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把繪本故事引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后,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了,思維更加靈活了,他們更加喜歡這門課了。作為道德與法治課教師,應積極整合教材繪本故事資源,為課堂注入新鮮力量,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本文源自 河南教育·基教版2021年1期《河南教育》(基教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和“雙百方針”,理論聯系實際,開展教育科學研究和學科基礎理論研究,交流科技成果,促進學院教學、科研工作的發展,為教育改革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
一、繪本故事是基于兒童生活的優質課程資源
繪本故事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繪本故事的呈現形式適合兒童的心理發育特點。繪本故事圖文并茂,既能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又能降低學習的難度,非常適合兒童學習。
繪本故事的教育意義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目標相一致。繪本故事生動再現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教會孩子許多生活的道理,例如如何面對困難、如何克服恐懼、如何關愛別人、如何與人相處等。
二、繪本故事是課程活動實施的合適載體
道德與法治課程教材最主要的呈現方式就是繪本故事,繪本故事可以作為貫穿課堂的組織線索,起到調節課堂教學活動的作用。
繪本故事中蘊含著課堂組織線索。繪本故事的情節發展,可以把課程中模塊式的知識有機地串聯在一起,讓課堂隨著故事的發展而推進,讓學生的學習隨著故事情節的推進而深入,從而讓整個教學過程更具整體性和統一性,使教育教學的重點更突出、目標更明確。
繪本故事中蘊含著豐富的教學情境。道德與法治課程以活動為教和學的基本形式,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感悟和主動建構。課程本身需要創設不同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參與活動或游戲過程中學習如何生活、如何做人。
繪本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而學生有學習興趣是有效教學的前提。繪本具有故事性,其故事內容、情節發展本身就會吸引孩子去關注、思考和探究,能較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積極投入。課堂上,教師還可以利用錄像、幻燈片、動畫等輔助展示繪本故事,引導孩子通過閱讀、交流、探究、表演等多種手段進行學習,在活動過程中體驗、感悟,豐富道德認知。
三、繪本故事讓課程與生活有機融合
繪本故事是源于兒童生活的藝術創作,也是兒童學習如何生活的重要途徑。兒童生活簡單,人際關系單純,獲取知識和價值的渠道也非常有限。而繪本中的人文、科學、自然、社會等常識,可以讓兒童從中看到不同的人和事,增長社會經驗。繪本在課堂中的應用,為孩子打開了探索生活的一扇窗,可讓他們在繪本故事閱讀中潛移默化地學會生活、學會做人。
教師還可以在課程評價中,讓學生根據繪本故事角色實施多元、開放和個性化的自我評價,促進他們不斷認識自我,不斷成長。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