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德育教育論文發表了社團德育工作與德育功能,高校社團教育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載體,促使學生養成愛國主義精神和遵紀守法的觀念,論文探析了高校社團育德功能,使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團德育環境里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德育工作的視域,在闡述高校社團德育工作現實意義的基礎上,對高校社團的德育功能進行了具體探析,從思想政治教育引導、教育知識傳導、素質拓展及個性塑造等方面入手,深入細致的歸納及闡述了高校社團德育功能中所涵蓋的精神化育功能、知識教育功能、行為習育功能、實踐培育功能、心理自育功能等,為高校社團德育工作的發展提供了指導作用。
關鍵詞:德育教育論文,高校社團,德育功能,現實意義
高校學生社團是大學生在自愿的基礎上,以保證學生學業為前提,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為宗旨,將志趣相同的大學生以一定的組織形式聚集起來,發揮自身特長、交流興趣愛好、相互啟迪思想、豐富課余生活,按照自定章程自主開展活動而結成的群眾性組織,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和自我發展的有效形式,是高校構建德育工作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德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旨在促進大學生塑造良好品格,提升素質能力,以達到全面發展的目標。學生社團是高校拓展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在高校德育工作的環境下承擔著教育培養和塑造人格的功能,大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價值觀念、能力素養等都能通過社團文化和活動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研究高校社團德育工作重要性及德育功能對于完善高校學生德育工作,以及引導高校學生社團的良性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髙校社團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一)髙校社團德育工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有效載體
有效的社團德育工作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融思想性、文化性、學術性和娛樂性于一體,可以通過豐富有趣的社團活動將大學生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切實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大學生社團德育工作的內容主要集中于大學生的政治修養、思想修養、學術研究、專業技能和文體娛樂等多個方面,與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方式、目的相一致。大學生通過加入社團,參與社團活動,能夠增強集體榮譽感,樹立全局的觀念,促使社團成員自覺地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遵紀守法的觀念,逐步成長為政治進步、思想成熟、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人才。
(二)髙校社團德育工作為高校素質拓展教育工作提供重要途徑
面臨愈發嚴峻的就業形勢,只有基礎牢、能力強、素質高的綜合型人才,才能經受住知識經濟的挑戰。大學生社團是通過非課堂教育的方式,讓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實踐,加強課外知識的學習,實現課堂教學與第二課堂的有機結合,形成完整的知情意結合的綜合教育。在強調合作與共贏的當今社會,交往能力越來越成為大學生心目中衡量個人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1]。人的分享行為具有道德評價意義,培養分享行為是道德教育的題中之意,是形成良好道德行為的基礎與保證[2]。大學生社團德育工作能有效引導大學生社團向提升大學生交往、溝通、分享能力的方向發展,給高校第二課堂建設帶來了深刻啟發,使大學生通過在學生社團中的鍛煉提升心理品質、修煉道德素養、塑造高尚人格、規范社會行為、培養良好美德。
(三)髙校社團德育工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發展建設提供廣闊平臺
大學生社團德育工作是校園文化水平的重要體現,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是校園文化發展的必要途徑。大學生社團德育工作的優化管理能夠更有利于明確大學生社團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促使高校引導、建立和管理一批能夠滿足大學生多元化需求的高質量社團,將大學生社團打造為校園文化建設的窗口,集中展示和突顯校園文化的特質和追求。
二、高校社團德育功能探析
(一)精神化育功能
