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學的生源流失、教育水平層次不齊、教育資源短缺等現象嚴重危害我國的教育公平。在此社會背景下,本文從農村小學現狀分析入手,結合農村小學教學現狀,給出了關于農村小學教育水平發展、提升的思考。
《陜西教育》(高教版)(月刊)創刊于2007年,是陜西省教育廳主管、陜西教育報刊社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主要為高等院校,高職院校及中等職業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從事教育、科研、學術交流,評職、晉級等方面提供主陣地,為研究生、大學生創新研究開辟園地,并及時宣傳報道我省高等教育、高等院校取得的成績。
2015年,中央深改小組召開第11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強調“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我國小學建設的短板在農村。發展農村小學教育,我們國家也已邁出了組建中心校等一系列舉措,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農村小學仍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農村小學現狀分析
(一)生源數量逐年下降
以湖北省鄂州市西南部的沼山縣為例,2011年,鎮教育局管轄范圍下共18個行政村、1個居委會,人口約為4.6萬,全縣共設置農村小學21所,其中學生數量達到400人的僅為1所,學生人數達到100人及以上的為10所,另有6所學生人數不足100人,3所小學學生人數不足50人,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與之類似的農村小學學生數量驟降現象普遍存在于我國大部分農村地區,東北三省等計劃生育工作開展較早、較好的省區尤為嚴重。
究其原因,上個世紀80年代國家實施的計劃生育政策帶來的人口出生率下降是適齡農村小學生數量減少的人口因素;另一方面,我國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所出現的城鄉居民大量涌2指出,截止2015年,我國城鎮人口總量達到77116萬人,城鎮化比率由2005年的42.99%達到了2015年的56.1%,比世界平均水平高約1.2個百分點。據《2015-2020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市場調查及前景預測報告》稱,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在近期內仍將穩高不落。城鎮化水平的提高,能夠帶動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各種商品式、體驗式商業市場迅速成長,零售業、酒店業、餐飲業、娛樂業等所屬經營面積快速增加,其裝修和后續經營為商業照明行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因此城鎮化水平的持續增高標志著我國經濟發展快速、穩固。
大量農村勞動資源涌入城市勢必帶來農村小學生源的緊張,同時決定著農村小學轉變、改革的必要性。
(二)教師年齡層次畸形化發展
作為教學過程的核心要素,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構成了教學過程。新課改實施以來,小學倡導“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以教師為教學主導”的教學模式,將學習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強調教師在整個教學環節中的重要觀察、指導地位。教師是把握教學環節、直接對學生產生教育作用的一線人員,特別對小學生而言,教師的“重要他人”地位不可撼動,小學教師對于人生觀、思想觀、世界觀尚不成熟的小學生影響意義重大。因此農村小學教師是教學中的關鍵環節,必須把農村小學教師的隊伍建設放在農村小學建設的首要位置來看。
隨著農村小學生源數量的減少,對教師數量的需求也相應減少,在這種大環境下,教師隊伍常年無新鮮血液注入,造成了農村小學教師的老齡化問題,整體教學質量受到影響,與逐年下降的生源形成惡性循環。
二、農村小學教師教學現狀分析
(一)重主課,輕副科
留守兒童、農村小學教育公平問題在社會上持續引起熱議,我國大批學者投身到農村小學教育、教師、教學現狀的研究中。根據他們的研究成果,農村小學的教師普遍對主課,如語文、數學、英語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美術、音樂等科目。學生的美術課、音樂課常常不能按照規定的教學計劃完成,經常出現美術老師、音樂老師借課給主課課程的現象。誠然,傳統學科教育是我國小學中最古老、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教育形式,同時,小學生的素質教育決定了民族未來的創新能力,同樣不應該被忽視。
對比于城市小學,美術課、音樂課得到了充分的保障與尊重,大批的小學生家長在孩子課余時間里還會自掏腰包送孩子去學習鋼琴、美術等情況,農村小學的重主課、輕副科的行為不僅沒有保障教學大綱的完成要求,而且不利于農村小學生的藝術啟蒙,無形之中造成了教育資源的浪費與教育效果的滯后。
(二)校本課程開發滯后
校本課程的開發相對于國家規定統一開設的科目,具有鮮明的自身特點。首先,校本課程的開發者是農村小學校的老師、領導,其開發出來的課程更加貼合該校小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在執行方面更具實踐性。其次,校本課程的開發因校而異,能充分彌補小學生在學習中的不足,促進他們全面、均衡、健康地良性成長。再次,校本課程的開發過程可以促進本??蒲兴降陌l展。校本課程開發的參與人員可以依照年齡層次、教學科目、職稱情況、分管情況等多種維度,吸納各個層級的相關人員,組成合理梯隊,有計劃地進行組織、調研、討論工作,促進全校教師的思考,更新學校的教學思路。然而,受到人員水平、重視程度等的影響,校本課程在為數眾多的農村小學中幾乎形同虛設,不能發揮其應有的良性作用。
三、關于農村小學教師發展水平提升的思考
(一)充分發揮農村中心校的輻射作用
為了均衡全國基礎教育資源配置,2001年以來,中國對縣鎮以下的中小學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撤并,究其原因,主要有:人口出生率下降,學齡兒童數減少;城鎮化快速發展,城鎮入學需求增加,農村教育發展步子減緩;教育投入長期偏低,農村辦學經費嚴重匱乏;農村中小學師資力量薄弱,辦學條件差,城鄉教育差距拉大。這一輪布局調整歷時10多年,農村中心小學成為了散落在各村、屯之間,良莠不齊的農村小學的替代品。農村中心校集合了村鎮小學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師資、學生管理方面更具經驗;在教育思路、教育意識方面也更先進;在教育投資方面,優先獲得大量的政府扶持基金,教學硬件更為出色。
充分發揮農村中心校的輻射作用,為所的村鎮提供更優質的小學教育服務是農村中心校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農村中心校具有一定的指導性作用。個村落未合并的小學轄于中心小學,中心小學應該為其提供保時、保量的教師培訓工作,做好定點小學新教師的入職培訓工作,協同處理各項教學難題。
農村中心校的出現,使農村小學增加了與城鎮小學對抗的資本。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力爭擴大農村中心小學優質教師的引進渠道,促進農村教育資源的利用與改善,實現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的穩步增長,逐步形成“留得住學生”的局面,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
(二)重視對新入職教師的思想、教學水平培養
新入職的教師可謂初生牛犢不怕虎,教書育人的經驗雖然比不上老教師,但其身上特有的熱情、親和力、朝氣蓬勃讓他們廣泛地收到同學的喜愛。新入職的熱乎勁兒過了,新教師很容易產生工作、教學上的迷茫。對此,新入職教師的對接學校應該主動出擊,在新教師入職之初做好培訓計劃,不要等出現問題的時候再去個別解決。
(三)教師重視自我學習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農村小學教師應該不斷地吸收來自社會、時代的新知識、新方法,只有不停地給自己充電,才能教出與時俱進的學生;教師自身的孜孜追求同樣為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榜樣。教師首先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自我學習、終身學習對于教師自身發展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之上才能形而有效地開展自我學習。自我學習的內容應該涵蓋新的教育、教學、科研方法;新的學科知識;自身素質的提升。同時農村小學應該在教師自我學習的過程中起有效的推動、支持作用,定時、定期、定量安排教師外出學習,回來以后交流心得、想法,全面促進教師的學習、提升。
參考文獻:
[1]國家新型城鎮化報告.
[2]葉麗萍.農村小學課程結構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以朝陽北票市幾所農村小學為例[P].
[3]2015-2020年中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市場調查及前景預測報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