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中級經濟師論文發表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幾點思考,論文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進行了介紹,探討了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戰略思路,并發表了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對應政策與制度的思考與建議,完善促進資源節約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
關鍵詞:中級經濟師論文,經濟發展模式
一、引言
改革開放是中國經濟騰飛的起點,卻不是根本原因。真正的原因在于改革開放帶動的資本、勞動、技術、制度和結構的改變對于經濟的刺激。這些因素是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后很長一段時間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依賴因素。然而,如何發揮以上因素的作用,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二、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介紹
“中國模式”在業內被定義為經濟發展道路,也稱作經濟體制。20世紀90年代開始這一名詞開始使用,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世界各國學者才開始對其進行更為深入和細致的研究。然而,作為一個大國的經濟模式,顯然它的范圍極廣,涉及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多個因素。對于中國發展模式,蔡拓提出了一種較有代表性的說法,稱中國發展模式就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社會發展經驗和道路,這是一種全方面發展的社會發展模式。它涵蓋了包括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全球化、五位一體協調發展、共產主義、社會主義制度等一系列重大關系。具體來說,轉型之前的中國經濟發展模式主要有四大特征:一是增長優先。二是投資驅動。三是沿海先行。四是出口鼓勵。
三、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戰略思路
(一)增長與公平并重發展戰略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總體經濟較為薄弱,因此提出了增長優先的目標。這一做法在當時貧困的中國是合理的,鄧小平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發展是硬道理”,反映了當時全國人民迫切希望依靠發展改善生活的愿望。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已基本實現了既定目標,溫飽問題已經解決,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然而,現在出現了嚴重的貧富差距,由經濟增長帶來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凸顯。在這一狀況下,政府提出了將增長優先的發展模式轉變為增長與公平并重的發展模式,盡最大努力為老百姓提供公平的社會環境,讓每個人享受經濟發展帶來的優越性。雖然這一戰略的實施會導致增長受限,但出于國家層面的考慮,在社會矛盾逐步升級的情況下,降低經濟增長速度,提高收入分配公平性是有必要的。只有為人民服務的政策才能得到支持,只有為人民服務的政黨才能得到擁護。
(二)大眾消費主導型發展戰略
社會主義的典型特點是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為了發展我國經濟,從20世紀以來依靠投資和資本積累驅動經濟增長和推進工業化進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圖1所示,中國在1979年到2007年間,資本形成率成穩定小幅攀升趨勢,相比于高收入國家和中低收入國家的同期資本形成率都有較大的領先優勢。
同樣地,在我國經濟發展達到目前水平的情況下,投資驅動型的發展戰略已不再適用于我國的經濟發展。因此,提出了大眾消費主導型發展戰略。合理降低投資,并增加對服務業的投資比重;鼓勵消費,尤其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消費。這樣使資本循環起來,從投資驅動轉變為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術進步為動力的發展模式,既可以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使其享受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優越性,又可保障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勢頭。
(三)東中西部平衡發展戰略
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在我國發展初期,必須先集中力量發展區域經濟,即采取區域不平衡發展戰略,故提出了沿海先行的經濟發展戰略。沿海先行發展戰略目的在于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從而實現整體富裕。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沿海地區經濟發展已達到較高的水平,相當于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然而內陸地區的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總體上造成了經濟發展不平衡的狀況。因此,提出了東中西部平衡發展戰略,為此我國實施了西部大開發戰略、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中部地區崛起戰略,旨在把沿海經濟發展的經驗運用到各個地區,實現全方位發展。
(四)出口中性發展戰略
對外開放,引入外資投資辦廠是20世紀鄧小平提出的經濟政策。這使得中國經濟開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接軌,從封閉自給的經濟轉變為開放型經濟。一方面為經濟增長做出了巨大貢獻;而另一方面,對外依存度提高較快,便加大了出口鼓勵力度。鼓勵出口是為了更好地宣傳本國產品,然而我國長久以來出口的商品僅局限于附加值較低的產品和稀土礦等珍貴資源。在目前的經濟背景下,并不利于中國成長為一個經濟強國。在新的經濟條件下,我們應對出口保持中立,這樣一方面可順應全球市場的經濟需求變化,提高本國出口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可漸漸提高我國的經濟獨立性。
四、對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對應政策與制度的思考與建議
根據以上分析,可以了解到我國經濟發展的大趨勢。對此,應采取的具體措施便是改革我國現有經濟政策和制度,從根本上對此進行約束,以此來適應經濟發展模式轉變提出的要求。對于經濟發展方面的政策來說,應落實科學發展觀和以人文本的理念,切實把人的發展放在首位。并且這里的人指的是社會中的全體國民,而不僅僅是一部分人,只有一個社會所有人的福祉都提升了,才叫作真正的以人為本;拋棄增長中心主義思路,讓增長的引擎適當減速。致力于縮小收入差距、注重社會公平、促進區域和城鄉的平衡發展、有效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加快體制改革步伐,促進經濟、政治與社會平衡發展。消除二元管理體制和二元土地制度,并在各種所有制企業中消除一切歧視性政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上的所有企業一視同仁;盡快制定和落實符合科學發展的干部政績考核制度,我國的政府主要領導人都是上級任命的,干部政績考核制度的建立與完善關系到區域政治領導人的選舉。因此,應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盡快完善以人為本的政績考核制度,把本地區就業、教育、醫療、社保、住房、城市衛生、社會治安、生態環境保護、政府服務質量、城市交通狀況、休閑場所的建設以及精神文明建設情況作為考核指標。具體來說,首先我們應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非正式約束制度創新,強化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意識形態,增加對國民的政治經濟教育,提高全民的思想意識水平,力爭全民共同努力,改變以前不清潔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建立保護自然、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經濟發展環境。其次,實現符合市場經濟的企業制度創新,重塑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微觀主體。此外,更重要的是實現政府行政管理制度的創新,找準政府角色定位,構建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服務型政府。同時,加強環境制度建設,完善促進資源節約和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法律法規體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
五、總結
本文給出了關于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的幾點對策,筆者認為要想實現中國經濟發展模式的成功轉型,關鍵在于制度創新與改革,這一過程具有很大難度和挑戰,需要相關部門和全體人民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為新疆阿拉爾農一師十二團機關)
推薦期刊:《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月刊)創刊于1981年,由天津財經大學主辦。財經綜合性學術刊物。以登載介紹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財經問題的理論探討及應用研究方面的文章為主,同時也登載部分有關國外財經研究和經濟史、經濟思想史方面的文章,以反映財經專業的科研成果,促進學術交流,為財經教學和科研服務,為財經業務工作服務。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