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作為一種重要的藝術形式,對于調節人們的情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當前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工作中還存在很多問題,特別是在合唱教學中,由于教師需要面對非常多的學生,所以經常會無法顧及所有人,使教學效果下降不少。本文首先介紹了合唱訓練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其次分析了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最后提供了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優化措施。希望通過對相關內容的闡述與分析,能夠為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提供幫助,使其發揮出更好的教學效果。
本文源自戲劇之家 發表時間:2021-03-04《戲劇之家》創刊于1991年,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湖北省戲劇家協會、今古傳奇報刊集團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大型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的學術期刊,是全國唯一一家市場化運作的專業戲劇藝術類雜志。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
在教育改革工作不斷落實的過程中,音樂教學已經成為小學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相較于其他學科的教學工作,音樂教學不需要學生投入過多的腦力勞動,而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樂感、建立學生的藝術觀。在新課改要求中,對于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比較高,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音樂教學仍有非常大的進步空間。很多小學生認為音樂課堂就是用來放松的,上課態度并不認真,在這樣的環境下,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不高,導致合唱教學工作無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如何提升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效果成為現階段必須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合唱訓練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歌唱習慣
歌唱的主要作用是抒發情感,使用不同的歌唱方式來展示內心。想更好地歌唱,就必須找到有效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練習,借此找到最正確的歌唱方式。在唱歌過程中如果沒有使用正確的方式,容易對學生的嗓子產生消極影響。比較常見的情況就是在沒有準備的情況下就開始唱歌,沒有養成良好的唱歌習慣,特別是在合唱中,高音部的學生經常會出現喊唱等錯誤行為[1]。教師需將正確的唱歌方式教授給學生,使學生能夠對比兩種方式的不同,找到自身唱歌的問題所在,改用正確的方式發聲,改正錯誤的唱歌方式,借此提升合唱能力。
(二)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合唱是通過集體的方式展開的,并不僅僅是將單個人的聲音結合在一起,而是從團隊的角度出發,集體歌唱。音樂教育工作中,教師需要提升學生的集體意識,使其形成團隊合作精神。在合唱的過程中,學生之間需要相互傾聽,掌握唱歌的力度,認識到在什么位置進入合唱與退出合唱,感受發聲的位置情況。學習合唱對于學生的未來發展而言,也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在未來的學習與工作中一定會涉及合作,只有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夠獲得成功。
(三)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對于小學生來講,不僅要具備基本的音樂知識素養與唱歌技巧,還需掌握各個方面的知識,例如美術、歷史等,通過掌握相關知識,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所表達的思想。不同文化背景下創作出的合唱作品對于學生的思想也會產生沖擊,對于拓展學生的見聞也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2]。合唱訓練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形象,提升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還可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其更好地與他人進行交流。
(四)促進實現美育教育深化
合唱是美育教育的方式之一,通過合唱教學能夠有效地展開美育教學。音樂不是具象的,擁有非常豐富的想象與創造空間。合唱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還能夠有效提升其鑒賞能力,也就是審美能力,促進美育教育工作的開展。
二、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合唱教學的認識不正確
在小學生的音樂課堂中,合唱教學屬于非常重要的部分。在我國傳統觀念的影響下,學校對音樂課堂的重視程度并不是非常高,使得小學音樂教師展開工作時遇到了較大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有效落實所有工作對于教學效率有著非常大的影響。這一情況導致教師并沒有重視課綱要求,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對于合唱教學的重視程度并不是非常高。在合唱知識傳授過程中,僅僅停留在初始階段,對于小學生音樂素養的培養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二)合唱教學措施太單一
