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壓力又稱應激或緊張,是個體對任何加諸于它的需求做出的非特異性反應[1]。任何能使人體陷入壓力狀態的因素均為壓力源[2]。護理專業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由于角色轉化及所處環境與在校時截然不同,常常面臨各種壓力,如不能很好應對,將影響身心健康和實習效果。為了解本校護理大專生和中專生在臨床實習期間的心理壓力狀況及差異,以便引導護生采取適當的應對方式減輕或緩解心理壓力,從而為今后有針對性地教學、實習管理以及指導護生臨床實習奠定基礎,對在本院臨床實習的大專和中專護生進行心理壓力問卷調查,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擇本校2009級在本市3家三甲醫院臨床實習的3年制大專和中專護生各60名,均為女性。大專組為高中畢業后考入的,年齡在19~21歲;中專組為初中畢業后升入本校中職部的,年齡在16~18歲。
1.2調查方法
1.2.1采用問卷調查方法
調查時間選在臨床實習的第10周,問卷調查表為采用曹穎等[3]2001年編制的本科護生壓力源量表結合新形勢自行設計而成。問卷內容包括壓力源量表和壓力應對量表2部分。壓力源量表由13個項目組成,將壓力程度分為4等,從沒有壓力感到重度壓力感,以0~3分表示:無(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分值0~1.0為輕度壓力、1.01~2.0為中度壓力、2.01~3.0為重度壓力,綜合得分越高表示壓力程度越高。應對量表由12個項目組成,按使用的次數分為:沒用過(0分)、很少用(1分)、有時用(2分)、經常用(3分),綜合得分越高表示使用頻率越高。
1.2.2問卷采用無記名方式填寫
大專組發放60份問卷,回收56份有效卷,有效率93.3%;中專組發放60份問卷,回收59份有效卷,有效率98.3%。1.3統計學處理資料采用SPSS13.0統計軟件包,計數資料運用(x±s)表示,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ANOVA),P<0.05提示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學生臨床實習期間所感受到的壓力程度及所采取的應對方式,見表1、表2、表3。
2.2結果分析
表1顯示,大專組護生的實習壓力高于中專組,P<0.05。表2顯示,大專組產生較大心理壓力的壓力源分別是:“處理患者緊急情況的能力”、“出現差錯的可能性”、“擔心感染傳染性疾病”等。中專組產生較大壓力的壓力源分別是:“處理患者緊急情況的能力”、“各種考試”、“護士長或帶教老師的態度”。表3顯示,在緩解心理壓力時,2組常采用的應對方式均多為:“爭取操作機會,增強動手能力”、“看事情積極的一面”、“直接向帶教老師請教”等,均很少采用“由實習隊長向帶教老師商討解決辦法”、“不良的發泄”。
3討論
3.1大專組護生的實習壓力高于中專組
本調查顯示,44.64%(33.38%?11.26%)的大專組護生有中度以上的壓力,大專組的壓力均值高于中專組,P<0.05,說明大專組護生的整體壓力高于中專組。原因之一可能與大專組年齡相對大(普遍大于中專組3歲左右)、學歷層次較高、對未來的設想多且有較高的愿望,同時也可能與臨床老師對大專組給予較高的期望,在實習要求和完成實習計劃的管理上相對中專生更嚴格有關。當前每個醫院實習護生較多,除了接受少部分的中專實習護生外,大部分科室均有本科、大專實習護生,對中專護生,帶教老師會較多地安排她們學習常用的基本護理操作技術和做基礎護理工作,而大專護生可能會較多地安排學習專科護理操作技術、醫療輔助器械的使用(如呼吸機、心電監護儀等)及跟隨帶教老師參與危急重癥的搶救等,這樣大專護生的整體壓力會高于中專護生。
3.22組護生主要實習壓力源的異同
3.2.1“處理患者緊急情況的能力”是2組學生在臨床實習期間產生最大心理壓力的壓力源。臨床上患者病情復雜,情況千變萬化,不會像教科書所描述的那樣簡單,實習期間護生仍在學習階段,所學知識不能很好地運用于臨床,遇到緊急情況不知如何處理,難免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
3.2.2“出現差錯的可能性”、“擔心感染傳染性疾病”是大專組排在前3位的壓力源。大專組護生年齡大、知識面較廣,從各種信息渠道懂得臨床工作必須認真對待,稍有差錯將影響他人的生命和本人的前途,加之醫院環境是各種病原微生物相對集中的地方、護理工作臟而累、擔心感染傳染性疾病亦成為她們主要的壓力源。
3.2.3“各種考試”、“護士長或帶教老師的態度”是中專組排在前3位的壓力源。由于中專護生均是初中畢業生,是應試教育培養出的學生中的弱勢群體,多數中專護生基礎不好,而護理專業科目多,既要掌握扎實的理論知識,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反復練習護理操作技能[4],大部分中專護生學習較吃力,面對實習過程中的各種考試考核會感到較大的壓力,同時中專護生年齡較小、易受外界環境影響、非常重視他人的態度,護士長或帶教老師的態度成為她們的主要壓力源。
3.32組護生所采用的應對方式
2組護生均采用“爭取操作機會,增強動手能力”的積極方式來應對緊張的壓力源,但二者的目的不同,大專組通過“爭取操作機會,增強動手能力”來鍛煉自己,希望能夠盡快掌握各項操作以適應醫院繁忙的工作;而中專組則較多地希望通過“爭取操作機會”來表示其對學習和工作的積極態度,以得到護士長或帶教老師的認同和好評。2組護生多常采用“直接向帶教老師請教”而很少采用“由實習隊長代向帶教老師商討解決辦法”,說明現今學生處理問題的直接性。2組均很少采用消極的應對方式———“不良的發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