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經濟文化論文
作者:侯豐榮 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廣元市中心支行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金融發展構成現代市場經濟最主要的方面。金融對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實現地方經濟跨越式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如何發揮金融作用,促進廣元建設成為川陜甘結合部經濟文化生態城市,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廣元“十二五”經濟發展的重要目標,也是當前我們迫切需要解決的理論實踐問題。
一、當前廣元金融業在促進經濟實現戰略性調整中的現實矛盾
金融在促進經濟結構調整中能夠發揮巨大作用,但當前廣元經濟金融協調發展中存在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成為當前及今后“三個強市”戰略性調整的巨大障礙。
(一)廣元經濟文化生態發展的現實條件與不足
1.廣元經濟基礎仍十分薄弱。一是全市經濟總量偏小,近年來增速雖有所提高,但與全國全省相比差距明顯。在過去的十年,廣元GDP年平均增速均低于全國和四川全省的平均水平。2010年全市經濟總量僅相當于四川全省的1.90%,人均GDP僅為10250元,為全國、全省水平的34.51%和48.78%,綜合經濟實力居全省15位。二是產業組織結構落后,大中型企業的輻射效應較弱。2006年才實現二產超一產、工業超農業目標,2010年三次產業構成為23.8:39.0:37.2,與全國全省相差較大。從工業質量上來看,廣元的工業體系基本上是在“三線”時期,作為區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以及國防工業基地,在國家重點投資推動下建設而成的,大多是按照“全能型”企業模式創建的中央計劃調控的中小型骨干企業,其產品的70%~90%銷往區外,生產協作鏈條也大多甩在區外。同時地方性小企業規模不足,生產要素短缺且質量差,其產品主要在本地區尋找出路,很少得到大中型骨干企業的輻射效應。“5.12”地震災后重建,雖建立了一批規模較大的企業,但企業生產鏈的形成及對區域中小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還有待觀察。
2.旅游文化事業發展滯后。廣元作為長江中上游水土保護的生態屏障,且部分地區處在龍門山斷裂帶上,所以根據國家規劃,要以生態保護為主,廣元的功能定位為生態城市,限制開發,因此發展文化旅游事業既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對廣元經濟發展的現實選擇。廣元擁有十分豐富的文化遺產資源,發展文化產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開發潛力較大。劍門關、皇澤寺、唐家河、七里峽、鼓城山、旺蒼紅軍城給我們留下了一筆寶貴的文化資源。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無疑是一個“寶庫”,值得我們去認真開發和利用。充分發揮這些資源優勢,搞好文藝演出、文化旅游和民俗文化項目的開發和利用,必將為廣元經濟的快速發展增添新的活力。但從當前利用和開發情況來看,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文化資源比較分散,開發成本高;文化產業結構不合理,文化產業對全市經濟貢獻水平低,對經濟拉動力弱;新興的文化產業比重小,傳統文化產業比重大;文化體制改革尚未到位,市場化程度較低,市場主體數量較少,缺少具備競爭力的文化產業主體;文化產業有形資本較少,市場價值不確定,再加上還款來源不明確,知名度、聲望和商譽等無形資產難以評估等因素,影響了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投入力度。
3.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突出,低碳經濟任重道遠,資源優勢未充分發揮。廣元具有豐富水利、石油天然氣、地熱和生物質能等低碳資源,開發清潔能源,發展低碳經濟條件較好,但從當前來看,資源優勢未充分發揮,資源轉化效果不佳。一是資源轉化戰略的制定實施起步較晚,2008年地震后才明確提出實施資源轉化戰略。二是資源開發方式粗放,深度開發不夠,產業鏈條不長,產業水平層次低,科技含量少,產品附加值低,能耗高。三是資源開發重點不突出,沒有形成拳頭產品,知名品牌很少。四是資源開發集約化、規?;粔颍髽I數量多,但規模小,核心企業很少,引領作用不強,整體呈現“大資源、小產業”發展格局,規模經濟效益不明顯。
(二)廣元金融業發展嚴重滯后
1.金融產業發展嚴重不足。一是金融機構組織體系不完善。金融機構仍然是以國有商業銀行為主,在各區縣基層更為突出,縣域金融服務發展不足。二是信貸結構不合理。中長期貸款占69%,中小企業貸款占比27%,“貸大不貸小、貸長不貸短、貸強不貸弱”的問題較為突出。三是金融環境不優。信用基礎較薄弱,不良貸款率較高。四是金融發展不平衡。城鄉金融二元結構明顯,農村金融發展嚴重滯后,全市仍有30個金融空白鄉鎮,農村居民存款難、貸款難、結算難不同程度地存在。五是融資擔保體系不健全,擔保公司機構單一、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
2.金融的市場化機制還待提高。一方面信貸審批投放的行政性色彩仍濃厚,信貸資金對不同地區、規模、體制的企業仍存在一些計劃經濟的影子,信貸資源大量流向大城市和大企業,農村和中小企業融資仍較困難。另一方面,民間金融仍發展滯后,總量小,發展慢,難以同國有商業金融機構展開有效的競爭。此外,金融創新能力嚴重不足,不僅是在組織和金融創新能力上落后于全國,而且在產品創新、技術創新、業務創新等許多方面都有相當的差距,創新能力的不足進一步影響了金融機構的活力。從現實來看,廣元資金外流嚴重,金融短缺的不是資金,而是缺乏一種良好的儲蓄轉化為投資的資本形成機制,目前全市各銀行業金融機構上存資金達368.45億,占全市存款的近一半。
3.金融為文化產業和低碳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還遠遠不夠。一是一些金融機構對文化產業和低碳經濟的業務開展不全面,經辦人員業務不熟練,影響了融資效率。二是金融機構缺乏針對文化產業和低碳經濟服務的金融創新產品。三是貸款審批程序復雜、手續多,周期過長,難以滿足企業對融資的時效性。由于目前文化產業產值較小,低碳經濟發展才剛起步,投入大、期限長、見效慢,金融機構對其缺乏足夠的重視,也缺乏金融產品創新的動力和技術。此外,資源開發與財政金融支持銜接不夠,尤其是金融資源更多地投向基礎設施建設,而產業發展和結構調整的金融支持相對不足。
(三)經濟金融協調性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當前,不管是政府還是經濟主體自身發展的愿望都十分強烈,反映為金融需求旺盛。但從欠發達地區經濟發展的現狀來看,由于受以上經濟基層薄弱和我市金融體系建設滯后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金融需求總體上表現為有效需求(相對于銀行信貸條件來說)不足,而被正規金融所排斥,現實來看,就是金融服務覆蓋面不寬,金融服務效率低,金融服務廣度和深度不夠,服務理念落后,金融改革還不到位,迫切需要創新性思維加以有效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