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受到社會各界關注。由于食品生產的環節比較復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其中,食品檢測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環節。但是,受食品檢測技術缺陷、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等因素的影響,現階段,食品檢測在保障食品安全中的作用并不顯著。對此,文章針對我國食品檢驗的現狀與發展趨勢進行論述,提出了提高食品安全檢測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食品安全;食品檢測;發展方向
推薦閱讀:《上海食品藥品監管情報研究》是由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正式批準的醫學專業性綜合學術期刊。
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現代科技日益發達的情況下,許多食物的制作和加工過程變得復雜起來。比如,部分食品加工企業和餐飲店為了降低成本費用,會使用廉價原材料,在食品制作過程中形成很多安全隱患;很多農作物因農藥使用過度,部分食物中的農藥殘留含量超標;一些食物為了增加保質期,過量添加食品添加劑。為了減少食物安全隱患的問題,國家要加強對食品的檢測,嚴格檢驗食物加工的每個環節并進行監督,保障食品安全[1]。
1 我國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我國的食品安全事故從未停止過,盡管國家法律和政府監管部門嚴查食品安全隱患,但仍然有不少黑心商家為了利益無視法律,鋌而走險,制作、生產一些有毒有害食品。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很多的食品安全事故,對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造成了無法彌補的傷害,擾亂了食品市場秩序。
1.1 地溝油事件
地溝油是利用下水道中大量的垃圾膏狀物,提取出看著“清亮”的食用油,然后以低價出售的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劣質油。地溝油里面存在許多致病、致癌的有毒有害物質,如果日常食品生產、制作中使用了地溝油,會對社會大眾的身體健康構成威脅。
1.2 瘦肉精事件
2010年12月,福建省出現一大批瘦肉精嚴重超標的豬肉。犯罪分子抱著僥幸心理,躲避檢驗部門的監督,謊稱豬肉是本地收購,騙取了合格證,但最后還是被檢驗出來,這只是一部分商家的犯罪行為。添加瘦肉精的豬,不僅豬肉色澤好,瘦肉率也特別高,但人體食用這樣的肉類,對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害的[2]。
1.3 染色饅頭事件
為了吸引消費者,商家煞費苦心,黑心商家為了盈利,在饅頭中添加有毒的色素。不同顏色、色彩鮮艷的饅頭吸引了消費者,但是此類饅頭中不但有色素,還有防腐劑、甜蜜素,這些添加劑對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除此之外,我國的食品安全事故還有青海東垣乳品廠制售有毒有害食品案、山東淄博制售假酒案、山西太谷營養保健品廠制售問題乳粉案等。這些事件的發生,不斷警示社會要加強對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視,特別是對食品安全檢驗的重視[3]。
2 食品安全問題頻發的原因
許多商家為了利益而放棄了良心,添加偽劣添加劑,致使食品經常出現問題,如三鹿奶粉事件、地溝油事件、瘦肉精事件、激素雞腿等。黑心商家生產食品時在材料上偷工減料,不在乎大眾的安全問題,只在乎自身的利益,這也是當前食品安全現狀的一大問題[4]。
2.1 食品原料問題
科技的進步使農業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手工作業逐漸被機器代替。為了利益,很多商家會選擇生產周期短、價格低廉的農作物和食品原料,農業種植和養殖戶會在農作物種植過程中加大農藥、化肥的使用量,在牲畜喂養中加入大量的激素和獸藥,使其生長速度變快、產量變高、體型變大,從而提高利潤。然而,這些做法從根本上造成了食品安全問題,嚴重危害了人們的身體健康[5-7]。
2.2 轉基因食品的潛在威脅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轉基因食品。就目前的發展狀況而言,轉基因食品并沒有嚴重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但是國外一些研究表明,轉基因食品仍然存在著許多的潛在問題,會使人的免疫系統受到很大的損傷,使人出現明顯的過敏反應,影響環境和生態系統。應該加強對轉基因食品的重視。
2.3 快餐食品保存問題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對快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但是快餐保存有效期較短,很多黑心商家就過量添加食品添加劑,這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是非常不利的。正確、適當地添加食品添加劑可以延長食品的保質期,但是目前市場對添加劑的分類和監管力度不到位,許多商家為了降低成本,以工業原料作為添加劑,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身體健康。同時,越來越多的新型材料用于食品包裝的生產,具有未知的風險,很多商家為了利益,使用不合格的塑料包裝對食品進行保存,對人體造成了許多危害[8-9]。
2.4 相關法律不完善
我國的《食品安全法》對一些食品加工的管理制度不到位,尤其是在食品添加劑方面,使得一些違法商家有空子可鉆;由于存在賄賂現象,一些監督和檢驗機構放松警惕,不嚴格檢驗,出現許多食品安全事件;我國的商家素質低,存在僥幸心理,為了利益而放棄原則。這幾方面的因素最終導致我國食品出現安全問題。我國現代化建設起步較晚,食品安全監督也有許多不到位之處,現階段,我國并沒有一個完善的食品安全保障的相關體系,相關法律也十分不健全,很多部門只是簡單地查處假冒偽劣商品,很少檢驗食品的相關成分,這就使商家有了可乘之機。在國外一些發達國家,每一種食品,都會對其產地、時間、運輸、出售、成分等進行準確檢驗,如果食品出現問題,能夠及時地查到貨源。對于我國來說,如果出現食品問題,只能從銷售上進行緝查,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執法的難度,同時,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時間也會給造假者留下逃脫機會。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