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對外貿易經濟論文
本文作者:謝苗 單位: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院
過去10年,中國的對外貿易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并在2010年躍居為世界最大的出口國,對外貿易對拉動國內經濟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貨幣政策作為央行調控經濟的一種重要手段,主要通過控制貨幣供給和利率來影響經濟活動。中國的外貿形勢也總是會對貨幣政策的變動做出反應。近來央行頻繁反向的微調貨幣政策,這會對中國的對外貿易造成怎樣的影響呢?
1近來中國貨幣政策分析
從2010年1月12日央行上調存款準備金以來,央行一共上調了存款準備金12次,每次0.5%。與此同時,央行于2010年10月19日以來一共加息了5次,每次0.25。去年底,央行宣布從2011年12月5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此舉為近3年來首次下調。緊接著,在今年的2月24日、5月18日起均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這幾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出寬松信號,會改變市場預期。
2從中國面臨對外貿易情形來分析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性
2.1中國近來對外貿易情形分析
2.1.1對外貿易發展勢頭減緩
2011年中國月度對外貿易的進出口額的同比增速出現了明顯下降趨勢。2011年1月中國的進出口額同比增速分別為37.69%和51.38%,此后二者出現了顯著的下降趨勢。到了2012年的1月,中國的進口與出口同比增長率分別為-0.5%和-15.3%,這種負增長的情況十分罕見。2012年的2月雖說同比增速均實現了正增長,卻是9年以來的最大幅度單月貿易逆差。
2.1.22012年中國對外貿易環境不容樂觀
2012年歐洲債務危機的風險難以消除,發達國家經濟增速低迷,國內需求疲軟,因此需通過增加外部需求予以彌補。各國紛紛強化出口支持政策,競爭更為激烈。與此同時,部分發達國家經濟增速減緩與政治選舉疊加,為了轉嫁國內危機與矛盾,外貿問題明顯趨于政治化,可能采取更多手段保護本國產業,以滿足國內許多利益團體的訴求。近來的數據也顯示,我們與主要市場的貿易普遍下滑,4月份中美貿易增長9%,這顯示出了美國市場情況還可以,但是歐盟市場在惡化,4月中歐貿易下降5%,其中對歐出口下降2%。4月份中日貿易下降1%,其中從日本的進口下降了6%。東盟這些新興市場也不是很樂觀。對于中國內部來說,貨幣政策仍然是趨緊的。雖說開始下調存款準備金,增加了貨幣的供應量,但中國的信貸規模仍然是緊縮的,中小企業能相對容易的獲得貸款得不到根本的解決,即使得到了,也會面臨很大的貸款壓力。這種情形下民間貸款利率有增無減,這使得一些中小企業資金鏈斷裂,部分企業也因此倒閉。國內許多企業疲于求生,難于發展。從企業的經營狀況來看,包括用工成本、原材料價格、融資成本在內的企業的成本也是不斷上升的。另外,2011年人民幣的年內人民幣升值率仍達到了4%,即中國的產品較國外的來說貴了,這對于一些出口型企業更是雪上加霜,給本來就利潤微薄的中小企業帶來嚴峻的挑戰。
2.2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性分析
中國央行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共釋放超過萬億的資金。首先,此舉向市場釋放寬松的信號,改變了市場的預期;其次,近來全球經濟疲軟,債務危機已經從希臘等邊緣國家向西班牙、意大利等重要國家深度蔓延,并給德國和法國這兩大歐洲核心的國家帶來重大的負擔,德國的國債出現了少有的滯銷情況,法國的評級也遭到調降。債務危機超過預期的深度惡化減弱了全球的經濟復蘇力,這對作為出口型大國的中國帶來了不小的外部沖擊,貨幣政策順勢而為,適時適度的調整實屬必要;最后,貨幣政策的逐漸趨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中小企業面臨的資金難題,對經濟增長輸入了必要的貨幣助力。
3貨幣政策微調對中國對外貿易的影響
3.1宏觀層面分析
從宏觀層面上,最直觀的是存款準備金率的下調增加了國內的貨幣供應量,這一影響將擴大到外匯市場上。外匯市場上人民幣的增加會減緩人民幣升值的速度,甚至會引起階段性貶值的現象,這將給中國的出口帶來一定程度上的匯率提振效應。未來一段時間,即2012年5月份貨幣微調進入實質性的階段以后,人民幣升值的壓力有望得到進一步的緩解。經濟理論與實踐經驗都表明: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緩解有助于出口增長,但是值得強調的是,這一效應的大小取決于出口的匯率彈性以及貨幣政策的幅度、速度。中國的出口匯率彈性是相對較小的,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的研究表明,該指標僅為-0.4,也就是說,1%的人民幣有效匯率的實際貶值帶來的出口增長也僅有0.4%。并且,中國貨幣政策的調整是循序漸進的微調,速度與幅度都不是很大。這兩方面共同作用下,存款準備金率的下降將通過外匯的途徑為中國的出口增長輸入額外的動力,但是從量上來看,這種動力是有限的。根據商務部2012年5月1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我國實際使用外資(FDI)金額84.01億美元,同比下降0.74%。這意味著自去年11月份以來,我國FDI已經連續6個月出現負增長。中國貨幣政策微調本身,以及其引發的人民幣匯率預期變化,以及中國資本市場預期內的調整,將共同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方向改變。近來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微調將進一步深化這一趨勢,導致國際資本流動的波動性增大,進而引起更多的不確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大對外貿易開展的潛在風險。
3.2微觀層面分析
對于一個出口型的企業來說,穩中趨松的貨幣政策微調將優化企業的經濟環境,從貨幣融資的渠道改變中小企業的融資條件,進而為其穩健的發展與模式轉型營造良好的貨幣環境。2011年中國的經濟增速出現回落趨勢,貨幣政策的重心從“控通脹”轉變為“穩增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有利于刺激經濟,緩解中國經濟增速放緩的勢頭,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企業的進口需求,并給出口型的企業在外需不振的背景下開拓國內市場。在前文中也以說到,2011年信貸緊縮,企業難以募集到資金,即使募集到了,也要承受很高的償債壓力。于是民間的一些資金的融資成本更是居高不下,而這幾次的微調,導向之一便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將有助于改善中小貿易企業的貨幣環境,降低其資金成本,為其生存提供保障,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4結語
結合宏微觀兩個方面、多種渠道的影響,中國貨幣政策的微調會為出口帶來提振效應,為中國的外貿結構的轉型營造良好的氛圍。對于中國的對外貿易總體來說,如何提高自生的實力以從容的面對各種不確定性呢?本文做出了以下幾點建議:首先,我們要提升國內的技術創新能力,提高外貿產品的附加值與競爭力。我們一定要摒棄“造船不如買船的信條”,深入實施科技興貿,以質取勝的戰略,支持企業培育自主品牌,完善自身的創新技術,在承接之中吸收與改良,縮小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其次,我們要妥善處理好對外貿易摩擦。2012年注定是貿易保護主義與貿易摩擦更為嚴重的一年,作為出口大國的中國,要主動承擔起責任,繼續降低進口壁壘,主動擴大進口規模,積極的倡導貿易與投資的便利化與自由化。最后,還應該要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積極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專門制定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制度,同時還應該建立中小企業用工信息平臺以幫助中小企業解決“招工難”的問題,協助他們解決貿易摩擦,維護相關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