一些不良行為與習慣,做出一些違背社會道德的事情來。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根據教學實踐,本文提出了如下幾點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策略,以期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基礎性的學科,教材中往往滲透著各種各樣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這些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一般隱含在教材中的各個角落,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方可獲得。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情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挖掘教材中所隱含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因素。小學語文中大部分作品都是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英雄人物的高尚品格等的文章,目的是培養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的優秀品質。如《臥薪嘗膽》是一蘊含深刻人生哲理的中國歷史故事,主要歌頌了越王勵志強國、不畏艱難的精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挖掘這些積極的心理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培養其敢于吃苦、不畏艱難、堅持不懈的優良品德。這樣,通過自我感悟與領會,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就會樹立一種不畏艱難的卓越品質,進而促進自我發展與提升。
二、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眾所周知,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有助于學生生理、心理的健康發展,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這是因為學生處在愉悅的教學環境中,身心比較放松、思維比較活躍,學生自己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也樂于學習。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營造一種平等、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有利于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例如,教學《春天來了》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創設教學情境:“春天來了,同學們發現大自然都有哪些變化嗎?有一位細心的朋友將美麗的春天畫了下來,你們想看嗎?(展示美麗的春天景色,并配上優美的背景音樂)接下來同學們就跟著老師的步伐走進春天,發現春天,好嗎?”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僅拉近了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構建了平等的師生關系,有效激活了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他們都迫切想要進入教材學習中一探究竟,這就調動了學生思維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處于輕松、愉悅的學習狀態中。同時,這種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可以不必擔心與害怕由于自己說錯而受懲罰與批評,只要完全表達自己的意見,積極融入課堂教學即可,這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完善學生的人格,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
三、開展多彩實踐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小學生具有自制能力差、好奇心重、性格多變等特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教學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語文實踐教學活動往往具有開放性、靈活性、自主性諸多特點,有利于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小學語文教材中常常設有各種各樣的教學實踐活動,如設計、表演、制作、辯論等,這些實踐活動都是針對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與學習情況而開設的,可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豐富學生的閱歷,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例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引導學生開展一場以“我的DIY玩具”為主題的教學實踐活動,讓學生將自己家中壞掉的、不用的玩具以及玩偶帶進教室,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玩具制作出一個新的玩具來,由于每位學生的發展潛力與動手能力不同,制作出的玩具也各不相同,有學生制作出了飛機,有同學制作出了大炮,還有同學制作出了芭比。在實踐活動中,學生積極參與了,有了自己的實踐體驗與感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這都是學生獨有的體驗,對于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有著促進作用。同時,這種教學實踐活動也拉近了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競爭意識,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四、結語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方法,亟待教師去發現與探索。將知識能力的培養作為語文教學目標,將學生的心理輔導作為語文教學過程,唯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作為一名合格的語文教師,就要努力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塑造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參考文獻
[1]周曉夏.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4.
[2]梁凱芬.小學語文教學滲透生態道德教育的策略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4.
[3]孫錄琴.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12(09):15-16
心理健康教育論文投稿期刊推薦《中國心理衛生》是心理衛生(精神衛生)相關領域的核心學術期刊,2009年以來連續被評選為“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精神病學及精神衛生學專業唯一獲此殊榮的期刊),在第1屆(2008年)、第2屆(2011年)中國精品科技期刊評選中均獲“中國精品科技期刊”稱號。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