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發展新常態,我國經濟逐漸向平穩方向演變,想要更好的實現經濟管理,必須重視宏觀經濟管理下的區域經濟發展,這也是當前經濟管理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國經濟發展尚不成熟,這也就制約了區域經濟的發展,為促進國家經濟向長遠方向發展,必須在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下實現區域經濟的共同發展,這也具有一定的戰略性價值,下面文章對于政府宏觀經濟中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進行詳細論述。
關鍵詞:宏觀調控,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所謂的宏觀調控,即國家干預,就是國家運用一定的手段來干預區域經濟的實際發展狀況。宏觀調控這一經濟理論是由凱恩斯所提出的,其反駁了薩伊定律,而提出了宏觀調控這一重大理論。實施宏觀調控,需要國家利用一系列的綜合手段來的調節當前的國民經濟體系,從而實現社會經濟的再生產,達到經濟的協調性發展,且此種經濟管理手段已然成為社會主義國家實施經濟管理的首選。
借助區域經濟,能充分將我國不同區域的經濟實況反映出來。而今,我國區域經濟存在著不均衡問題,且區域間存在著激烈的競爭,為實現各區域經濟的規范化發展,應發揮好政府的重要支撐,從而實現對各區域經濟的宏觀調控。
1 我國區域經濟的發展現狀與具體發展趨勢
1、現狀
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東西南北間的跨度都比較大,進而導致我國經濟呈現區域性差異。如,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處在沿海位置,該地區主要是借助海運的方式來發展經濟,在此種情況下,經濟發展實力達到全面提高,且比黃土高原、西北內陸等陸運方式的經濟發展實力更輕,再加之改革開放的提出,各個區域都高舉黨的旗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發展區域經濟,且國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與法律法規,旨在滿足區域經濟的協調性發展。一般來講,關于區域經濟發展問題的分析,主要針對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與京津冀等區域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研究[1]。
在我國經濟發展體系中,三大經濟區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主要探路者,也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這對于我國經濟發展來說意義重大,對全局規劃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2、發展趨勢
從狹義角度來看,區域經濟的發展主要是將國土資源作為重要的研究單位,將區域性經濟作為重要的研究目標[2];從廣義角度來看,發展區域經濟應從國際角度出發,重視我國與相鄰國家間要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例如,我國應建立中韓自貿區,政府部門還在海南舉辦了“博鰲論壇”,旨在為“一帶一路”計劃的實施提供條件。實現區域經濟的統籌化發展,應增強政府部門的國際化思維,具備最新的國際視角,為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政府部門必須要對當前的區域經濟系統進行合理部署,從而實現區域經濟的均衡性與協調性發展。然而,就目前我國區域經濟發展實況來看,區域經濟發展遭遇瓶頸期,此類問題的出現,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長遠發展會產生制約。
經濟建設前期,我國政府始終處于主導地位,國家會給予干預,全面深入到生產與生活之中,旨在實現對資源的合理配置[3]。與自由市場經濟相比,宏觀調控的實施,抗風險性較強,能采取一定的措施規避風險,例如,企業間存在惡性競爭,會產生一定的資源浪費,也會對市場秩序構成威脅,能緩解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不科學的問題,可將經濟風險指數降至最低。然而,計劃經濟也存在著一定的缺陷,特別是開展企業指導工作時,會與市場規律背道而馳,極易使得企業自主性缺失,無法更為高效的實施自我調控,從而會對整個經濟產業鏈產生影響,也會影響市場運行的穩定度。
2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內涵和管理手段
1、內涵
通常來講,關于政府宏觀經濟管理的內涵,主要從狹義與廣義兩個角度出發。所謂的狹義概念就是指國家的行政系統,而從廣義角度來看,就是指除去行政系統之外的政府部門[4]。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時從廣義角度來開展宏觀調控。實施宏觀經濟管理工作,政府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表現為主體干預,利于全面提高宏觀經濟管理水平。實施宏觀經濟管理工作,從本質上是由國家政府來干預,以滿足經濟調控的基本要求。
