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教改論文
經濟全球化的迅速發展和科技的全面進步為人類文化的發展帶來了顯著的變化,使得不同的文化在交流和融通中都獲得了新的發展。在我國,改革開放的加快更加劇了經濟和文化格局的巨大變化。在音樂行業,如何推動民族文化和音樂教育事業的同步發展,成為當前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問題。民族民間音樂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高等音樂院校音樂專業學生必修的重要課程。在長期教學實踐中,該課程在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實踐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導致學生對本課程學習興趣低、教師的教學效果差的現狀。在音樂課程教學中,我國于2011年出臺了《全日制音樂課程標準》,并特別指出要注重本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雙重發展。2004年舉辦的世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國際研討會,不僅為音樂教育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也對我國的現有音樂教育提出了巨大挑戰。
多元文化視角下的音樂教育需要在培養學生對本民族音樂熱愛的同時,也要鼓勵他們學習其他民族的音樂文化,實現民族音樂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即多元化的音樂教育是一種對外來音樂文化的不斷學習和促進本民族音樂文化不斷發展的過程。在我國現階段的音樂教學中,呈現出教學方法單一和教學手段落后的特點,需要對其進行有效改革,才能適應世界音樂教育發展的需要。
一、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
學習這門課的目的是讓學生拓展音樂視野,掌握各地民族民間音樂風格,熱愛民族文化。可是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普遍反映上課聽不懂、學了不實用等問題。這些問題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一)教學方法單一
長期以來民族民間音樂采用講授法教學,即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敘述事實、解釋概念、闡明規律的教學法。這種方法的優點是信息量大、靈活性大、邏輯性強、教學進程中便于調控。缺點也非常明顯,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缺乏直接實踐和及時做出反饋的機會。這種方法影響學生積極性的發揮,忽視個別差異的存在,師生間缺乏互動,課堂氣氛單調。
(二)教學手段落后,教具單一
長期以來,本課程還是采用粉筆、黑板、收音機、鋼琴等傳統教學設備。學生無法感受立體、直觀、生動的感性知識。教學手段落后,導致“海量”信息難以傳輸。
(三)教學實踐單一
一是學生缺乏將這門課的知識運用到相關課程的能力;二是缺乏田野實踐能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民族民間音樂是一門“活”的課程,不深入民間進行田野實踐難以真正掌握民族民間音樂精髓。 上述問題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難以達到預期教學效果。如何解決民族民間音樂教學中的問題?我們在具體教學實踐中進行了探索與研究,提出以下教學改革措施。
二、音樂院校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改革措施
(一)教師應不斷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
教師的專業技能體現了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技能,不斷形成新的基本技能,才能提高音樂教學水平。我們所知的教師的基本技能不僅包括知識形態的技能,還包括各種行為方式的技能,主要通過教學行為策略的理性認識來體現。
首先,進行教育理念的轉變。理念的轉變是改革的基礎,只有對音樂教師的教學理念進行改變,才能促使教學過程更富有感情化、才能對教學的良好發展起到更好的促進作用。第一,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對音樂知識的教育,還要注重對學生人生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第二,在教學中,不要過分注重對書本知識的教學,而是要將課程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現代社會的發展等相聯系,通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來為學生灌輸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技能;第三,在教學中,不要過分注重學生的死記硬背,而要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性,培養他們樂于思考、探索和動手的精神,從而提高學生收集、分析、處理信息和知識的能力,通過不斷的交流和合作來獲得更多的知識。
其次,進行教學方式的轉變。音樂教師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填鴨式教學行為,而是應該與學生進行積極互動,注重學生學習中的獨立自主性,引導學生通過質疑、調查和探究來進行進一步的學習。教學方式的轉變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實現:第一,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來實現,營造一種信任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生進行探討式的、寬松的課堂氛圍;第二,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創造性,根據具體的課堂氛圍和學生的興趣來即興發揮,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教學方式應該是一種不斷變化的程序,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要而因勢利導;第四,教學方式應該注重對學生學習的主動構建,不能強加塞給學生。最后,進行教學情境的變化。只有對教學情境進行適當、有效的改變,才能改變音樂教師的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從而促進師生之間的交往方式發生改變。
(二)實現多媒體教學
近年來,伴隨科技的迅速發展,計算機等先進信息技術也逐漸走進音樂學院的教堂,成為教師教學中的一項重要教學手段。多媒體教學的廣泛運用,為音樂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方式。那么,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成功地運用到音樂教學中,將是各音樂院校在音樂教學改革中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多媒體教學的特點是具有動人的圖像和畫面,富于直觀性,能實現教學的視聽效果的完美結合。在知識不斷更新和需要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不斷補充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方式尤其受到重視。在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根據課堂教學中的需要,吐陳納新,及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增刪修改,增強音樂教學的主動引導,實現課堂教學的積極互動,達到培養學生的音樂興趣、促進音樂教學改革和發展的目的。在音樂院校,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是一門主體基礎課程,因此,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特別注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的與時俱進。只有將創新不斷融入到該課程的教學中,掌握學科的新知識、新動向,有效利用新的教學成果和教學資源,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等手段,才能使該門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各種教學形式有一個新的發展方向,促使民族民間音樂教學的質量得到更好的提高,實現民族民間音樂的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