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住房公積金貸款屬于國家政策性質類的貸款,在住房金融中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對于中小城市而言,已經成為在職員工個人購買住房的主要貸款方式之一。筆者長期從事中小城市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現從多個維度對現階段中小城市公積金運作過程中存在的貸款管理風險展開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規避方式,以期將貸款風險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關鍵詞:住房公積金 貸款風險 規避方式
一、引言
住房公積金制度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信用貸款的規模也在不斷增加。從近三年的數據來看,筆者所在的城市公積金個貸發放總體趨于平穩,發放對象主要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職工,占據了發放貸款比例的60%以上。通常,這一部分人員能夠按時歸還貸款,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職工購房的資金壓力。隨著房價的不斷攀升,在全國經濟下行壓力之下,市場邊緣化、政策變化等方面的問題逐步凸顯,不但增加了住房公積金貸款管理的壓力,同時也增大了管理風險,近三年該市的逾期率分別是0.72‰、0.84‰、0.72‰,雖然保持在合理區間,但在貸款規模持續增加的基礎上,不可小覷逾期率。如何規避貸款管理風險就擺在了一個極其重要的位置。若風險管控到位,就能夠降低伴隨的貸款風險系數,有效緩解職工購房壓力,也是社會穩定的強化劑。
二、中小城市住房公積金貸款運作中的風險及其成因分析
(一)政策變化帶來的風險
住房公積金是基于改善居住環境而設立的,但在實際落實過程中,一方面,貸款的額度通常是隨著房地產市場、地區差異不斷變化的,利率也在不斷調整,環境穩定性不強,同等條件下貸款額度由于時間不同而差別較大,從而出現差異貸款額度現象,同時也影響著住房公積金的正常利息收入。另一方面,當社會環境或者不可抗力等因素出現時,就比如本次新冠疫情,各地紛紛出臺延遲還款、降低繳存比例、提升貸款額度等措施,但貸款者中一部分人員仍然面臨著收入的不確定性,償還貸款的能力相對比較弱,存在無法按期還貸的可能性。
(二)管理模式帶來的風險
目前,我國采用縣市區設立公積金管理機構的做法,機構的性質有自收自支、財政全額撥款等。在管理模式上,包括管理屬地化、委托代理制度、行政干預等。一是區域化模式中,信息不對稱,風險在一定范圍內被屏蔽,信息不能共享。二是委托代理制度下,公積金貸款通常是借助于商業銀行(比如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代為辦理,假如還款過程中發生了逾期,資金難以收回,信貸風險由公積金的管理機構承擔。三是行政干預,主要是地方政府為了拉動投資,促進當地發展,放寬了住房公積金貸款的條件,使得不良貸款率上升。
(三)個人信用完善度不高帶來的風險
就個人信用完善度而言,我國個人征信系統正在不斷完善之中,個人信用記錄并不全面,個人信用的指標體系沒有健全,一定程度影響了預警機制的建立,也影響了精細化的管理。加之住房公積金的貸款缺乏合理有效的等級管控體系。由于工作人員不足,不管是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亦或是商業銀行,都很難監督到位,貸款人出具的收入證明可信度審查不完全,存在貸款人惡意拖欠的可能性。
(四)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
公積金貸款的期限比較長,在貸款期限內,社會的經濟狀況和環境肯定會發生變化。近段時間,中小城市房地產市場的冷熱度不均,就拿筆者所在的曲靖市而言,有些地方的房價畸形,但總體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狀態中。若發生降價,這將會導致貸款人還款意愿減弱,公積金的提取及貸款均會受到影響,在客觀上最終都會反映在公積金增長的速度上,導致流動性的風險、逾期率增加。公積金的利率是相對固定的,如果發生通貨膨脹,公積金必然貶值。由于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自身所具有的單一性,使得其不能夠像商業銀行那樣運作多項業務來分散和規避風險。加上房地產業與金融支持資本密集型行業關聯度高,房地產行業發展好壞將直接影響到金融市場的穩定與否,過快上漲或下降的房價,必將為住房公積金帶來不同程度的安全風險。
(五)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帶來的風險