精神化育是一個塑造品格、健全人格的長期過程,高校社團活動是基于自由、自主的情境下,通過滲入大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引導學生積極探索、主動學習、成長成才。高校社團的健康良性發展能夠有效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大力提升社團價值導向功能。1.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學生社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高校與學生之間充分起到了雙向服務功能。高校社團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包含大學生愛國主義精神的培育、集體主義精神的強化、紀律規矩意識的樹立、自由與創新意識的培養等。比如政治理論類社團能夠為學生提供思想引領和政策指導;職業指導類社團引導學生清晰職業學涯規劃;社會志愿服務類社團通過帶動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引發學生思考和領悟。2.價值導向功能在信息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學生表現出了新的時代特點,一方面求新意識強烈,追求差異化、突出化,另一方面又在價值理念方面存在盲點。高校社團類別豐富,涵蓋廣泛,學生能夠在眾多社團中找到自己的興趣點,社團成員共同話題多,成員間接觸頻率高,同時易受同化影響,因此學生的價值觀念也在不斷的社團內部影響中被重塑,使大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團德育環境里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
(二)知識教育功能
高校社團德育主體內容包含政治、道德、觀念、制度等方面,旨在通過大學生社團這一平臺,在正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外,提升大學生思想品質和綜合素質[3]。在開展高校社團德育工作時,教育導向和思想引導都至關重要,其中知識教育功能包含教育導向功能和教育承載功能。高校社團在對學生的知、行教育上有其導向功能,高校社團本身具有的自由平等的屬性,能夠使社團成員在日常活動中自主選擇興趣面,在與其他社員的交流溝通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以達到自我教育和相互教育的目的。高校學生社團具有教育承載功能取決于其有效性和主體性。高校學生社團是開展校園文化活動的非正式學生組織,其數量、范圍、覆蓋面遠高于其他學生組織,影響面廣,涉及面大。學校可以借助學生社團學生的組織性、民主性、創新性,對社團活動的開展進行科學有效地引導,通過增強德育實效性,做好高校隱性德育工作。
(三)行為習育功能
行為習育是大學生德行規范教育的重要功能,主要體現在大學生的思想調控和行為規范方面。培養大學生行為習慣不僅要求學生進行內在的自我教育、自我約束,還需要教師的外在激勵和引導。高校社團是高校道德規范實踐的第二課堂,高校社團的運行和發展以社團章程為基礎,社團活動開展是否凝聚、組織是否得當主要取決社團成員的自覺自律意識,高校社團的自教自律功能有利于促進社團道德目標的規范和社團規章制度的完善。高校社團的凝聚激勵功能主要體現在社團活動極大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感染力,一次成功的社團活動是社團成員高效互動的結果,學生通過在社團活動的策劃、組織、實施過程中,提升了集體榮譽感、個人歸屬感和團隊合作精神。
(四)實踐培育功能
《辭海》中對素質的定義包含完成某種活動所必需的基本條件[4]。當前,素質教育已成為高校育人的重要內容,具有全面性、普適性、開放性等特征。學術社團的實踐培育成效一方面需要高校對學生的學術科技、文明道德、文化藝術、社會實踐、個性發展、就業創業等多方面素質發展充分重視并提供條件;同時高校需要在教學理念方法、課程計劃設置、學術科研環境等方面形成合力,以提升學生的學術科研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創新創業能力,通過多樣化的社團活動內容和方式因材施教,對學校傳統教育進行了有效的補充。
(五)心理自育功能
大學生正處于心理“斷乳期”,心理狀況和人格特質都處在形成和完善時期,面臨日益嚴峻的學業、就業壓力,大學生一旦遭遇突發事件、環境變化等外界影響,就可能產生不同程度的情緒問題,甚至心理疾病。近年來,高校因情緒障礙、心理疾病導致的校園惡性事件、極端事件頻頻出現,擴寬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覆蓋面和影響面成為亟待完善的德育工作內容。高校社團的學生參與面、覆蓋面廣,每個學生都可能加入一個或多個社團進行課余活動,社團成為大學生實現自我調節和自我實現的平臺。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形式,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現自身風采的平臺,同時也增強學生對生活和學習的自信心,進而緩解壓力和不良情緒,以此來促進學生外部抗壓能力、環境適應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逐步培養和完善人格。
參考文獻:
[1]李響.情緒表達性對人際關系的影響概述[J].社會心理科學,2011(9):12-14.
[2]沈貴鵬,孫靜.大學生分享行為及其養成[J].江南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4):339-341.
[3]張智昱.高校學生社團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J].社會科學家,2010(10):65.
[4]王郅,王靜文.淺談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具備的基本素質[J].學理論,2013.28:207.
作者:許琛
推薦期刊:《高教學刊》(半月刊)創刊于2015年2月,雜志是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學術期刊。《高教學刊》辦刊宗旨:刊發高等教育教學與高教理論研究成果,交流高校教學與建設的改革措施和實踐經驗,探索高等教育管理創新思路,為高校和教學管理人員提供學術交流平臺。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