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資金管理論文發表了央企資金管理控制對策,論文探討了當前我國央企資金管理過程存在的問題,通過充分了解問題內涵來提升資金管理質量,促進企業良性的發展,論文探討了央企對資金管理的控制對策,從而提升自身資金使用與管控工作的透明度。
關鍵詞:資金管理論文,資金管理控制,對策
對于央企而言,可以將資金管理質量看成是企業經營能力、市場競爭優勢的一種評判標準。當資金管理出現問題,如投資失敗、資金鏈斷裂時,央企的正常運營會受到不良影響。為了避免出現上述現象,央企需要結合自身的特點,在更新管理觀念的同時,應用合理的管控對策,提升資金運行的暢通水平。
一、當前我國央企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角度來講,當前我國央企資金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包含以下幾種:
(一)風險應對問題
央企運營過程中的風險主要是由投資決策引發的。除了項目本身的風險因素,央企借助外部力量籌集資金的投資行為會為其帶來匯率風險。如果沒有及時應用處理措施,匯率的變更不僅無法使得央企從投資項目中獲得利潤,反而可能會面臨負債危機[1]。
(二)資金管理質量問題
從本質角度來講,央企的資金管理質量較低。在實際的資金管理控制工作中,隨意性投資行為、約束機制的缺失等都會提升央企資金的風險性,進而引發資金管理出現各類問題。以央企總公司對子公司的管理為例,在不合理管理模式的影響下,子公司資金的利用率相對較低,當某部門產生資金需求時,央企可能無法滿足這種需求。對于央企而言,遏制資金浪費現象、優化資金管理質量已經迫在眉睫。
(三)投資問題
結合我國央企的實際運行情況可知,其投資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幾種問題:1.資金來源央企本身擁有的資金相對有限。為了開展投資業務,央企會通過短期債券、向銀行貸款等多種方式,籌集投資資金。這種籌集模式使得央企的資產負債率參數發生了顯著增加。開展投資項目之后,當項目的實際資金需求量超出預期水平時,由于投資資金總量有限,因此央企很可能會面臨投資項目停滯危機。對于央企而言,處于該狀態的投資項目不僅難以幫助其獲得經濟利潤,甚至可能會為央企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
2.投資決策合理性通常情況下,央企管理層人員在作出投資決策之前,會結合投資項目相關信息判斷該項目的可行性。當判斷結果表明該項目可行性水平較高時,很容易作出投資該項目的決策。事實上,投資項目中完善管理制度及政策的缺失對投資決策的合理性產生了不良影響。除此之外,在選擇投資項目的過程中,某些央企可能將自身不了解的項目作為合作對象。例如央企本身屬于通信行業,但其投資項目煤炭項目。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的缺乏,影響央企管理效能的發揮。相對于投資熟悉領域項目而言,這種不合理的投資決策更容易引發項目實施失敗的問題。就央企的資金管理工作而言,這種較為隨意的投資決策增加了投資決策面臨的風險[2]。
3.投資保障力度問題就央企而言,其對投資項目的要求主要包含兩種:一種是保障自身資金的安全;另一種則是從投資項目中獲得收益。結合我國央企投資項目的特點來看,金融投資項目的占比相對較高。但從項目實施情況來看,從金融投資項目中獲得收益的央企數量不足50%,這種現象是由央企的高額利潤套利投機行為引發的。以中信泰富這一央企為例,在按照鎖定購買澳元成本原則選擇投資項目的過程中,該央企最終作出忽視該決策,購買非套期保值積累期權工具的決策。這一投資決策為該央企帶來的虧損接近一百五十億港元。
二、央企資金管理控制對策
為了保障自身的良性發展,央企需要利用以下幾種管理控制對策,提高自身的資金管理控制質量:
(一)強化預算管理
