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紅 李金雙
摘要: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讓一切事物的變革速度較之以往都有了飛速的提升。在漢語言文學方面更是如此,網絡用語讓語言的含義、發生的影響、存在的意義都“不同以往”。本文從網絡用語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網絡用語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作用三個方面試圖闡述這一議題,為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網絡語言;影響
一、網絡語言給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
(一)有利影響
網絡語言的出現在當前社會網絡信息技術發展如此之快的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它的出現也是符合事物發展客觀規律的,并且網絡語言是可以稱為我國漢語言文學的新鮮血液的,能夠為漢語言文學的發展起到推動作用。首先,網絡語言簡潔明晰,不受傳統語言規范的束縛,將人們的日常交流大大的簡單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交流障礙。在運用網絡語言時,我們都會將事物的形容簡單化,用英文字母往往就能將復雜的漢子說明,例如“ LZ”表示樓主,或是用一個詞語來代表一種意思,如“劃水”一般就是指上班期間偷懶的行為。其次,網絡語言還是人們進行更生動形象的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通常一些有趣的符號或是充滿幽默感的語言都能將人們的內心感情更好的傳遞出去。如“社會社會”一般表示惹不起要躲的意思,“(╯^╰)”表示愁眉苦臉,在交流時使用這些符號語言,能夠讓對話更加生動鮮活,使交流雙方更好的接收到對方的情緒。再次,網絡語言對于一些社會現象也能夠如實的反映出來并且快速的傳播,從而引起人們對社會現象的重視,正視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我爸是李剛”,是由一名車禍肇事者脫口而出,這句話在網絡中的廣泛傳播,引發了廣大網民對“二代”群體的憤慨,同時引起社會各界對于這種社會現象的重視。
網絡語言是傳統漢語言文學發展中的新的元素。網絡語言不僅能夠擺脫傳統漢語言文學對常規的語法和常規語言表達方式的禁錮,讓語言的表達形式更為多樣化,還是人們從交流當中獲得樂趣、加深感情,并且適應當前社會快節奏生活的交流方式。同時,網絡語言對社會問題現象的反映與傳播,能夠引起人們對社會問題的重視,促使其解決社會問題,為社會和諧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二)不利影響
新事物的產生帶來的一定不都是有利的影響,還有不利影響的方面。人們在使用網絡語言的過程中,往往將一些固有的具有規范性的語言進行打破重組,形成的新的語言會有很多失去字詞原意,甚至是歪曲其意,故意引用錯別字表達的詞語,這些詞語以標新立異為目的,毫無邏輯,表達混亂,這帶給漢語言文學的不利沖擊是非常非常巨大的。
基于網絡的特點,很多網絡語言在內容上都包含諷刺、嘲笑的意味,雖然在使用的過程中可以一針見血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但是負面的情緒表達更多,而且有的網絡用語較為粗俗,存在對嚴肅漢語言文學的不規范篡改,這對于處在成長時期,缺乏文學認知基礎的青少年來說將會帶來不良影響。所以,如果長期接觸網絡語言,缺乏對正統的漢語言文學學習,不僅會導致年輕一代語言文化素養的降低,也會降低他們對正統漢語言文學的熱愛程度,不利于漢語言文學教學。
在這其中,青少年作為網絡用戶中的一大群體,成為深受其害的主要人群。青少年階段是其自身學習能力最強的時期,對新事物的接受和學習興趣都比較高,但是由于年齡的限制,青少年并不具有很高的判斷辨別能力,不規范的網絡語言極易使青少年產生先入為主的觀念,并在日常口語寫作中頻繁使用,已經嚴重的影響其對正確語言的學習,對其進行漢語言文學的傳承和發展帶來極大的打擊。例如,網絡語言中經常出現的“skr”原指一個擬聲詞,模仿的是汽車漂移或猛然轉向時與地面摩擦時發出的聲音,但是當前卻被用來代指“死個”或“是個”,如“熱skr人”“skr狠人”等,這些曲解原意,錯誤使用的詞語被青少年大量的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甚至在寫作中也會出現,極大的阻礙了青少年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與繼承,同時也阻礙了我國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二、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意義
(一)推動漢語言文學的產業化發展
網絡語言的發展對漢語言文學既是機遇,也是挑戰。網絡語言的發展暴露了漢語言文學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漢語言文學可以以此為契機,在發展過程中一步一步的完善自我。因此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漢語言文學要結合時代特色,確立新的漢語言文學發展目標、方向。要把網絡語言中的可取部分加入漢語言文學的體系之中,使漢語言文學更加豐富化、多樣化,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系統的漢語言文學產業化模式。網絡語言是互聯網技術在語言方面的發展,因此漢語言文學要與網絡語言相結合,搭科學技術這個便車,借助互聯網這個大平臺,與網絡語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為漢語言文學的產業化發展帶來新的能量。
(二) 推動漢語言文學的國際化發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與國際的各方面交流也越來越密切。而漢語言文學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更能作為我國的象征性符號,因此我們要推動漢語言文學的國際化發展。比如在國際上加快孔子學院的建設,讓國際友人也能通過學習漢語言文學感受到中國文化的魅力。而要想實現漢語言文學的國際化發展,必須提高漢語言文學的國際知名度,讓更多的人接觸到漢語言文學,網絡是漢語言文學的重要傳播渠道,能夠將我國的語言特色與文化最大程度的展現出來,因此漢語言文學要向網絡語言學習,創新傳播方式,在不改變漢語言文學的核心內容之下對其進行創新,讓漢語言文學變得更加有趣,更加生動,最終實現漢語言文學的國際化發展。
(三)推動漢語言文學的多樣化發展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只拘泥于課本知識之中,大量枯燥的漢語言不利于人們興趣的培養,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的深入發展。因此漢語言文學除了以文字的形式展現自身意義外,還要開展其他新的形勢,促進多樣化發展。例如將漢語言文學制作成圖片的形式,在不改變語言本義的情況下增強其趣味性,使語言更加生動形象;還可以將漢語言文學制作成視頻的形式,以紀錄片等方式展現給人們,使漢語言文學更具沖擊力;將漢語言文學制作成歌曲,精心挑選合適的語言,組成一首歌,讓人們在享受音樂的同時還能學習到更多的漢語言文學,最終推動漢語言文學的多樣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程鹍.新媒體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困境探究[J].才智,2020(05):114.
[2]李瑛.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影響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2):200-201.
[3]齊華.新時代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的影響及意義[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12):78-79.
推薦閱讀:網絡語言對漢語言文學發展的沖擊分析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