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位于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西部是青藏高原,東部為四川盆地,數億年的地質運動,滄桑巨變,造就了四川形態各異的自然景色;四川省歷史文化悠遠,以三星堆、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古蜀文化堪與古埃及的金字塔文化媲美;四川也是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多姿多彩的少數民族風情吸引四方游客來到天府之國旅游。
論文摘要:四川是中國旅游資源大省,國內旅游市場發育良好,但國際旅游市場發展緩慢,在國際旅游市場的競爭中,摧游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旅游竟爭優勢。本文以四川省2000年到2005年的入境旅游市場相關數據為依據,分析了四川國際旅游客源市場的分布情凡,并根據入境旅游者在四川旅游的時空分布和消費特點,系統研究了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場的特征,提出了開發四川入境旅游市場的思路和營梢戰略,以增強四川旅游業的竟爭實力,促進四川國際旅游市場健康發展。
論文關鍵詞:四川旅游;入境旅游;市場特征;營梢戰略
旖旎的自然風光和燦爛的歷史文化使四川在中國旅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以旅游資源多樣性、品味高的形象聞名中外,是中國旅游資源大省,號稱“風景省”。但是作為全國資源大省的四川,國內旅游和國際旅游發展不平衡,人境旅游市場尤其薄弱,豐富的旅游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旅游資源優勢沒有轉化為競爭優勢。因此,研究四川國際旅游市場,特別是各國政府列為優先發展戰略的人境旅游市場,并制定相應的市場規劃和營銷戰略,是發展四川旅游、提高四川旅游競爭力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
一、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場發展現狀
(一)外匯收人比重小
與全國旅游市場相比,四川省人境旅游外匯收人占旅游總收入的比例很小。2005年,四川省旅游業發展勢頭良好,旅游總收人721. 26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7.4%。但是四川省旅游外匯收人僅有3.16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24%億元,占總收人的3.46%。而據國家旅游局統計,2005年全國人境旅游外匯收人293億美元,占旅游總收人30.5 %,由此可見,四川國際旅游收人在其旅游總收人的比重很小,國際旅游產業發展任重道遠。
(二)國內外游客比重失衡
四川省接待國內旅游人次數與人境旅游人次數比例也存在嚴重失衡的現象。2005年四川省接待游客總量1. 3億多人次,比上年增長15%,但接待人境旅游者僅有106. 28萬人次,占四川省游客總人次的0.8%;而全國國內旅游人次數與人境旅游人次數比例約為10:l,四川省的比例高達124;1,懸殊之大,可見一斑。
以上數據表明,四川作為全國旅游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旅游資源役有得到充分利用,擁有的旅游資源數量和品質與其應有的旅游市場容量遠遠不符,旅游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旅游競爭優勢。四川省人境旅游不僅不能與北京、上海、廣東等國際旅游強市、強省相比,而且落后于全國平均水平,影響了四川旅游的綜合競爭實力。這種情況已經引起四川省政府的高度重視,2006年1月,四川省政府發出“關于進一步推動我省人境旅游發展的通知”,并制定了發展四川人境旅游市場的相關政策,要求四川省、市、地、州各級政府和旅游企業加強四川人境旅游市場的研究和市場營銷的力度。
二、四川省入境旅游主要客源市場分析
四川省人境旅游市場可分為香港、臺灣市場、周邊國家旅游市場和遠距離國際旅游市場三部分。其中,周邊國家的東北亞市場主要有日本和韓國,東南亞市場則有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泰國等。遠距離國際旅游市場主要是歐美客源市場,美國是四川最重要的遠距離國際旅游市場。其他國際客源市場有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但人數較少,暫時還未能成為四川省的主要國際客源市場。
