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改革開放政策詩性以來,我國憑借著優越的投資環境和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了許多外資企業,外商直接投資也成為了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投資類型。此時,經濟全球化也凸顯了兩大特征:國際貿易及國際資本流動,外商直接投資作為國際資本流動的重要體現,因此外商直接投資對經濟增長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關鍵詞:外商直接投資,經濟增長,資本流動
一、外商直接投資與經濟增長的概念
(1)外商直接投資
所謂的外商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DI),亦稱為國際直接投資,其是一種以掌控經營管理權為關鍵、以獲得經濟效益為目的的與外商間接投資相對應的國際投資方式。而本課題主要采用了中國統計年鑒上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定義,即外商直接投資指的是外來企業和經濟組織機構或者個人(包括有港澳臺胞、華僑以及在國外注冊的中國企業)按照我國的相關政策制度,利用資金、產品或者技術等在我國創辦外商獨資企業、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或者中外合作開發資源的投資以及由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批準的投資總數額中從國外引入的資金。
(2)經濟增長
經濟增長指的是某一國家所生產的商品和勞務總量的增長,總的來說就是國民經濟總量的增加以及經濟規模的擴展。但經濟增長的定義并不是完全固定的,由于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經濟形式各不相同,因此評判其經濟增長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因此,每一地區都有特定的經濟增長定義形式,可以說,經濟增長既隸屬于國際范疇,又具有獨特的民族特征,現階段,世界各國最為常用的經濟增長評判標準為GDP(國內生產總值)或者GNP(國民生產總值)。
二、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
(1)消極影響
第一,外商直接投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經濟安全,該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分別為產業安全以及金融安全。首先,外商直接投資影響著我國產業結構的安全性。現階段,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趨勢表現為工業化程度不斷加深,近些年來,進入中國境內的外資企業,尤其是大型的跨國企業,其在生產技術、管理理念以及資本規模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國內企業所無法比擬的巨大優勢,而外資企業恰恰就是憑借著這些優勢在多個方面影響著我國產業結構的發展,進而在很大程度上對我國的產業安全造成了不良影響。
其次,大大加劇了我國的金融風險,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資的引入對匯率的穩定性造成了不利影響,先是影響了我國的進出口貿易情況,其后打破了國內的供需平衡,進而對我國貨幣的穩定性造成了消極影響,另一方面也影響著國際的收支平衡,根據當前的發展形勢可見,外資企業的年經濟利潤將在不久后超過我國的年外商直接投資數額,因而外資企業會大大減少外商直接投資數額,進而對中國的金融造成不利影響。
第二,外商直接投資也較不利于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首先,外資企業憑借著技術和資本優勢搶占了國內的大量資源,進而造成了國內企業生產力的下滑,其次,大部分外資企業都將其國家所淘汰的商品生產或者污染較嚴重的企業轉移至中國境內,從而大大破壞了我國的生態環境,極不利于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最后,由于大多數外資企業所實行的都是高薪酬制度,因而對原先服務于本地企業的優秀人才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進而造成了我國企業優秀人才的流失。
(2)積極影響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數額從1983年的7億美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1260億美元,在這二十多年間,我國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數額不斷增長,2016年外商直接投資數額是1983年的180倍,而在外商直接投資不斷涌入的同時,我國的進出口總量和國民經濟也實現了飛速發展,其中GDP總量也從1983年的5787億美元增長到了2016年的114600,2016GDP總量是1983年的19.8倍,即外商直接投資與我國GDP總量呈正比關系,由此可見,外商直接投資現已成為促進我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推力之一。
1直接作用
