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9年初,國家下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了高職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向著高水平高質量的方向發展,產教深度融合,企業在職業教育中起重要作用,教師隊伍以“雙師型”教師占主體地位。本文順應職業教育改革的新形勢,以教師的角度,探究民辦高職教師實現“雙師”教師轉型的路徑。
本文源自顏鋌, 現代商貿工業 發表時間:2021-06-15
關鍵詞:民辦高職;雙師;教育改革
1民辦高職院校教師“雙師”發展面臨的問題
1.1定義上,對“雙師”的理解有誤區
“雙師”教師指的是什么,很多人認為,“雙師”即“雙證”,即既有教師資格證又有其他相關的職業技能資格證。這種觀點以證書作為對“雙師”的界定,片面地突出的資格證書的作用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又有人認為,“雙師”是“雙能”的體現,既能教學,更能指導實操課,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這種觀點重實踐輕理論。
這兩種觀點均有偏頗,在新形勢下,“雙師”需要被重新定義,而不僅僅是“雙證”或是“雙能”。
1.2工作生活上,教師的工作緊、負擔重
據調查,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師主要由四大類組成:一是從其他公辦院校引進的退休教師;二是從本科、碩士研究生中招聘;三是允許校內的一些行政人員擔任兼課教師;四是從企業里聘請技術能手兼任教師(見圖1)。
從各類教師占比來看,民辦高職院校的教師隊伍,以引進本科生、碩士生為主,基本占到總教師人數的一半。再從教學年限上來分,其中從教1年以內的教師在總教師數量中占比22%,有2至4年教學經驗的教師占比達到50%,有5年以上教學經驗的教師只占總教師人數的28%(見圖2)。
首先,從教1年以下的教師,由于本身從學校畢業不久,或者之前從無有教學的工作經歷,因而教學經驗比較缺乏,然而迫于教學工作量的要求,教師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忙于備課等其他基礎性的教學工作中,根本無暇顧及自身的實踐鍛煉。
其次,從教2至4年的教師,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但有著晉升職稱的壓力,所以除了教學工作之外,空余時間則更多地被教研工作所占據,留著提升實踐能力的時間非常有限。
再者,從教5年及以上的教師,這部分教師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此時往往已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是家庭經濟來源的支柱,此時想在工作之外拋開家庭的負擔去企業鍛煉自己更是難上加難。
1.3實踐條件上,企業易找,核心業務難接觸
提高實踐能力,快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去企業實地學習,然而由于只能是短期學習,往往去企業接觸到業務都是表面層次的,大家都熟知的,這樣的實地鍛煉并沒有多少作用,想要接觸企業的核心業務非常困難,這也極大地降低了教師去企業實踐的意愿。
1.4個人心態上,容易忽視且害怕實踐鍛煉
首先,教學中更多的是課堂上的理論教學,實操課教材上也會有相應的操作流程,沒有豐富的實踐能力對教師的教學似乎影響并不大,表面上看似乎是這樣的,因而,有些教師并不是很重視鍛煉自己的實踐能力。但我們忘了一點,脫離實際的教條式教學并不能走遠,而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最直接的后果是影響學生的就業率。
其次,由于職業的原因,有些教師有時會害怕被人嘲笑而不敢去企業進行實踐鍛煉。我們是老師,老師不能犯錯,很多人會有這樣的觀點,因而對企業實踐有一種畏懼的心理。
2民辦高職院校教師“雙師”轉型的路徑
2.1明確“雙師”教師的標準
我們認為,“雙師”教師既是“雙證”也是“雙能”,是一個綜合能力的總稱。所謂的“雙證”不僅僅指的是一個教師資格證和一個職業技能證書,而是指的一個教師資格證和多個職業技能證書;所謂的“雙能”是指教師既要具備教學教研能力,也應具備實踐操作的能力。
首先,教師有“雙證”,教師資格證和多個職業技能證書,這是必然的趨勢。未來的職業教育,學科獨立存在不現實,孤立地進行某個學科的研究是片面的,也是很難進行的,特別是在當下職業教育改革的趨勢下,“1+X”證書試點廣泛地推行,今后的學科研習,必然會是多個學科交叉融合的研討,形成多種職業技能共同發展的景象。
其次,職業教育教師的雙重性質決定了教師是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理論的教學需要實踐的夯實,因此,“雙師”教師也是“雙能”。
