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
情感教育是中國教育界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領域之一。關注學生的情感問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和諧的情感,是教育的理想。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
行有余力,則以學文。”如今,絕大多數孩子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技能,很多方面甚至遠遠超過了教師。
但是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卻是孩子們感情的缺失,性格的怪異,這些是教育者最擔憂的現象。音樂課是感受、交流美好情感的最佳載體,每個音樂教師都應注重學生的情感狀態,應樹立音樂課無小事,事事皆關情,事事皆育人的觀念。
一、提高情感認識———知情
從心理學來講,情感是一個人對他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情,對他所認識或所做的事情內部態度不同形式的體驗。善于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感有助于形成健康人格,也是獲得社會成就的一個重要條件。
對小學生而言,教師主要是教會學生把握和表達自己的情感,體察別人的情感,提高情感交流的能力。有些班級里主課成績較好的學生,很受教師寵愛,于是,他們覺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在音樂課這些所謂的副課上抱著無所謂的態度。課后我心平氣和地與他們交流,讓他們明白教師和學生之間最基本的情感是尊重。每個人都應該認識不同環境中的自己,在特定的環境、場合下,要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輕易出言傷人,力求和教師、同學保持平等、和諧的情感交流。面對課堂沖突,我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方法去爭取理解,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
二、豐富內心情感———有情
音樂是情感藝術,音樂給人情感的移入比其他藝術要有力得多。音樂課的特質是情感審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走近學生,借助教材,進入學生的情感世界,在音樂課上豐富學生的情感,激起學生內心深處的美好感受,讓音樂課為他們點一簇心靈火花,撒一縷溫暖陽光,讓他們更愛生活,更快樂地生活。我們要善于借助教材和學生建立起情感橋梁,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培養他們健康的情感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在教學中,我們要以言動情、以聲帶情、以情激情,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讓他們產生對家人、對周圍人、對社會的健康情感。如聲情并茂地演唱《愛在人間》,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心靈的歌唱;欣賞《曉風之舞》,用旋律架起學生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希望之橋;感受莫扎特音樂中的陽光,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我們的音樂課若能讓學生享受這樣的心情,充分感受音樂的愉悅,再把這種體會變成學習和生活的動力,豈不美哉?三、激起情感共鳴———動情《音樂課程標準》提出:“在教學中,要強調音樂的情感體驗,根據音樂藝術的審美表現特征,引導學生對音樂表現形式和情感內涵的整體把握。”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巧用學生感興趣的流行音樂與課堂情感教學相結合,用“情”字架起學生心靈與音樂間理解與溝通的橋梁,以情促情,尋找共鳴。學唱一首歌曲,不僅僅是讓學生會唱這首歌曲,而且要讓學生通過學習,把作者要表現的感情,通過自己的演唱表現出來,從而內化成自己的情感。五年級音樂課中有《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甜甜的秘密》等歌曲,表達了孩子對媽媽、老師的尊敬、體貼的感情。
在這一課中不僅要體會歌曲的情感內涵,更要以歌曲為圓心,讓學生畫一個愛的圓。
讓學生懂得:愛別人的人才能得到別人更多的愛;一切事物都是相輔相成的,如果一個人只關心自己,從不考慮他人的感受,那么他永遠也得不到別人的關心。音樂教學要讓學生動情,心中有真情。有了這些努力,音樂課堂飄出的將是真摯的歌聲。
四、發展社會情感———悟情
培養學生的社會性情感應被視為非常重要的任務,因為我們培養的學生最終要走向社會,人的崇高性也體現在這里。讓小學生奠定社會情感基礎,有助于他們將來融入社會、感恩、報效祖國。社會性情感包括了自尊、同情、信心、期望、慚愧、羨慕以及理智感、道德感等。
教材中的《愛在人間》《共同擁有一個家》等歌曲向學生傳遞了人間大愛,可以結合這兩年我國發生自然災害后全國同胞攜手共同建設家園的事跡,讓學生看一些視頻、圖片,聽感人肺腑的抗災歌曲,讓學生在欣賞、演唱的過程中感悟歌曲的主題,用音樂情感呼喚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美和愛的熏陶,讓學生懂得在我們生活的社會中愛與被愛是并存的,要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也要用一片愛心去奉獻他人、奉獻社會,就像歌曲《螢火蟲》中“燃燒小小的身影在夜晚,為夜路的旅人照亮方向,短暫的生命努力地發光,讓我們的世界充滿希望”所唱,勇于獻出自己的一點愛,幫助弱者,贈人以陽光。
五、表達內心情感———宣情
每個人每天都會有不同的情感體驗,小學生的情感世界也很豐富,可能因為挨老師批評了,會有點沮喪;也可能剛上完體育課,心情特別興奮。在教學中我還發現,高年級學生表面上很拘謹,但是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很想表達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很想通過音樂的形式表達內心的情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當我們感覺到學生情為之動、聲為之歌時,應及時引導學生,為他們創設表達情感的途徑和機會,讓他們情感的小溪流快樂、跳躍地流向遠方。
比如,教材中的《幸福快車》《拉庫卡拉查》這些熱情奔放的歌曲,明快的節奏讓每一個演唱者都不由自主地雀躍,我讓學生排成幾組“火車隊”,跟著歌曲“開開這輛幸福的快車”,一起跳一跳“自己的拉庫卡拉查”,宣泄內心的煩惱,帶著笑容和歌聲走出教室。
在音樂課中,我們要留意學生的“情滿而溢發”的現象,把握好“宣情”的時機,讓學生找到“淋漓盡致”的感覺。我們的音樂課應從情感出發,在學生心里撒下一縷陽光,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幫助學生長成有情之人,這也是音樂教師的理想和幸福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