宏觀經濟管理工作的實施,其主要目的為維持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均衡性與穩定性,保證國家經濟要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內,在此種條件下,利于為人們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能適度緩解就業壓力,保證整個市場經濟保持穩定性與安全性,利于維持社會經濟發展的穩定性。從本質上來講,宏觀經濟管理的實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盲目性、滯后性等。
2、管理手段
一般來講,政府開展宏觀調控時,主要會采取經濟、行政與法律等多種方法。借助經濟手段,可更好的計劃與調整市場經濟,利用經濟政策來調整產業結構;而行政手段則是借助行政機構來對市場經濟進行管理,運用更為科學的手段來實施宏觀調控,以滿足區域經濟的實際發展需求;法律手段的應用,主要是落實我國各項政策與法律文件,旨在保護參與者的合法權益,利用法律手段來約束相關人員的行為,從而形成一個健康的競爭環境,也利于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3 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路徑
1、經濟手段
由于市場經濟體系中存在自發性問題,政府部門則需要制定相配套的政策與計劃,旨在讓整個經濟系統逐步恢復正常狀態,通過對資源的合理化配置,從而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性發展。經濟手段的實施,政府可及時發行國債,旨在滿足國家經濟項目建設的基本要求,及時對存貸款利率進行調整,從而打造和諧的消費環境。宏觀調控在區域經濟協調性發展進程中,經濟手段是最為管用的手段之一。
2、法律手段
市場經濟的運行,為保證區域經濟的規范性發展,法律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借助法律手段來規范與約束相關人員的行為,也要將其作為規范市場經濟發展的基本準繩。政府借助法律手段來對行為主體進行約束,注重在行為規范上要做到強制性,旨在維護參與方的基本利益[5]。例如,在區域經濟發展進程中,存在者惡性競爭的行為,為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應運用法律手段來約束與制裁“惡性競爭”行為,明確提出違法行為的懲處措施,并落實好責任,以實現對市場主體行為的有效規范,旨在維持整個市場環境健康、高效的運行。
3、行政手段
所謂的行政手段就是政府會賦予一些行政部門實施行政管理的權利,采取系列管理行為,會對參與整個市場環境的行為主體、實際行為等開展行政管理。通常來講,行政管理具有濃郁的強制性特點,其在實際行政管理時必須要充分遵循國家行政法規。例如,若疫苗質量不達標,政府應及時下令,要求疫苗的生產商在規定時間內實施整頓,還要對生產商實施問責或罰款等處理,如果生產商的整頓效果不佳,需要下令將生產工廠予以查封。
4 結束語
而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重在開展國家的宏觀調控與區域經濟的協調性發展,發展區域經濟時,開展政府宏觀調控工作,旨在實現對市場資源的科學性配置,強化各個區域經濟市場運行的高效性與穩定性,是提高區域經濟發展的規范。新時期,宏觀經濟管理的實施,主要采取經濟手段、法律手段與行政手段等來實施宏觀調控,從而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性發展。
參考文獻
[1]陶麗,鄧橋.試論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下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J].商業時代,2014,(02):12-13.
[2]鮑琳,張貴煒,郭彩云.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背景下政府職能的缺陷及改進路徑[J].企業經濟,2016,(05):168-171.
[3]張璐.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分析[J].知識經濟,2016,(17):24-25.
[4]呂文麗.政府宏觀經濟管理下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J].商場現代化,2015,(17):138-139.
[5]李玉佳.宏觀經濟管理下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與相關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6,(20):151.
經濟管理方向論文,您或許還想閱讀《經濟管理學畢業論文寫作有什么要求》
高等教育機構的重點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畢業論文是本科教育的重要實踐教學環節,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應用能力是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信息、文獻綜述、設計與分析、外語、計算機應用等。畢業論文不僅是學生學習了四年的考試成績,也是四年的高校教學質量、綜合、全面的檢驗。下面小編經濟管理學專業為例介紹下畢業論文寫作方法及要求。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