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債務結構論文
盈利預測信息作為一種事前信息,能彌補傳統財務報告只提供歷史信息的缺陷,為投資者提供了全面而有用的決策信息。自2001年3月14日證監會將IPO公司盈利預測信息強制性披露改為自愿性披露后,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預測信息的意愿逐漸減弱。而且,公司披露的盈利預測信息也存在不規范和可靠性不高的情況。國內外不少學者從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了影響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各種因素。綜合起來是從股權結構、董事會特征、監事會特征等方面來研究的,而廣義的公司治理結構除了股權結構、董事會特征和監事會特征外,還應包括債務結構。目前我國的有關研究中未考慮廣義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債務結構對盈利預測自愿性披露的影響,基于此,本文將從債務結構角度出發,研究二者之間的關系。
一、研究假設
公司短期負債由于具有速度快、彈性好、成本低的特點,在公司的債務籌資中占據很大的比重,因此,公司為獲得更多的短期融資,就會自愿披露公司的盈利預測信息,向投資者顯示公司的盈利能力,以提高投資者信心。因此,提出以下假設:H1:流動負債比率與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正相關。從主觀的動機來看,企業長期負債比率越高,公司的籌資壓力就會相對增大,在短期行為上,公司管理者為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以較低的資本成本籌集到所需的資金,緩解長期償債壓力,就會更有動機去自愿披露盈利預測信息。因此,提出以下假設:H2:長期負債比率與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正相關。
二、數據來源和樣本選取
本文將樣本總體限制在IPO的上市公司,擬從2001年3月15日至2009年12月31日間在上交所上市的所有A股IP0公司中選取。IPO公司盈利預測來自于上交所網站,經下載招股說明書后整理所得,搜集數據遵循以下原則:(1)可以取得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2)盈利預測信息在招股說明書披露;(3)國泰安研究服務中心CSMAR系列數據庫的財務數據可得;(4)盈利預測信息沒有顯著的錯誤。經過相關數據的整理,本研究共獲得263個有效的觀測值。
三、實證分析
(一)變量的選取
1.因變量
上市公司是否自愿披露盈利預測信息(DISCLOSE),如自愿披露則DISCLOSE=1,未自愿披露則DISCLOSE=0
2.自變量
流動負債比率(SDEBT)=公司平均流動負債/公司平均總資產×100%長期負債比率(LDEBT)=公司平均長期負債/公司平均總資產×100%
3.控制變量
公司規模(LNSIZE)=Ln(公司平均總資產)盈利能力(ROE)=凈利潤/公司平均總資產×100%預測期間(PERIOD)=IPO公司招股日期距年底的天數/360
(二)模型的建立
相比于最小二乘法,Logistic回歸利用邏輯概率分布函數,能最大限度減少回歸結果的失真,因此本文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用極大似然法來進行參數的估計。模型的表達式如下:DISCLOSE=0+1SDEBT+2LDEBT+3-nControls+
(三)相關性分析
為檢驗各解釋變量之間是否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對各解釋變量進行了相關性分析,各解釋變量之間的簡單相關關系如表1所示。根據表中相關系數檢驗結果顯示,各解釋變量間的相關性并不強,大多是不相關的。其中流動負債比率與長期負債比率之間的簡單相關系數為0.496,并且在0.05水平上顯著,說明二者之間存在相關關系。
(四)Logistic回歸分析
鑒于本文的被解釋變量服從0-1分布,本文選擇具有普遍適用性的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研究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對方程的檢驗結果如下:根據logistic回歸得出的結果,分析顯示:長期負債比率、公司規模、預測期間的P值都在0.05范圍之內,表明在0.05的顯著性水平上,長期負債比率、公司規模、預測期間與IPO公司盈利預測自愿性披露顯著相關,有上表可知,長期負債比率與IPO上市公司盈利預測自愿披露程度負相關,即上市公司長期負債比率越高,公司管理層更不愿意披露盈利預測信息;公司規模與自愿性披露水平具有正相關關系,即公司規模越大,公司管理層盈利預測披露的自愿性越高;預測期間與自愿性披露具有一定的負相關關系,也就是說,公司預測期間越長,公司管理層越不愿意進行盈利預測信息的自愿披露。而流動負債比率和凈資產收益率與IPO公司盈利預測自愿性披露不存在顯著相關關系。
(五)回歸結果分析
(1)流動負債比率與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正相關未通過檢驗。表明流動負債比率對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影響不顯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各種類型融資工具的產生,流動負債因其靈活、多樣、可轉化的特點,更利于公司資本結構的調整。然而,短期負債的財務風險很大,流動負債比率較大的公司為緩解償債壓力,便于企業再融資,就更不愿意向外披露盈利預測信息,導致流動負債比率對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影響不顯著。
(2)長期負債比率與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正相關通過檢驗,但與預期結果相反。基于信息披露的動機,要想在充滿競爭的證券市場獲得一手信息,上市公司必須滿足機構投資者、分析師以及一般投資者的需求。然而在我國,企業的股權相對比較集中,機構投資者和分析師還不足以影響上市公司管理層的決策,中小投資者的影響力也不明顯。又由于長期負債比率越高,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就會越大,上市公司越不傾向于披露盈利預測信息。導致長期負債比率與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呈現負相關性。
四、結論
本文的兩個假設中,假設2長期負債比率與管理層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正相關通過了檢驗,但檢驗結果與原假設相反,即上市公司的長期負債比率越高,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水平越低。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當企業長期負債比率較高時,企業面臨的財務風險就會增大,上市公司越不傾向于披露盈利預測信息。另一方面,由于我國債券市場還不發達,現有的負債融資并未發揮其公司治理效應,導致長期負債比率與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呈現負相關性。假設1沒有通過檢驗,說明流動負債比率與凈資產收益率對管理層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的影響不顯著。這與我國流動債務比率較高現狀有關,短期負債的財務風險很大,流動負債比率較大的公司為緩解償債壓力,便于企業再融資,就更不愿意向外披露盈利預測信息,導致流動負債比率對盈利預測信息自愿性披露水平的影響不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