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施工中機械設備的優化配置管理
簡要:公路建設過程中,機械設備在公路施工中具有無可代替的作用,加強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從實際出發針對目前工程施工機械在管
摘要:公路建設過程中,機械設備在公路施工中具有無可代替的作用,加強工程施工機械設備的管理,是提高生產效率、降低勞動強度的重要手段。本文從實際出發針對目前工程施工機械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即應采取的措施談幾點體會。
關鍵詞:公路工程;機械設備;管理
Abstract: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Strengthening the management on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improve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e labor intensity. This paper discusses several views of the problems of the engineering machinery existing in the management and th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 highway engineering; mechanical equipment; management
中圖分類號:TU9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104(2012)
在公路建設過程中,機械是假設的基礎和工具,施工機械的選擇、購置和運行等方面都關乎施工的速度和效益。恰當的機械化施工,有利于優質、高效、安全、低耗的完成工程建設任務,同時提高施工效率,減少施工消耗和投入,是所有企業都期望得到的施工效果。在目前的公路施工過程中,不同種類的機械都有著獨特的適用范圍和施工技能,因此,如何選擇恰當的施工機械,如何將其有效性發揮到最大,成為公路工程施工中的關鍵問題所在。只有處理好了這一問題,才能保證公路施工的質量和工期,才能取得最佳的技術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就從公路工程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本著實事求是地原則,探討提高公路機械管理有效性的方法。
一、公路工程管理存在的弊端
機械管理的對象是施工中的機械設備,因此整個公路施工系統,實際上就是由各種不同的機械設備組合成的、通過機械運行帶動施工進程的機械化施工系統。公路工程施工中,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往往施工機械不能正確良好的運行,因此在技術人員和操作人員這方面培養專業素質、了解機械設備的使用性能和操作技巧是至關重要的。施工機械在的牽引特性、動力特性、機動性、穩定特性和經濟特性等性能,不僅僅是要成為一種基本的知識技能,更需要操作人員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正確操作運行。此外,由于市場經濟"無形之手"的作用,在施工過程中也難免出現機械管理的種種弊端。
1.1 機械設備到位不及時
由于各企業是在工程中標之后才開始組建相應的項目部,因此從項目部調入的機械設備難免會出現不配套的的情況,如一些特殊的大型機械和設備。如果重新購入新的設備就會極大影響工程進度的質量,因此機械設備到位不及時成為一個難以解決的重要問題。
1.2 設備管理存在短期行為
公路施工過程中,工程質量、施工進度、工程效益都是企業倍加關注的問題。因此在施工中,他們也會重點考慮這些問題,而相對忽視其他問題。表現在設備管理上,就是片面強調設備運行的速度與效果,而忽視設備的維護和管理,有的加班加點甚至長時間超負荷工作,這種"重管理輕維護"的行為直接影響機械的技術狀態和使用壽命。
1.3 制度落實不到位
目前我國公路建設上已經基本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管理制度和細則,能夠比較完整的形成固定模式的管理系統機制。但是并不完善,沒有一定的監督實施機構,缺乏必要的獎懲體系,這樣就導致機械設備的管理渙散,正常的運行難以開展,影響了工程的順利進行。
二、公路工程機械設備的有效管理和措施
2.1 提高機械管理人員的道德素質和業務素質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廣泛使用,工程機械的種類更加齊全,程序更加復雜,對工程機械操作人員的要求也有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工作人員一方面要懂得工程機械的基本常識,如結構組成、原理、性能、掌握操作技巧;另一方面,還要具備工程機械的故障識別診斷和維修能力。較高技術水平的操作人員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和完好率,避免因人為因素造成的工程機械的損壞,縮短了工程機械的維修時間和維修周期,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經濟效益。
操作人員是工程機械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因此工作人員的工作態度和業務水平關系著機械的性能和壽命,一個合格的操作人員應該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職業榮譽感,在操作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操作的細則和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認真執行工程機械安全操作規程,安全生產,并出色完成領導交給的各項任務。但真正合格的操作人員是有限的,只有通過必要的素質教育和技能培訓,進行適當的考核考評,才能增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操作技能,不算提高自身的素質,改正工作中的缺失,完善機械運行制度,提高機械管理水平,保證施工工程順利進行。