2.2充分利用現有的教學資源
(1)利用現有的校內教學資料和實訓室條件夯實自己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操技能。
理論指導實踐,作為教師,首先,應當夯實自己的理論基礎,構建知識體系,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學資料,包括教材、教輔、教案、實訓大綱、課件等,只有扎實的理論基礎才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其次,實訓室是一個學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大力投資的部分,而實訓室不僅可以用于教學,仍然可以用于教師的學習和培訓,充分利用現有的實訓室條件和課余空隙鍛煉教師的實操能力,這也為扎實的教學奠定基礎。
(2)除了校內資源,還可以吸收網絡平臺上相關的線上資源,拓寬知識面。
現在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電子信息的發展豐富著人們的閱讀方式,教師可以通過關注與自己專業相關的微信公眾號或是其他線上資源充實和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做到與時俱進。
另外,教師不要局限于專業知識,可以在課余拓寬知識面,讀一些有益的課外讀物,如思維導圖、邏輯學等。通過涉獵多種知識,從多方面提升自身能力,從而為專業教學充實能量。
2.3以賽促教
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更注重的是職業技能的培養,只有了解行業對技能性人才的要求才能使高職教育對癥下藥,而每年的職業技能大賽正是順應行業的發展和要求來進行的,因此,通過參與職業技能大賽,可以快速地了解到行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情況,這也為老師提升實踐能力指明了方向,為教學的改革做好鋪墊。
現在的各種競賽很多,并不是所有的職業競賽都需要去參加的,特別在老師的精力時間有限的情況下,如何選擇合適的職業競賽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競賽平臺的選擇,主要基于幾個點:一是主辦方;二是承辦方;三是參與方;四是參賽規程。主辦方和承辦方決定了競賽的水平層次,只有達到足夠的水平,那這樣的比賽才更能體現參賽價值,而考慮承辦方的另一個原因便是技術支持是否符合自身學校的實際情況。限于多方面的因素,有些比賽要求的平臺可能沒法滿足,因而這樣的比賽也無法參加,考慮參與方與參賽流程則是從參與這塊來看是否需要參加。從宏觀到微觀,通過綜合考慮來選擇職業競賽的參加,以現實的可行性來爭取獲得最大的收獲。
2.4發揮校企基地優勢
從圖1和圖2可以看出,目前高職教師隊伍主要以青年教師群體為主體,從教經驗大多在5年以下,他們迫于教學工作量和職稱的壓力,投入很多時間用于課程教學和科研活動,實踐鍛煉時間并不多,再者,老師自身企業實踐時除了有時間的限制之外還會受到企業的一些限制,無法真正地接觸到企業的核心業務。
因此,深化校企合作,從課程、教材、實習等多方面進行校企共建,實現產教深度融合。改革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定期到合作企業進行生產實踐,增強校企合作深度,直接從企業里拿出項目給老師一起合作,讓老師參與企業核心技術的研發等,教師變成雙重身份,既是教育者也是實踐者,通過這些措施以解決教師難融入企業生產實踐的問題。
2.5落實行動
2.5.1克服心理障礙,重視自我實踐能力的鍛煉,不畏懼企業實踐
好的心態決定著教師自我能動性的大小,想要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關鍵還需靠教師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化被動為主動,保持進取心,才能事半功倍。
2.5.2教中學、學中改
教師既是學生的授業者,同時也是專業的學習者,在教學活動中注重實踐教學,把握行業先進技術,借鑒行業優秀經驗,改革創新教學新模式,與時俱進。
2.5.3走進企業
教師的實踐能力的提升需要在企業中實踐,通過企業學習彌補教師的實踐空缺,同時通過企業實踐,也能借鑒行業優秀人才的經驗,團隊協作,充實自身的專業技能。
3結語
行業在發展,手工逐漸被智能化所替代,今后的職業教育并不是某個專業孤立地存在,而是形成專業相融,產教結合、信息智能的趨勢。作為職業教育的教師應堅持德技并修,教育與實踐并重,注重內涵建設與時俱進,傳遞正能量,教與學貫穿始終,這是高職教師的立身之本,也是長遠之道。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