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鄉村經濟論文
本文作者:田玉瑪 單位: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1農村產業發展特征的變化
康莊公路建成通車前,偏遠的山村農民由于出行不便,信息閉塞,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他們除了在家耕種自己所屬的一小塊土地之外,基本沒有別的產業。雖然山林眾多,山上也有眾多的土特產品,但由于外運困難,所以在農業、林業及養殖業方面,產品以自給為主,為改善生活條件,增加收入,大量的人尤其是中青年人外出打工??登f公路建成通車后,雖然打工仍是當地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但由于運輸方便了,外出打工的人也出現了部分回流,他們依托家鄉的自然條件,發揮當地的產業優勢,發展當地經濟。1•1產業結構得到優化,促進農民增收作用明顯在重視傳統產業發展的同時,特色經濟項目得到明顯發展。調查統計顯示,在康莊公路通車前,受訪家庭年收入的主要來源除了打工以61•5%居榜首之外,下面依次是種植糧食作物為58•2%,種植經濟作物為24•6%,養殖業為25•4%,林業為25•4%。而在康莊公路通車后,除了打工以69•7%仍居首位之外,種植糧食作物下降為49•2%,而種植經濟作物、養殖業、林業依次上升為36•1%、43•4%和29•5%。經濟作物種植和養殖業所占各受訪家庭年收入的比例明顯上升,表明農業產業結構開始優化,產業化發展趨勢良好,與此對應的就是農民經濟收入的提高。1•2專業化生產規模擴大,區域特色主導產業具有雛型調查統計顯示,康莊公路建成后,各縣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因地制宜,宜種則種,宜養則養,逐漸形成具有競爭強勢的特色產業帶。如平陽縣所調查的朝陽、龍尾和吳三個鄉,在市縣干部掛職牽頭幫助下,依托當地的優勢,發展了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他們建起了茶葉、焦藕、盤菜、石榴、禮品西瓜、高山無公害蔬菜等種植基地;還開發山羊、生豬、肉兔、稻田養魚等養殖業基地;吳鄉還依托當地的自然資源進行了旅游開發,建起了避暑山莊。其中特別是養殖業成為50%的受訪家庭的主要年收入來源,而在康莊公路通車前,養殖業只是26•9%的受訪家庭的主要收入來源。永嘉縣所調查的黃南、表山和茗岙三個鄉,在康莊公路建成通車后,在當地政府的扶持下,也依托當地的自然條件,因地制宜地開發了特色經濟項目。他們建起了東魁楊梅、烏牛早、柑桔、冬棗、高山瓜果蔬菜等種植基地;開發了山羊放養、土蜂、牛、商品雞和田魚等養殖基地;茗岙鄉還利用其差錯有致的梯田造就的獨有田園風光,形成了一個國家級的田園風光攝影基地。其中經濟作物成為45•2%的受訪家庭的主要年收入來源,而在康莊公路通車前,此項數據僅為19%。文成縣和泰順縣也同樣因地制宜開展經濟作物種植和養殖業的開發,形成了自己的優勢產業。
2農民收入的變化
2•1農民人均年收入增加明顯
從鄉鎮的調查數據顯示,康莊公路通車后,平陽縣朝陽鄉的農民人均年收入從2032元增加到2883元,龍尾鄉從3800元增加到4300元,吳鄉從3500元增加到4500元;永嘉縣黃南鄉的農民人均年收入從3500元增加到4000元,表山鄉從3810元增加到3889元,茗岙鄉從2000元增加到3300;文成縣巨嶼鎮的農民人均年收入從3400元增加到4096元,金鄉從3648元增加到4518元,嶺后鄉從3000元增加到4200元;泰順縣嶺北鄉的農民人均年收入從2000元增加到4500元,鳳鄉從2702元增加到4210元,峰門鄉從4350元增加到4980元,黃橋鄉從3360元增加到4200元。
2•2農民家庭年收入顯著增加
從對村民個人的調查統計資料顯示(如圖2),在康莊公路通車后,農民家庭年收入也有較大的增長。在受訪的122個家庭中,康莊公路通車前,農民家庭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2001~5000元、5001~10000元、10001~20000元、20001~40000元、40000元以上家庭各有14戶、24戶、35戶、43戶、4戶和2戶,占受訪家庭的比例分別是11•5%、19•7%、28•7%、35•2%、3•3%和1•6%;而康莊公路建成后,僅有2個家庭的年收入在2000元以下,只占受訪家庭的1•6%,3個家庭的年收入在2001元到5000元,占受訪家庭的2•5%,其他年收入在5001元到10000元、10001~20000元、20001元~40000元及40000元以上的家庭分別有16戶、43戶、46戶和12戶,占受訪家庭的比例分別是13•1%,、35•2%、37•7%和9•9%,20001~40000元和40000元以上年收入的家庭大大增加。可見,康莊公路的建成對農民經濟收入的增加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2•3農民擁有的家庭財產發生明顯變化
收入的增長還可以在康莊公路通車前后農民所擁有的家庭財產變化中清晰地看到(如圖3)??登f公路通車前,農民擁有的家庭財產具體如下:在122個家庭中,有56家擁有電飯煲,占受訪家庭的45•9%,76家擁有電視機,占受訪家庭的59•8%,12家擁有電冰箱,占受訪家庭的9•8%,17家擁有洗衣機,占受訪家庭的13•9%,6家擁有摩托車,占受訪家庭的4•9%,5家擁有拖拉機,占受訪家庭的4•1%,2家擁有汽車,占受訪家庭的1•6%。而在康莊公路通車后,農民擁有的家庭財產情況如下:在122個家庭中,80家擁有電飯煲,占受訪家庭的65•6%,109家擁有電視機,占受訪家庭的89•3%,74家擁有電冰箱,占受訪家庭的60•8%,67家擁有洗衣機,占受訪家庭的54•9%,44家擁有摩托車,占受訪家庭的36•1%,8家擁有拖拉機,占受訪家庭的6•6%,6家擁有汽車,占受訪家庭的4•9%。
3農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變化
康莊公路的建成通車,它的影響不僅僅局限在經濟方面,還影響著人們的社會生活,即農民的日常生活方式也發生了變化。
3•1出行方式的變化
在康莊公路建成通車前,走路是村民出行的首要方式,在受訪的122人中,有79人選擇了走路出行,占受訪人數的64•8%。這大大限制了村民的出行愿望,人均每月到集鎮的次數僅為2•5次。隨著康莊公路的建成,一半以上的村民可以乘坐班車外出(目前通車率為51•6%),也有一些村民騎摩托車外出,摩托車擁有量從原來的6輛增加到44輛,平均每3戶家庭已擁有1輛摩托車,大大方便了村民的出行,人均每月到集鎮的次數增加到6•7次。山區村民從以往的“能不外出就不外出”,到現在的“想外出就外出”,大大提高了生活質量。
3•2家庭支出的變化
在康莊公路通車前后,在122戶受訪家庭中,除了日常開支、購買農資用品、供孩子上學這三項變化不大外,投資、購買電器、建房都有了較大的增長,其中投資從被5個受訪家庭列為主要開支上升為26個,由占受訪家庭的4•1%上升為21•3%;購買電器從被10個受訪家庭列為主要開支上升為62個,由占受訪家庭的8•2%上升為50•8%;建房從被8個受訪家庭列為主要開支上升為65個,由占受訪家庭的6•6%上升為53•3%。究其原因,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隨著康莊公路建成通車帶來的出行方便和收入增長,農民的消費意向和投資意向都開始被激發出來,良好的生態環境又彰顯了農村住房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