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在激烈競爭的工程機械行業占有一席之地,必須加強產品創新,加速實現主導產品的機電液一體化,增加產品的技術含量,開發出具有行業領先水平的高附加值產品。產品創新設計必須緊緊圍繞產品上市時間、產品質量、產品成本及服務來開展。本文在產品創新方法方面進行了一些探討。
《機械設計》(月刊)創刊于1983年,由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分會;天津市機械工程學會;天津市機電工業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是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機械設計會會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用刊,研究生教育指定中文重要期刊。
1、研究市場開拓創新
在計劃經濟年代,企業只是單純的生產部門。所生產的產品由國家包銷,企業沒有或很少有市場意識,創新動力不足,造成產品幾十年不變。在市場經濟下,競爭日趨激烈,企業只有推出被市場接受的產品,才能生存下去。因此,企業必須下大力氣研究分析市場、開拓市場,從市場和客戶處取得新產品開發和老產品改造的需求信息,通過技術創新來適應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的產品,要求做好產品規劃,開展產品創新開發和技術創新研究,以增加企業的實力、發展后勁和競爭能力。
2、資源創新
資金、信息及高水平人才是產品創新開發的基本保證。必要的資金是開展科研開發及其成果產業化的保障。必須采取多種方法和措施,不斷增加科技投入,集中用于企業技術開發及其成果產業化等的資金需求。
市場、技術、經濟及法規等信息是產品創新設計的來源和基礎。全球Internet網及企業Intranet網是獲取產品創新開發信息的快捷有效途徑,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層出不窮的今天,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加速產品創新開發的助推器。
人力資源是影響產品創新設計的關鍵。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發揮技術人員的創造能力,建立吸引高層技術人才并讓其在技術研究及產品開發中發揮核心作用的用人機制,站在企業長遠發展的戰略高度合理使用和培養高層次技術人才。為實現企業的近、遠期目標,建立相應的技術開發體系,實施多層次的技術開發,并有相應機構對技術開發經費的使用及項目進行管理和評估。
3、開發手段創新
傳統的產品設計方法大多是模仿或經驗設計,設計手段落后。初級CAD的應用主要在計算機繪圖、改圖、編制明細表等方面,而三維CAD設計、有限元分析、優化設計、可靠性設計、信息與電子技術等現代設計理論方法在工程機械產品設計開發中的應用仍然很少,造成品種單一、結構陳舊,由此帶來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企業經濟效益低下。
提高和增強企業的產品開發手段,是增強技術創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信息及其它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成熟應用,為企業產品開發手段創新開辟了有效的途徑。隨著以CAD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產品開發中的深入應用,將開創嶄新的產品開發模式—數字化產品設計,由此帶來設計觀念、設計方法、組織形式的全面創新,將迎來工程機械產品設計的現代化。
4、開發組織形式的創新
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產品開發的組織形式正向并行設計模式發展。所謂并行設計是對產品開發中的每一個過程都盡早考慮相關的各種因素。并行設計改變了傳統的串行工作方法,使得在設計階段就可能有制造和行銷服務人員的介入和彼此信息交互,可以避免失誤,避免反復,加強綜合協同,以提高產品開發全過程(設計/工藝/制造/市場/服務)的質量,縮短產品開發周期和降低產品整個生命周期的成本。并行設計是對傳統產品開發組織方式的創新,是激烈的市場信息競爭的必然產物。
5、保護和利用知識產權
企業產品創新開發就是要應用和體現自身的專有技術,并以專利的形式來保護創新成果。企業在新產品開發與技術研究的各個環節,對專利應有強烈的意識。決策技術開發方向時,要廣泛了解國內外專利發展動態;研究開發新產品時,應檢索專利文獻,以提高創新開發起點,確保項目具有先進水平;研究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過程中,要注意技術保密,并及時申請專利,以保護企業的知識產權;開發新產品過程中,應利用新技術(包括專利技術)為企業服務。
6、必須提高“三化”水平
多品種、小批量是工程機械典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因此,要實現創新技術和創新產品的產業化,必須提高創新產品的“三化”水平。工程機械產品“三化”—標準化、系列化、模塊化,可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企業管理水平,減少零件種類,避免重復設計。同時,有利于工藝編制、生產管理和零件制造,能夠有效地降低成本,縮短設計、制造周期,對于多品種、小批量的工程機械產品有重大的實用意義。
7、試驗方法和手段的創新
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新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試驗,必須改變過去用戶試驗的落后模式,對創新成果要認真進行臺架試驗和工業性可靠性試驗。通過試驗方法和手段的創新,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的可靠性和市場競爭力。
工業化國家在工程機械發展過程中,十分重視產品的工業性可靠試驗,設置建造各種試驗臺和試驗室,不僅對各部件的材料、強度、物理、化學特性等進行多項試驗研究,而且從系統和整機上進行各種性能、環境和新技術的應用試驗研究和基礎試驗研究,如進行結構疲勞強度、土壤—機器系統、牽引動力學、電子控制技術、液壓與液力傳達室動、人機工程、振動、環境和噪聲、節能等試驗研究。
產品是企業發展的龍頭。因此,抓住產品創新就是抓住了企業的生命線,而企業的創新能力是企業取勝的關鍵。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