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人大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第一次提出了“互聯網+”,運用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技術實現智能物流迅速成為議論的熱點。“互聯網+”主要是傳統行業與互聯網相融合,建設性地解決各行各業難題,轉變產業發展方式,使得信息更加敏捷快速傳遞。筆者大膽提出“互聯網+農業+物流”的想法,旨在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物流配送的難題,開辟新的局面,改革創新傳統物流配送體系,實現農村物流最后一公里。農村市場存在巨大的潛力和發展空間,如何把農村市場與外界對接是非常值得思考的問題。農村經濟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深入農村需求側改革,讓城鎮工業品下鄉;另一方面需要擴大農村供給側改革,把農產品送進城,這其中很重要、必須解決的難題就是建立有效的、標準化和專業化的農村物流配送體系。
一、農村物流的特殊性
(一)農村物流的服務范圍分散性。農村的生產物流和生活物流是分散進行的。作為農村生產物流來講,播種時需要將農作物分散在各地,收成時又需要從各個地方收集起來,再通過物流配送到市場去銷售,然后才能滿足市場的需要。農村居民的居住也是分散的,并且村落相互之間的距離近的幾百米,遠的幾公里,而且道路不規范,這給農村生活物流帶來極大的不便。家庭是農村的基本生產單位和生活單位,每家農戶家庭就是一個生產經營單位,因其分布地域廣泛,導致農村物流的分布面廣、物流服務對象的數量龐大,物流規模普遍較小。這些特殊性將對支持物流的信息系統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對物流信息的采集和傳遞有獨特要求。
(二)農村物流的市場需求不均衡。第一,時間上,農業生產有著非常強的季節性,這就決定農村物流也具有較強的季節性。由于農資及農副產品分散生產與集中消費的矛盾,導致農村物流具有非均衡性特點。農村物流的不均衡性,對農村物流服務提出了更高和更特殊的要求。例如,在收割季節農副產品豐盛,對農村物流和農產品倉庫的需求也隨之旺盛,服務需求與倉庫利用率較高,而在非收獲季節物流資源就很可能處于閑置狀態,效益性較差。第二,不同地理空間環境造就了農產品的多樣性,在網絡時代人們對稀缺資源跨域共享的欲望也造就了農村物流進口和出口的不均衡性。由于不同地域、自然條件的差異,使得各地農產品品種多樣,生產方式各不相同,即使同一地區,同種農副產品,地質海拔等級也不一樣。如云南與海南能夠生產反季節水果蔬菜,而北方地區卻只能生產一季作物。同時,由于各地區經濟和物流發展水平的不同,不僅存在東西部、沿海和內陸城市的差異,還存在著城鄉差異和地區間人文經濟的差別。這些不同,導致了各地農村物流的巨大不均衡,帶來的農村物流系統本身以及農村物流系統和其他物流系統之間銜接的復雜性。
(三)農村物流運輸條件的復雜性。農業生產前,農村物流的服務對象既涉及土壤、水、農藥、肥料、塑料薄膜等無生命的生產要素,也涉及有生命的產品,如植物的莖、花、果、葉、種等還有鮮活家禽類等。由于這些動植物的生物學特性,決定農村物流在運輸、儲存、加工、保管等方面相對復雜,對物流運輸工具、包裝設備有特殊要求。此外,農業生產后,農村物流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成熟的農副產品,它們大多是有生命的植物、動物或其他生命體微生物,其保鮮、保質期較短,容易發生化學反應。因而農村物流過程有特殊要求,如保鮮儲存、保鮮運輸、保鮮加工等。
二、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的整體現狀
(一)農村物流配送體系。
一般物流配送體系包括管理中心、訂貨中心、采購中心、結算中心和配送中心,而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相對來說比較宏觀。農村物流體系是由和農村經濟活動互相協助,互相依靠的多個部分組合的,具備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更具體來講,農村物流體系就是指為農村生產物資、日常生活和其它方面的具體的經濟活動所提供的物流服務和技術的經濟組織所構成的體系。農村物流體系的基本內涵涵蓋了物流體系要素、功能和體系架構。從理論上看,農村物流體系的功能和結構這兩個方面在實際農村物流活動中容易辨識,構成農村物流體系的要素也是客觀存在的。然而在實際上卻不一定真的存在,主要是因為許多人還沒有清晰地認識了解到農村物流,或者說還沒有對農村物流系統進行規劃管理過,對農村物流體系的運作方式以及管理思維都是相當缺乏的。所以在如今相當不完善的農村物流體系中,重構農村物流體系,運用當下流行趨勢的互聯網思維是非常有意義和實踐性的,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構建情況。
1.沒有引起足夠重視。很多村民并沒有十分的認識到物流的概念以及作用,宣傳力度不夠,缺乏互聯網的思維,使“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并沒有很順利的進行下去,也使得農村物流以及農村物流配送體系沒有很好的發展起來。
2.配送體系規劃不夠科學合理。通過查閱資料發現“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多數運輸及配送都沒有經過規劃或者規劃不科學,以及配送中心建設不夠完善,城鄉之間的信息交流共享比較缺乏。從供應商到村級店配送過程設置了層層關系,信息不能及時共享,效率低。
3.很多的硬件設施沒跟上。目前各地對物流基地的建設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雖然現在很多農村都實行了公路村村通,甚至戶戶通,但仍然有一些相對偏遠地區的農村道路條件很差,不利于交通運輸。因此,物流配送中心較少入駐農村,無形中增加了“中間商”的運輸環節。此外,網絡通信設備不完善,貨物量和資金的限制,致使先設施設備不能夠得以應用,整體上更不能形成物流體系。
三、互聯網+農村物流配送體系的頂層設計
(一)以互聯網+為核心設計農村物流配送體系。
1.大型商貿企業的職責。根據對市場的熟悉和靈敏度建立鄉鎮店、村級店等銷售網點并且對他們的需求進行預測、提供一個穩定,靠譜的貨源。
2.大型物流企業的職責。基于鄉鎮店、村級店的分布設立區域配送中心,負責想上一級進行集中采購并且負責整個物流的一個整體運行,分配。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