第一,引入數度龐大的外商直接投資的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增大了我國的資本存量。根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1981-1991年這十年間,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數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比重相當小,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當時外商直接投資在彌補我國資本存量缺口方面的積極作用,而在1992-1994年之間,外商直接投資實際使用數額占全社會固定資產的比重大大增加,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資本的形成進程,同時有效彌補了我國在資金儲備以及外匯這兩方面的缺口,為我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有力的資金支持,從而大大緩解了因資本短缺對我國經濟發展造成的制約程度。經過這二十多年的經濟實踐,我們可以得知,通過引入大規模的外商直接投資,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在經濟建設過程中所存在的資金不足問題,所以外商直接投資直接促進了我國資本的形成,進而推動了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這是外商直接投資對于我國經濟增長最為直接的積極影響,而且其影響效果也最為顯著。
第二,外商直接投資的引入可有效推動我國進出口數額的增長。根據相關數據顯示,外資企業的出口率要遠大于國內的各種企業,因而有效推動了我國進出口總量的增長,從而實現了我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建設目標。依據海關統計數據顯示,1999年外資企業的進出口總量為1745.11億美元,占全國進出口總量的48.39%,其中進口數額所占比重為53.5%,而出口數額所占比重為44%,而2006年,我國境內的外資企業的出口數額占總體出口總量的比重則增長到了57.3%,由此可見,外資企業外為我國貢獻了一半多的出口數額,因此,外資企業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中堅力量。
第三,大量外資企業的開辦吸收了大量的勞動力,增加了大量的勞動崗位,為我國勞動力市場提供了眾多就業機會,既有效增加了我國的勞動力利用總量,又大大緩解了我國所面臨的就業壓力。據相關數據顯示,近些年外資企業所提供的就業機會占全社會機會總量的10%以上,而且服務于外資企業的勞動力數量也呈現出逐年增長的發展趨勢。因此,作為一個典型的勞動力過剩國家,我國通過加大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引入力度,能有效提升我國的就業率。
第四,引入外商直接投資也給我國帶來了眾多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國長期以來的技術以及管理缺口。外商在國內進行投資和開辦企業,為當地企業提供了良好的技術學習機會,進而推動了傳統企業的技術革新,從而有效促進了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與此同時,隨著外資企業發展策略的轉變,大大增加了高新技術商品的進口數量,而這就會對我國企業產生一定的示范效應,推動我國企業進行生產技術的革新,加劇行業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而以上種種連鎖反應都有效促進了我國企業加快自身品牌形象的創建速度,提高產品的市場核心競爭力,以此來縮短與國際先進技術之間的差距。
2間接作用
第一,技術外溢效應。外商直接投資推動經濟增長最為重要的機制之一就是外溢效益,即因外來企業的進入而使得國家勞動生產率明顯提升,其中包括有行業內溢出效應、行業間溢出效應以及人員流動溢出效應。
其一,行業內溢出效應,亦稱為示范與競爭效應,該種效應表現為當外商直接投資流入國內某行業后,一方面,外資企業所應用的先進生產技術及管理技術對當地同行業中的企業起到了示范效應,通過學習和模仿,本地企業實現了勞動生產率的提高,進而獲取了溢出效應,另一方面,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也加劇了本地行業的競爭,迫使本地企業為了保持市場優勢而不斷進行技術和管理的創新,以此來獲取更好的經濟效應,從而獲得溢出效應。與此同時,隨著外資企業與當地企業之間差距的不斷縮小,外資企業會不斷引入先進技術,以提高自身的行業競爭實力,這就是因當地企業實力增強而對外資企業所產生的溢出效應。
其二,行業間溢出效應,亦稱為上下游關聯效應,該種效應產生于跨國企業的子機構與當地企業以及客戶之間,跨國企業在全球市場內進行商品銷售,因而他們所追求的乃是市場的高效,而當地企業則能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外資企業的投資風險。
其三,人員流動溢出效應,該種效應主要表現為跨國企業擁有良好的發掘和培養管理人才的技能,部分通過培訓的人員在離開跨國企業后往往會選擇另謀高就或自己開設公司,因而對當地企業形成了溢出效應。
第二,資本累積效應。能否有效發揮外商直接投資資本累積效應對于國家的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關鍵問題如下所示:一是外商直接投資的流入是否對國內投資產生了擠出效應,二是外商直接投資的利用率是否高于國內投資。因此,外商直接投資與國內投資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掌握外商直接投資效應的關鍵所在,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外商直接投資對于國家經濟增長的影響更大程度上取決于外資與國內資本的互補程度。
結論
總而言之,通過研究外商直接投資對于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能有效把握外商直接投資的作用方式,進而為我國優化外商直接投資利用方式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基礎,從而進一步推動我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推薦閱讀:高級經濟師相關論文有什么刊物可供選擇
現在評中級和高級經濟師都是需要發表論文的,一般中級是要求發表1-2篇論文在期刊上,高級需要2-3篇的學術論文,有的地區或單位還會要求被哪個網收錄,比如知網或者萬方、龍源、維普等。而最令作者發愁的就是尋找期刊了,不知道高級經濟師相關論文可以選擇哪些期刊?小編介紹可以找專業的論文發表機構,向他們講清楚要求,他們會給你推薦適合的期刊,見刊也比較快,下面是評高級經濟師常用的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