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幼兒教學論文
一、轉變教育觀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計算機的作用是傳統的教育手段無法替代的。它能創設良好的教育情境,激發幼兒的興趣,使幼兒能夠被吸引到教師根據教育內容所渲染的情境中去。教學古詩《看日出》,因為很多幼兒沒有經歷過危險的體驗,很難感知面臨懸崖時的那種恐懼心理,所以幼兒的朗讀是沒有激情的。當教師使用計算機放映了一斷爬山運動員在險峻的高山上攀爬的錄像時,看到山的高險,爬山運動員的勇敢,幼兒的心靈受到極大震撼,幼兒對文本的理解更深刻,朗讀變得有滋有味。同樣,在讓幼兒進行有感情地朗讀時,給幼兒配上一段合適的背景音樂,也能使幼兒的朗讀效果變得極佳。
二、創設教育情境,引領幼兒自主學習
在課的起始階段,迅速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把他們思緒帶進特定的學習情境中,激發起幼兒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對一堂課教育的成敗與否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多媒體技術既能看得見,又能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這樣通過多種感官的刺激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地聽老師講課強得多。所以運用電教媒體導入新課,可有效地開啟幼兒思維的閘門,激發聯想,激勵探究,使幼兒的學習狀態由被動變為主動,使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學到知識。教學古詩《早春》時,可以用一組“動畫”導入新課:“詩人韓愈站在柳樹旁,觀賞春季的景色。嬌嫩的小草,隨風舞動的柳枝……”此情此景,幼兒已有深刻的感性認識,隨后,在圖畫上方出示古詩、詩句和圖相對照,激起幼兒思維的層層漣漪。
三、運用課件演示,有效地突出教育重點和難點
傳統的教育往往在突出教育重點、突破教育難點問題上所用的時間和精力很多。即便如此,幼兒仍然感觸不深,還容易產生疲勞感甚至厭煩情緒。由于計算機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在教育中恰當地加以運用,把抽象的知識變為具體,同時能調動幼兒各種感官協同作用,解決教師難以講清、幼兒難以聽懂的內容,從而有效地實現精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取得傳統教育方法無法比擬的教育效果。
四、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效率
在幼兒教育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以達到最優的教育效果。在德育活動中,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向幼兒演示頌揚愛國主義精神等方面的多媒體教育軟件,使幼兒在生動活潑的氛圍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這樣品德教育就從原先枯燥的說教變成幼兒的自主自覺,同樣促進教育效果的最優化。科學實驗紛繁多樣。微觀的、宏觀的,活動的范圍很廣。傳統教育中的演示實驗較多,幼兒的實際操作相對較少。同時,在一類危險性實驗中,往往只是老師給幼兒一種理性上的認識,而幼兒對豐富的感性認識往往會印象深刻。這樣,教師就可以用計算機多媒體來實現此類危險實驗。通過計算機多媒體音頻、視頻、動畫等的合成,使幼兒如同身臨其境,這樣就大大增強了幼兒的感性認識,減少了實際操作危險實驗所帶來的不必要的危險傷害,而且提高了幼兒的實驗效率,節省了自然資源。
五、加大訓練力度,提高教育效果
在練習鞏固中,由于運用多媒體教育,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幼兒提供大量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這時可以預先擬好題目運用電腦設置多種題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的突出重點難點。時代在進步,有時教師捧著一本書,捏著一枝筆進教室,的確讓幼兒感到興味索然。沒有強烈的感官刺激,調動不起幼兒的情緒;沒有情境的創設,學習就不能深入淺出。隨著多媒體技術逐漸引入幼兒教育中,傳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必然隨之改變。多媒體技術與各學科特點充分結合、巧妙運用,可優化幼兒教育結構,優化教育信息的傳遞途徑,能夠有效地增加教育的密度和擴大信息量,大大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師要不斷探索,挖掘潛力,讓計算機在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