(一)香港、臺灣市場分析
在我國的旅游統計中,港、澳、臺雖然是我國的省和特別行政區,但由于其辦理相關旅行手續符合國際游客的特征,港、澳、臺來大陸旅行的游客,習慣上被統計為國際游客中的人境旅游者,其旅游消費記人外匯收人,因此我國將港、澳、臺地區定位為人境旅游市場或國際旅游客源地區。
香港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場。2001年來川旅游的香港游客人次數為8. 0萬,較2000年增長了113.3%,漲幅很大,但2002年下降了31.3%,_ 2003年,香港來川的旅游人次數并沒有受到“非典”的影響,反而上漲29.3%,來川旅游人次數為7. 1萬。2004年,香港游客來川人次數繼續增漲,旅游人次數為13. 0萬,漲幅高達82.5 % 0 2005年,來川人數較2004年有所下降,下降了2. 6%,但來川旅游者人數仍然有12.7萬之多。從表1我們可以看出,香港來川旅游人流呈不穩定態勢,起伏較大,但總體來講,香港來川游客流量仍然呈增長上升趨勢。從歷史文化淵源和區位分析來看,香港居民多為廣東人后裔,加上廣東距離香港很近,區位優勢明顯,因此多數香港居民將廣東作為首要的旅游目的地。但是,我們也應當看到,四川省觀光型旅游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與廣東省相比占有絕對優勢。因此,四川旅游資源,無論是自然景觀還是人文景觀,對香港居民仍然有很大的吸引力,實際上,四川已經成為香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香港則是四川重要的入境旅游市場,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場中,香港旅游人次數名第二。
臺灣是四川省另一個重要的客源市場。從表1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5年五年間,臺灣來川旅游的人數呈波動增長態勢。2001年臺灣來川旅游人次數為20. 5萬,2002年旅游人次數為19. 4萬,2003年“非典,,期間降至最低,為13.1萬。“非典”之后,臺灣來川旅游的人數迅速回升,2004年旅游人數達到25. 4萬人。2005年來川臺灣游客較2004年的旅游人數有所下降,增長率為一5.5%,但仍有24. 0萬之多??偟膩碚f,除“非典”影響外,臺灣來川旅游的人數相對比較穩定。2000年到2005年,臺灣來川旅游人次數總計達124.2萬人次。臺灣地區經濟發達,人均收人高,與大陸經濟文化關系密切。臺灣同胞在四川有大量投資,建有海峽兩岸科技園,解放前有不少的四川人和其他地區的人從四川前往臺灣謀生。因此四川省與臺灣的經濟文化關系較為密切,許多臺灣人懷念故土,將四川省作為在大陸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四川省旅游局統計表明,臺灣地區已經成為四川省最大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場,多年來來川旅游人次數名列第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二)外國客源市場分析
國外游客是四川省重要的客源。四川省客源國市場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我國周邊國家,主要是由東北亞和東南亞構成的國際近距離客源市場;二是以歐美市場為主的國際遠距離客源市場。四川國際近距離客源國主要包括日本、韓國、新加坡、馬拉西亞、泰國等國;國際遠距離客源國主要包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我國周邊國家是四川省主要的國際人境旅游客源國,市場規模相對較大,總體增長趨勢明顯。
日本是四川省最重要的國際旅游客源市場。日本是亞洲唯一的經濟發達國家,居民可自由支配收人和可自由支配時間多,出行能力較強,與中國不僅距離近,兩國之間有很深的歷史淵源。四川悠久的歷史文化,包括古蜀文化、三國文化和豐富多村、品位很高的自然景觀符合日本人的旅游偏好。長期以來,日本始終是四川省重要的人境旅游客源市場。2000年到2002年三年間,日本游客來川數量一直持續上漲0 2003年受“非典”影響,日本來川游客為6. 5萬,下降了57.7%,但是數量仍然較遠遠超過其他國家。2004年“非典”過后,日本來川的人數迅速上漲,有15. 0萬來川旅游,比上年增長了131.2% 0。2005年,日本來川旅游人數達到15.5萬人次,高出排名第二的新加坡的100% 。