很多教師在展開合唱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選擇的方式都非常單一,難以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非常容易分散,而原有教學方式也不能幫助其集中注意力。教師在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傳授學生正確的演唱方式,還需要告知其音準的掌握方式。學生在合唱練習的過程中,需要練習不同聲部之間的配合 [3]。借助這一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合唱教學的效果,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興趣。在講解合唱技巧的過程中,大多數教師使用的都是傳統教學方式,即帶領學生一次次地重復練唱,或按照教材上的要求進行訓練,并沒有對其中具體內容進行講解,導致小學生無法更加準確與有效地掌握合唱技巧。
(三)合唱訓練方式枯燥化
相較于其他藝術課程來講,音樂合唱對于學生的音樂素養要求比較高。在學生合唱期間,不僅需要保證音樂的選擇正確,還需要掌握不同聲部的演唱技巧。然而從當前小學音樂教師的實際教學情況來講,其使用的訓練方式非常單一,不能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抵觸心理。教師在合唱訓練的過程中,僅僅是讓學生一次次地重復演唱,在演唱之后甚至沒有做出評價,指出當前的演唱中具體在哪些方面存在問題 [4]。如果長時間使用這一方式進行訓練,會使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厭煩情緒,無法更好地投入其中,對合唱教學的教學效果產生負面的影響。而且有些教師為提升教學效率,有時會采用一些強硬的方式,導致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又明顯的下降,對教學效果產生更大的負面作用。
三、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優化措施
(一)提升合唱學習動力
對于小學生的學習來講,學習興趣會對學習結果產生非常直接的影響。如果學生對于合唱教學具有非常高的興趣,就能夠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其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工作之中。教師在展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讓學生學會鑒賞音樂,提升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合唱歌曲相較于獨唱歌曲而言有一定的不同,其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更加重視,并且需要對總旋律進行全面的分析 [5]。學生要掌握更多的合唱技巧,在合唱的過程中,需要發揮出主動性,投入更多的精力。在音樂課堂上,學生需要配合教師展開各項工作,教師與學生需要共同探討合唱技巧。教師在提升學生興趣的過程中,需要在合唱音樂階段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依據,在后期合唱階段,能夠幫助其找出問題,并將合唱技巧與唱法相結合,使學生具備更扎實的基礎。
(二)優化合唱教學方式
小學音樂課程與其他學科有很大的不同,學生對于音樂課的喜愛度更高。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選擇一些符合小學生特點的音樂,能夠減少學習的枯燥體驗,使其能夠在更好的氛圍中學習。所以從這一角度來講,小學音樂教師需要提升自身合唱知識水平,學校也需要提高對于音樂合唱教學團隊建設的重視程度,將提升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效果作為自身的重點,借助不同的方式提升合唱訓練水平,為其實際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礎。
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需要鼓勵學生參與到各種合唱活動中,學校也需從教學活動的情況出發,積極展開各項訓練活動與教學活動。因為小學生的年齡與思想都不夠成熟,對于很多問題的看法比較簡單,所以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因為對于教師的印象等方面的影響,出現偏科的情況 [6]。在面對相關問題的時候,教師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并積極地優化教學方式,利用小學生的好奇心,在提升合唱教學效果的基礎上,建立更加有效的合唱教學條件。
(三)強化發聲訓練力度
合唱教學需要通過實踐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會遇到非常多的問題。要想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就需要從發聲訓練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提升訓練力度,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具備更強的合唱基礎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技能培訓標準,對學生逐步進行教學,提升其演唱能力。
不同階段的學生嗓音的情況也各不相同,特別是小學階段的學生,其正處于變聲期,如果嗓音的使用方式不恰當,不僅會對合唱效果產生影響,還會對其自身健康產生傷害。教師需要從學生嗓音的實際情況出發,從其音域、音量等方面為其提供指導 [7]。教師還需要告知學生在飲食方面也要作出控制,不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降低對嗓子的損害。而且教師在教學中需告知學生最佳發聲方式,幫助其調整氣息,改善小學生的音樂合唱技巧,提升合唱能力。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需要進行聲部調節,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完成合唱部分的工作,并且欣賞其他聲部的演唱,從而在訓練的過程中提升合唱歌曲的美感。
四、結論
要想讓小學音樂課堂的合唱教學能夠發揮出更好的效果,就需要提升教師自身的音樂素養,保證教師具備足夠的專業知識基礎來開展相關教學工作,還需要借助更加有效的方式解決教學問題。針對現有問題展開深入的研究與分析,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從合唱訓練角度出發,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借此加強學生的合唱技術,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音樂能力,借此實現音樂教育的實際目的,使音樂教育發揮出更好的效果。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