公積金管理機構連接著商業銀行和貸款者,需要雙方共同管理市場反饋的流動性沖擊。在信息共享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房地產商、銀行等部門的信息查詢各自為陣。若出現頂層設計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及時,都會導致資產、負債流動性出現匹配性不足問題,毋庸置疑,增加了流動性風險,并出現資產負債期限錯配。
三、住房公積金貸款風險的規避措施
(一)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
首先,從思想上加強資金風險防控意識,公積金管理機構要嚴格貫徹國家的政策方針,并以此來修訂完善本地方、本單位的制度辦法,將風險防控意識貫穿到全體管理人員和工作的全過程。其次,從資金管理的角度,根據業內的政策文件,從思考解決“如何進行貸前審查”“是優先保障資金提取,還是優先保障貸款業務”“如何進行逾期貸款催收”等問題著手,制定本單位的資金管理制度、流程,對原有的一些資金管理問題要制定切實具體的衡量標準,提高資金管理制度的可操作性。最后,從貸款管理的角度,制定完善的貸款管理流程,強化貸款風險管理力度,在這個層面上,可從“貸前、貸中、貸后”三個維度進行,貸款前,對貸款人提供的資料,與銀行、房地產商建立聯動機制,拓寬貸款前審查的深度和廣度,不僅要查明貸款資料是否真實完善,還要對貸款人自身的信用情況和抵押物價值進行全面評價,全方位無死角進行審查。若貸款人事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的用戶,可以適當地降低貸款額度或者直接不予以發放貸款。在貸款人履行還款的過程中,通過其公積金繳交情況及時跟進,并與其所在單位或者企業對接,貸中進行預警。建立公積金貸款風險預警機制,若發生風險可能存在,則及時進行預警。
(二)優化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
目前中小城市的公積金繳存呈逐年遞增狀態,繳存余額的體量龐大,貸款周期長,因此,明確公積金的運作和流動性管理十分必要,從而使得公積金在滿足貸款調整政策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確保資金的安全。長期來看,需要匹配好繳存、使用,確保住房問題得到階段性的解決,為了符合未來房地產行業的發展需求,則需要繼續加強風險優化匹配,綜合利弊條件,進一步完善住房公積金管理制度,確保風險能夠得到有效的控制與規避。切實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和責任素養,將其同員工的薪酬掛鉤,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
一方面,通過設置更具可執行的個貸率、現金流凈額變動率、流動性缺口率等參數比率,完善風險管理的各項指標體系,通過合理的體系標準,將風險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另外一方面,通過健全內部考核機制、核查水平并配合外部監督管理,提高內外部控制程序銜接緊密度,促使流動性風險的發生率降低。這里要特別強調一下公積金內部管理制度建設,不僅能夠起到約束的作用,同時還能夠發揮激勵機制,使員工在獲得物質需求的同時獲得精神的滿足,從而激發起干事創業的熱情,提升工作效率。在內部機構設置上,管理者之間要能夠彼此實現獨立和制約。
(三)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最大限度實現信息共享
伴隨著信息化、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信息傳遞的速度越來越快,工作透明度越來越高,公積金管理可以充分加以利用,這有助于“線上+線下”信息防控策略和機制的建立,使現代科學技術能夠發揮積極作用。針對技術篩選出來的風險因素,工作人員及其機構應當認真歸納和分析,分門別類制定相應的防控措施,實現靶向治療。此外,要加強內部審計工作的過程性監督審核,從事后總結到過程跟蹤,及時發現風險問題,及時進行修正和解決。
四、結語
在中小城市中,公積金貸款是購房貸款者的主要渠道,住房公積金作為一項惠民措施,很大程度緩解了中小城市購房壓力。隨著市場、政策的變化,資金安全是主要的,因此要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辨識風險,加強內部管理,規范公積金管理體制,從基礎上強化公積金貸款風險的管控,盡可能地將貸款風險降到最低,確保公積金的安全。
參考文獻:
[1]張春華.芻議住房公積金貸款管理風險與規避方式[J].財經界(學術版),2016,21(13):97.
[2]馬勁松.改革住房公積金制度、防范住房公積金流動性風險[J].時代金融,2018,717(12):27-28.
作者單位:曲靖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推薦閱讀:小額貸款公司存在的法律問題及完善建議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