韓國自1991年同我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以來,便成為我國重要的國際客源市場之一。除1998年韓國由于金融危機而導致出國旅游人數大幅度減少外,韓國到中國旅游的人次數一直保持了高速增長。1991年韓國旅華人數近8. 1萬人,2005年達到了354. 5萬人次,增加了43倍之多,超過了日本。但是,韓國來川旅游人次數與日本相比差距較大。2005年,韓國到四川旅游人次數為6. 3萬人次,僅相當于日本來川旅游人次數的40.8 %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忽視韓國人境旅游市場,因為韓國游客來川旅游的增長速度增幅很快,超過日本,同比增長了66.0%。隨著兩國間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不斷擴大,韓國無疑將成為四川最為重要的旅游客源市場之一,仍然有很大的市場潛力。
除了日本和韓國而外,東盟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也是四川重要的客源市場。新加坡2005年來川旅游人次數為7. 4萬人次,同比增長巧8%,是四川省第二大客源市場。馬來西亞2005年來川旅游人次數為6. 8萬,但增長率很快,增長速度為40.8%,近期很有可能超過新加坡,成為四川省在東盟國家中最大的客源市場。泰國2005年來川旅游的人次數為5. 8萬,不及馬來西亞,而且增長速度僅為5. 8%,這主要是泰國政治和經濟動蕩對出境旅游產生了不利影響。隨著泰國政治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加之泰國距離四川較近,泰國游客人數將會不斷增加。東盟國家與我國交通便利,有大量華僑和華人,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文化聯系。他們的收人較高,對中國歷史和傳統文化有很強的追溯和認同感。除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外,印度尼西亞、越南等東盟國家游客來川的旅游次人數也在不斷增加,東盟國家是四川省不可忽視的新興國際游客客源市場。
在國際遠距離客源市場中,美國是四川最重要的人境旅游市場。2000年到2005年間,美國市場比較穩定,除受“非典”影響之外,基本處于穩步增長的態勢。2005年,美國到四川觀光旅游的人次數為7.0萬人次,居四川外國客源國第三位,而且增長速度較快,同比增長23.0%。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國家來川旅游人次數不多,各國約有2萬人次數到四川觀光旅游,但同比增長率較高(英國增長率為14.4%,加拿大為39.0%,法國為32.6%,德國為63.4% )。同時我們還應當看到,歐洲國家人境旅游市場含金量較高,歐美游客可自由支配收人高,購買力強,超過亞洲其他國家.對四川省旅游創匯有重要意義,與美國旅游市場一樣,也是四川發展入境旅游的重要目標市場。
三、入境旅游者在川旅游時空分布和消費分析
(一)境外游客時間分布
通常情況下,每年的一月、二月、三月到四川觀光旅游的人境旅游者人數相對較少,是四川人境旅游的淡季。從四月份開始,人境人數逐漸增多。從八月到十月,人境人數增長率較高,十月份人數達到頂峰。.2005年,十月份來川人境人數占全年總人數的19.1%,而一月份僅占1.4%,與廣東等沿海地區省相比,作為內陸省份的四川人境旅游,旅游的季節性更為明顯。人境旅游季節性的產生通常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旅游者的可自由支配收入、假期以及客源地的自然環境對游客的旅游傾向性都會產生重要影響。旅游者出游會付出時間和經濟成本,國際旅游,尤其是遠距離國際旅游,可自由支配時間更是至關重要的川。(表3)
(二)境外游客地域分布
從表4我們可以看出,來川旅游的入境游客主要分布在成都市、阿壩州、綿陽市、樂山市、甘孜州,其中成都市和阿壩州是香港、臺灣和外國游客最主要的旅游目的地。2005年成都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數占全省接待總人次數的46.6%,阿壩州接待的人境旅游人次數占全省總接待人次數的30.4%,兩地共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數占全省接待量的77.0% 0 2005年,樂山市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數占全省的11.2% ;綿陽市接待人境旅游人次數占全省的4.3%;甘孜州接待入境旅游人次數占全省的占5. 4%。三個地市州共接待人境旅游人數占全省的20.9%,其余城市所占比例僅為2.1 %。由此可見,四川省人境旅游者在省內的分布情況的特點是旅游流的空間流向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成都口岸城市、成都一樂山旅游黃金通道和成都一九寨溝旅游環線景區。這些旅游資源的地理分布,形成了人境旅游流的聚集效應”。