2.2 加強工程機械的施工管理
2.2.1 制定施工管理計劃
施工管理過程中,無論是對人員的管理還是機械管理,都必須有切實可行的計劃,要制定可行的計劃就必須進行調查研究,調查研究包括:熟悉工程合同;學習設計資料;勘察了解施工條件等。受以上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工程計劃做到切實可行還要包括一下幾個方面:掌握工程數量;擬定基本的主要的施工方法;初定主要的工序概要;審核工程預算;初定工程期限等。
2.2.2 機械選型及配套組合
機械的選用受到作業受土質條件、運距遠近、氣象環境等幾個方面的影響和制約。因此選用時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1)能與土地的土質地形相適應;2)可滿足工程質量標準;3)不破壞周邊已有建筑設施;4)能高效的完成既定工程量;5)機械使用費用少、施工單價低;6)易操作、維修方便、可靠性高;7)可實現自動化和節省勞動力;8)安全性能好,對環境不會造成污染和破壞;9)安裝調試簡便,轉場運輸容易。
2.2.3 機械化施工的工序與機械管理
工程質量是在各工序中做出來的,而工程的造價是在各工序中所發生的,同時工期因為可以通過按時期確保動工至竣工為止的工序系列以及管理作業的進度來維持,所以工序管理對施工管理來說是一種重要的綜合管理手段。工序管理不僅是對動工至竣工為止的工序系列單純地進行時間管理,而且應該是把評價、測定施工活動的標準放在時間上,最有效的運用勞動力、機械設備、材料等資源的方法與手段。工序管理,就工序承包單位的對外方面而言,主要是為遵守工期而進行工序管理;就對內的工程經營方面來說,它是為了以最小費用收到最大的生產率而通過工序來管理工程的;就管理對象來說,主要有工序系列的綜合管理和單一工序的個別管理。工序管理過程是"計劃-實施-控制"步驟的反復運行。運行速度的快慢及其是否合理、科學將會直接影響工程的質量、工期和造價,也會影響項目、施工單位的經濟效益。作業的施工速度加快時,單位施工量的造價將會降低,但過快而形成突擊狀態時,造價反而會升高。造價和質量是一致的,在努力使質量提高時,工程造價就會提高,而欲降低造價就會降低質量,工序與工程質量的關系是當搞突擊作業時,質量就會降低。實際工程管理中應兼顧三者,進行綜合調整。在確保施工安全、工程質量、工期的條件下,求得工程總建設費用最小。
2.3 加強機械設備的更新
設備更新是為了消除有形磨損,用效能更高、性能更完美的設備來替換舊設備,更新過程中經過技術經濟分析,以費用總額最小的方案為最佳方案。現代化的機械施工與管理,是在保證工期、工程質量要求的前提下,以最大的可能性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的進步和發展,促進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
2.4 加強單機核算,提高經濟效益
(1)建立機械設備動態臺賬,為核算提供完整的基礎資料。
1)建立機械設備動態表,實行跟蹤管理。動態表具體反映各臺設備在何時、何工地、在庫、在修或停機待料等情況。
2)建立設備消耗臺賬。加強設備使用過程中每項費用支出的嚴格管理,將核算單位劃小到單機(車),各臺設備建立消耗臺賬。
3)控制消耗,實行交舊領新及審核制。對領用的各種材料和發生的維修費用,必須由機構主要負責人簽字,方可報銷。
(2)建立單機核算賬目,加強經濟核算
1)建立單機核算賬目。首先,根據設備生產記錄和臺班收費定額編制作業數量及收入情況表,在此基礎上將消耗情況表、作業數量、收入情況表匯總為收入成本表。
2)加強經濟核算,進行成本分析。為使成本真實可信,將每臺設備的油耗和臺班或里程列表分析,進行研究。考核油耗是否正常,對同一廠家,同一機型的臺班或里程進行對比分析,從而反映出機械使用的正常與否。
2.4 加強機械設備的日常養護
定期對工程機械進行養護可以保證機械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減少故障停機日,提高工程機械的完好率和利用率,保證工程進度;減緩機械磨損,增加修理間隔期,延長機械使用壽命;避免出現機械事故,保證安全生產;降低機械運行和維修成本,提高機械的動力性和經濟性,是機械的動力、燃潤油料、零件及各種消耗材料降到最低限度。因此,公路工程機械設備的養護必須貫徹"養修并重,預防為主"的原則,做到定期養護、正確處理使用、養護和修理的關系,克服"以修代養"的思想,把技術養護制度化,并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工程機械養護以"潤滑、調整、堅固、防腐"為主要內容,按不同需求分等級進行養護。
2.4.1 首先做好日常養護。
主要是維持機械的機容和機況,是機械經常處于完整和完好的狀況,以保證正常運行。日常養護以清潔、補給(水、油等)和安全檢視為中心,由機架人員在每日出機前,行駛中和收機后進行,詳盡項目內容按各級機械的操作、使用和維護規程進行。
2.4.2 其次做好一級養護。
除日常養護作業外,以清潔、潤滑、緊固為中心內容,并消除機械在運行一定時間后出現的某些薄弱環節,尤其要檢查有關制動、操作等安全部件,一級養護主要內容包括各總成和連接件的緊固,主要總成和部件的潤滑以及在外部檢查發現的一些必要的調整作業。這些作業由專業維修工負責進行,機架人員參與。
2.4.3 再者就是二級養護。
除進行一級養護作業外,以檢查調整為中心,對機械進行較深入的技術狀況檢查和調整,根據機架人員反映和經過技術狀況診斷,確定維修附加項目,并排除。
2.4.4 最后就是三級養護。
結合二級養護作業,以消除隱患為中心,對局部包括總成件檢修,改善機械技術狀況,以延長中修及大修周期。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提高機械設備管理的有效性,實現設備生產的要素的優化配置,必須要認真分析實際的操作過程,協調各方的利益,各方面有機結合才能共同完成公路工程項目的預期目標。此外,重點還是要提高工作人員的技術水平和道德素質,從長遠利益出發,合理管理機械設備,提高工程質量和效益。
參考文獻:
[1]劉希宋,王輝坡.現代設備管理的新趨勢[J].設備管理與維修,2005,(1).
[2]秦英.公路工程成本控制[J].建筑與工程,2006,(3).
[3]高培坤.胡江平試論公路工程中的機械設備管理與維修[J].科技創新導報,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