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
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地區差異造成大學生入學前計算機的程度有很大差異,加上社會對計算機能力認可度的提高,高校為順應社會需求而采取的一些強制的考級措施,使得目前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著一些必須引起重視的問題。因此,加強計算機基礎改革尤為重要,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教學改革建議。
首先當前計算機基礎課教學中存在著很多的不足:
(1)行業中對計算機的需求與學校教學脫節。學生學完計算機基礎課,也拿到一些計算機證書,但在工作崗位上,不能較熟練、較好地完成工作需求,工作效率差,有的學生甚至連基本的操作要求也不能完成。導致企業或事業單位還需花時間和精力進行專門培訓。造成企業與學生均有學不能致用的感覺。
(2)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需求脫節。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全校非計算機專業學生的公共課程,教學應與學生專業緊密相連,但現在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全校使用同一教材,教師講授統一內容,考試形式統一,教學和實踐案例與學生所學專業聯系不大,有的專業開設計算機基礎課需為后續課程服務,但教師教學內容卻沒涉及相應內容,致使后續課程教學困難,從而使學生產生該門課程與我們所學專業有什么聯系的困惑,造成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與專業建設脫節。
(3)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教學內容、學生基礎不同等因素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學生學習本門課程的目的就是拿到畢業證或等級證,對于其在工作崗位中的需求沒有深刻體驗,從而造成計算機實踐能力薄弱,不能滿足行業需求。
(4)考核方式不合理。各院校對該門課程的考核基本上以機考為主,使用統一的考試系統實現,但這種考核方式不能充分發揮出學生的水平,也不能反映學生在行業中應用能力,從而導致學生學習內容受限,實踐能力較弱,達不到行業需求。
針對以上的不足,提出以下幾點改革措施:
(1)更新教學內容,結合各自專業的特點和畢業生就業去向的行業特色,將不同專業與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進行有機的結合,提高教學效果,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實現:
①不同專業選用不同的計算機基礎課教材,并選用與專業相關的案例進行教學。讓學生明確行業中對計算機應用的需求及該門課與后續課程的關系,教師在學生上第一節課時給學生講述清楚。
②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精心設計教學情境,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經歷從具體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主動地進行觀察、猜測、嘗試和驗證等一系列的學習活動,引發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思維。
③采用案例教學,提高學生能力。案例教學通過學習一個個包含許多知識點的實際個案,引發學生思考,誘發學生的創造潛能,使學生更容易掌握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應用能力。
教師按照學期教學任務根據教學內容將教學劃分為多個模塊,每個模塊對應一些案例,這些案例應具有相對獨立的功能。在教學單元開始的時候,宜選用操作簡單、結構明了的案例,只要能夠把該課需掌握的知識點內容涵蓋就已經足夠,目的在于讓學生能盡快掌握知識點的操作。在每個單元的后期,則需設計一些知識點能覆蓋整個單元和前面幾個單元,并且需要學生認真思考后才能完成的典型案例,目的在于讓學生鞏固學過的知識,并能解決一定的實際問題。講完所有模塊,完成一些綜合性較強,有一定難度和深度的案例,教師組織學生分組,對自己所選綜合案例進行設計、分析,相互協商共同探討,在小組制作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制作給予指導,與學生共同探討、分析實例,以便學生修改完善。最后,教師匯總實例,并進行總結、評價。
案例的選擇與設計應來源于實際,取材于各企事業單位的實際問題。最關鍵的問題就是要具有符合各個專業教學實際的“案例”,并將這樣的教學案例組成“實例”庫;案例難易程度要適度,既要讓學生在實現簡單案例的過程中能產生成功的喜悅感,又要通過有一定難度、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案例提高學生的創作積極性,提高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案例的選擇既要有針對性、適合教學內容的需要,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環境。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便于教學的開展。
④注重課外培養,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技能的提高,單憑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尤其對于一些入學時計算機基礎較好的學生,如何讓其興趣向更積極的方面發展呢?組織一些興趣小組或課題小組,比如打字比賽、PPT大賽等,并經常上網關注網上相關的比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充分挖掘其個人潛力,豐富學生的計算機知識接觸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增加其就業的機會。
(2)注重考試改革。針對計算機教育是一種能力培養的教育,所以應對其考試體制進行多樣性地調整。例如,將將過程考核與結業考試相結合,過程考核注重學生的實際水平測試,結業考核測重學生的基本能力測試。對于在比賽中取得成績的學生給予增加學分等獎勵。
(3)完善實驗基地,加強網絡建設。根據高職高專計算機基礎課實踐應用性強的特點,學校應投入資金,完善實驗基地建設,根據教學需要列出實踐實訓內容,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利用校園局域網的優勢,實現教與學的雙向溝通,提高工作與學習效率。
(4)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在整個的教學環節中,教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主導作用。針對新形式下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新特點,勢必要求對教師隊伍的建設要進行不斷的加強,教師應不斷更新知識,了解計算機在各行業中需求,加強與學生的溝通,掌握更多實用的如flash、Photoshop等學生喜好軟件,以完善教學課件,不斷搜集與更新實例庫。與兄弟院校進行交流與溝通,取長補短,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