預算管理是央企資金管理控制中的主要部分。在后續的運營過程中,應該利用以下幾種方式提升預算管理質量:1.投資預算管理優化方式當央企作出投資決策之后,財務部員工應該及時結合具體的投資項目內容、投資規劃完成該項目投資預算的編制。在這個過程中,財務人員應該保證投資預算編制內容的合理性。隨著投資項目的不斷展開,央企財務人員需要結合投資資金的使用情況,開展預算控制工作,避免出現項目資金超預算現象[3]。2.協調性預算管理方式央企的預算管理工作涉及多個部門。當某兩個或多個部門的溝通過程出現問題時,預算管理工作的效率、質量可能會受到影響。為了改善這種局面,央企應該加強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與配合。在編制年度、月度預算的同時,通過考察與監管工作保證執行結果與預算基本相同。當監管環節發現某部門的資金出現異常問題時,應及時調查了解引發該現象的原因,利用有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加以控制和解決。
(二)資金管理制度優化對策
就央企的資金管理制度而言,優化對象主要包含以下幾種:1.資產負債率方面央企資產負債率的增加主要是由購買短期債券、向銀行貸款(籌集資金開展投資項目)引發的。在后續的管理過程中,央企可以通過統一管理資金的方式,降低財務成本水平,間接保障資金運行的暢通。2.貨幣結算回籠時間差方面結合央企的運營經驗可知,由于央企包含的子公司數量較多,在處理貨幣結算問題時,很容易引發結算回籠時間差,進而影響央企的整體資金管理效率。為了避免再次出現這種情況,央企應該加強子公司之間資金管理(貨幣結算)的統一性。
(三)風險管控制度完善與應用
就央企的投資行為而言,應該通過完善風險管理控制制度的方式,防止投資項目為央企帶來經濟損失。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應該將以下幾種制度條例增設在央企的風險管理控制制度中:1.信息化管理條例央企應該通過構建可擴展性信息管理系統的方式,提升資金管理的實時性。為了保障信息管理系統的安全運行,可以將密碼技術、加密傳輸技術等應用在信息管理系統中。當資金的相關數據出現異常時,信息管理系統能夠通過彈窗提示的方式,向央企員工發出警告,以此實現保障資金安全目的[4]。2.風險預防及應對方案編制條例對于央企而言,資金應用管理過程中的風險是無法消除的。為了保障資金安全,央企應該結合自身歷史經營記錄編制出有針對性的風險預防及應對方案。在日常運營過程中,利用該方案將資金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風險識別出來,進而利用合理的措施將風險控制在最低水平[5]。
(四)設置監管主體對策
相對于其他企業而言,央企濫發福利的不合理資金使用現象更加明顯。以我國2011年的央企員工福利情況調查結果為例:在共計17家被調查對象央企中,存在以補貼福利、過節費等形式產生的不合理使用資金行為的央企共計7家。從這個角度來講,央企資金管理控制的優化可以通過設置監管主體的方式完成。目前央企的資金使用監管工作是由國資委完成的。二者之間的關聯性特征干擾了資金監管結果。為了保證央企資金監管的公平性與合理性,可以將這項工作的監管主體設定為媒體、政協及審計部門等外部機構。除了開展完善的資金使用監管工作之外,央企本身還應該通過向外界公示資金使用情況的方式,提升自身資金使用與管控工作的透明度。
三、結論
通過對我國央企運行現狀的分析可知:央企中普遍存在著風險應對不合理、投資決策較為隨意、投資約束不足等問題。在這些問題的影響下,央企的資金管理失控概率較高,資產負債率逐漸增加。對此,央企應該通過設置監管主體、完善風險管控制度、強化預算管理以及優化資金管理制度等對策,保障自身資金的順暢流通,在避免出現經濟損失的基礎上,促進投資項目的順利實施,進而從中獲取相應的經濟利潤。
參考文獻:
[1]梁棟楨.央企特殊資金、“小金庫”存在的問題及進一步規范措施[J].財政監督,2012,08:3-4.
[2]薛媛.財務共享理論在央企特殊資金管理與控制的應用分析[J].財政監督,2012,08:9-10.
[3]許健.實施對接央企名企戰略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J].山東經濟戰略研究,2012,12:36-38.
[4]張曉杰.交易性金融資產的投資策略及財務風險防范研究[D].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2010.
[5]程平,梁曉儀.基于云會計的集團企業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以中央紀委巡視的央企為例[J].會計之友,2016,08:130-135.
作者:錢永剛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