(三)境外游客消費特點
四川省人境旅游人均消費高于全國人均消費,但是從2001年到2005年增長速度較慢,而全國的人均消費由2000年的137美元人增長到2005年的154. 2美元人,增長速度較快。四川人境旅游者人均停留時間與全國其他省份相比差距很大。從表5我們可以看出,從2001年開始,四川境外游客人均停留天數始終保持在1.8天左右,而全國的平均停留天數在6天左右。影響國際游客停留時間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游客的出行目的、游客的經濟收人、旅游資源的吸引力、旅游接待能力、旅游服務質量等。四川國際游客在川停留時間較短,說明來川旅游的游客多為觀光客,而不是度假旅游者。旅游者停留時間的長短決定了旅游者在目的地活動規模的大小,也決定了消費支出的多少,這就是為什么國際游客在川消費雖然高于全國水平,但旅游創匯卻遠不及北京、上海、廣東、江蘇等地市,僅名列全國第11位的原因。
四、四川省入境旅游市場的營銷戰略
(一)人境旅游客源市場目標定位
首先,四川人境旅游市場應當鞏固傳統的香港和臺灣市場。由于香港和臺灣在四川人境旅游市場中占的份額很大,經濟、文化聯系密切,是四川省重要而穩定的人境旅游市場,也是重要的出境旅游市場,市場聯動關系很強。
其次,應當加強韓國、日本、東盟國家市場的營銷。這些國家經濟發展較快,居民出行能力不斷增強,來川旅游增長速度很快,優越的地緣優勢使這些國家成為四川省人境旅游的重要客源市場,這也符合近距離出國旅游先于遠程出國旅游發展的國際旅游一般規律。
第三,在鞏固和發展香港和臺灣市場和周邊國家市場的同時,四川省也應當加強距離較遠的歐洲國家和北美洲國家市場的開發力度,包括英國、德國、法國、荷蘭、美國和加拿大。這些國家是世界主要的旅游支出國,旅游的含金量較高。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進步,將大大削減境外游客長距離旅行的經濟成本和時間成本,四川省相對于其他省份不利的距離劣勢會逐漸弱化。
(二)調整優化旅游產品結構
四川省旅游產品在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中,國外游客基礎消費所占比例較高,而非基本旅游消費支出的高低是反映旅游消費結構是否合理的顯性指標。國際上規定非基本旅游消費支出最低警戒線為30%,低于30%表明旅游消費結構不合理。研究表明,旅游發達國家非基本旅游消費支出的比例一般都在60%以上,而四川省2005年人境旅游者的非基礎消費所占比例僅29. 4%,這表明四川人境旅游消費結構比例嚴重失調。針對境外游客在川消費結構不合理這一弱點,四川省應該調整旅游產品結構,引導游客消費,使國際游客在旅游的消費結構有利于四川省外匯收人的增長。現代旅游者越來越追求旅游消費方式的娛樂性、趣味性、綜合性,娛樂的個性化越來越突出。因此,作為旅游資源大省的四川省,要根據國際旅游者不斷變化的需求,發展適合國際游客需求的新產品。
(三)西南旅游目的地整合營銷
四川省位于祖國的西部地區,與云南、貴州、西藏、陜西接壤。我國西部地區高山峽谷,植被豐富,自然景觀多姿多彩。西部地區也是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極具民族民族風情。由于西部地區的旅游資源具有同質性,易于樹立一個整體的旅游形象,增強旅游吸引力,吸引境外游客到四川和西部其他省區旅游。我囚西部各省區應當利用西部大發展的契機,積極對外發展西部旅游的的整體形象,大力發展具有中國西部特色的旅游。當然,西部地區旅游資源的同質性也可能尋致各省區之間的客源競爭,因此西部各省區在樹立整體形象的基礎上的同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旅游資源特質,做到旅游產品的差異化,盡量使西部各省市的旅游競爭成為互補性的旅游競爭,共同形成中國西部旅游的整體形象,實現西部地區區域旅游的共贏和可持續性發展。
小編推薦優秀經濟期刊 《計劃與市場》
《計劃與市場》雜志是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由湖北省發展委員會主管主辦,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導與理論研究的學術期刊,1979年創刊,16開本,月刊,是中國期刊網、中國數字化期刊群(萬方數據)、龍源國際期刊網、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全文收錄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