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論文主要介紹的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協同問題的相關內容,近幾年農業的發展相當的迅速,本文就是通過對農業產業經營的的問題來展開詳細的闡述與介紹的,本文僅供相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戶;關系協同
農業產業化經營在農業資源優化配置實踐中,促進了農業規模化、效益化、專業化、商品化發展,也增加了農民收入,提高了農產品綜合附加值水平。然而,農業產業化經營在現階段仍然面臨諸多難題。為此,從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關系協同入手來構建農業產業化經營良性發展體系就顯得尤為關鍵。
1農業產業化經營中亟待解決的協同問題
利益是否共擔并非是農業產業化經營的決定性因素,龍頭企業在農業產業化經營中與農戶之間的關系銜接還不夠。當前,很多龍頭企業還無法擺脫自身的“小、散、窄、弱、乏”狀態,特別是農村地區的龍頭企業,其經營規模小,地區經濟輻射力有限,資金鏈匱乏,對農戶的帶動能力較弱。在面臨外來資金融入、以及自然災害等方面顯得更為脆弱。同時,在科技含量、農產品加工技術領域,其生產科技水平較低,多以粗加工為主,缺乏市場競爭力。農業產業化經營在發展過程中,對于龍頭企業本身因分散經營居多,無法形成行業支柱性產業。一些偏遠農村,因缺乏技術、信息、交通條件,制約了龍頭企業的規模化、一體化發展;一些龍頭企業農產品布局不合理,生產基地建設不達規模,缺乏主導產業優勢;還有些龍頭企業缺乏品牌建設,市場同質化嚴重。針對農戶,由于單一、分散而缺乏市場競爭主動性,也因資金不足往往難以抵御市場風險。一些農戶組織化程度低,一些農戶農業生產基礎設施條件簡陋,渙散地管理很難適應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另外,由于利益分配機制的不完善,導致農業產業化經營缺乏內生動力。一些龍頭企業無法帶來更多的農戶參與聯合生產,也無法為農戶提供充足的資金、技術、專業指導服務,也就無法形成互惠互利的良性合作關系。
2優化龍頭企業與農戶關系協同的有效措施
2.1通過合作協議來構建利益共同體
針對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龍頭企業與農戶關系銜接不緊密問題,利用合作協議方式,通過契約簽訂合同,來實現利益共同體,增進兩者在資金、技術、原料、生產、收購等方面的協同性。當然,農戶與龍頭企業生產者之間,因生產效率的差異性,在利益分配上更傾向于加工企業,由此造成利益分配不均問題。如果農民參與合作的利潤高于不合作,則仍會促進農戶的積極參與。當然,農戶自身因規模小、資金弱、生產營銷能力有限,其劣勢地位也容易造成利潤不平等,特別的是在市場出現動蕩時,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如果不能一致抵御風險,則可能違背合同協議,進而損害雙方利益。
2.2以入股方式來發揮龍頭企業、農戶的優勢
股份制合作模式有助于實現龍頭企業與農戶的有效合作,發揮各自的資源優勢。比如在生產資料入股中,農民可以以土地、人力及資金等方式入股,與龍頭企業組建股份合作關系。當然,在生產資料入股的模式中,農戶通過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申請給龍頭企業,來獲得公司的一定股份,農戶既可以直接參與公司的運營,也可以不參與公司的運作,按照投入多少進行分紅。由此而來,農戶可以參與生產經營,也可以通過生產資料來獲得相應收益,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企業的人力、土地等難題。同時,對于一些龍頭企業,在股份制合作中,緩解了自身資金壓力,也可以發揮企業自身的管理、技術、人才、市場渠道優勢,促進農業產業化良性發展。不過,該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農戶對生產資料入股方式認可度并不高,政府在推廣該經營模式過程中,也要因地制宜,從政策、資金等方面來給予支持,協同好各方的利益及關系。
2.3制定政策保障機制,為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合作營造外部環境
長期以來,農戶在農業經營上限于自給自足,對農業市場經濟的認知度有限,特別是在資金、政治上缺乏主體性,無法與龍頭企業達成平等、互利的共同體關系。單憑農戶自身的參與是不夠的,政府也應該從行政手段、政策機制上,為農戶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來夯實龍頭企業與農戶的對接基礎。當然,尊重農戶的自身意愿,保障農戶在參與市場經濟中的主體地位,保障農戶的合法權益,政府在引導農戶參與市場競爭中,要遵循“尊農、愛農、護農”原則,避免因扶持龍頭企業而損害農戶利益。龍頭企業作為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的主導力量,其自身也要加強競爭力培育。一方面轉變發展思路,更新價值取向理念,科學謀劃利益最大化,堅持互惠互利才能實現長遠、可持續發展;另一方面注重對農業生產、農業科技投入,特別是在提升農產品質量,塑造企業形象上,要深化技術創新,以新、特、優來做精做細,精耕深作,打造品牌戰略。最后,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產業化經營體制,促進農業產業化健康發展。政府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為形成良性產業化經營機制發揮積極作用。
3結語
農業產業化經營的不斷發展,要關注產業化經營整體效益的提升,要提高農戶收益在產業化經營總產值中的比重。從農業生產規模化的程度上看,農業生產規模越大,農業的效益就越好;農業生產基地的面積越大,對收購和建設加工企業越有利;加工企業的市場經濟效益越好,農戶積極性越強;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循環。因此,處理好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關系,優化兩者“產供銷”一體化經營方式,消除農戶在農業生產中的后顧之憂,才能更好的增進兩者的深度融合,實現規模化、效益化目標。
作者:趙蘭蕓 單位:河南省輝縣市胡橋鄉人民政府
推薦閱讀:《東北農業科學》(原:吉林農業科學)(雙月刊)創刊于1960年,是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科技東北創新中心主辦的綜合性農業科學技術刊物。主要刊登作物育種、耕作栽培、植物保護、土壤肥料、畜牧獸醫、果樹園藝等專業的科學論著、試驗研究報告、推廣技術、農業科研動態及國外農業考察報告等。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