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傳播學論文
作者:劉恒 高東懷 寧玉文 單位:西北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 第四軍醫大學網絡中心
信息時代,隨著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理念的不斷深入,移動學習正成為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為全民教育在信息社會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移動學習作為利用無線移動通信網絡技術以及無線移動通訊設備獲取教育信息、教育資源和教育服務的一種新型學習方式,是移動計算技術與數字化學習技術嫁接的產物,代表著學習的未來。[1]而手機作為一種新型的移動學習終端又為移動學習這一新興的學習方式注入了新的活力。智能手機作為一種新型的通訊設備,與普通手機相比憑借其便攜性、可擴展性正逐漸成為一種較為理想的移動學習終端。智能手機在移動學習過程中具有個性化傳播、多媒體傳播、病毒式傳播等傳播特點。這些傳播特點使得利用智能手機進行的移動學習資源更加豐富,方式更加多樣,學習更加自主。但另一方面,目前智能手機在移動學習方面還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用,仍存在學習資源匹配性不完善,學習反饋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這些都影響了智能手機在移動學習過程中的效果。因此,需要針對智能手機傳播特點進行移動學習方式的全新構建,促使智能手機在移動學習中更好地發揮其傳播效果,為移動學習提供更加有力的硬件支撐。
一、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的傳播特點
手機媒體作為網絡媒體的延伸,在信息傳播中具有個性化、多媒體、強互動等特性,有利于手機媒體在移動學習中發揮靈活、多樣、可達性強等優勢。使手機成為移動學習的重要媒介載體,較為有效地緩解移動學習中媒體支持不足的壓力。
1.個性化傳播
手機媒體具有高度的便攜性,使手機成為信息傳播最便捷的媒介。手機的便攜性帶來手機信息傳播的個性化、隱私性、貼身性,要求手機媒體傳播者按受眾的需求提供個性化信息,滿足不同手機用戶的不同需求。[2]移動學習為人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學習模式,然而傳統的移動學習工具很難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這造成了學習資源的自適應性弱及受眾學習積極性下降,使移動學習的效果大打折扣。手機媒體的個性化傳播滿足了受眾多樣化學習需求,為移動學習提供了新的學習模式。
2.多媒體傳播
手機媒體可以借助文字、圖片、影像等來進行傳播活動,使其傳播的信息更加形象真實,給受眾帶來逼真而生動的感覺。[3]隨著3G技術的發展,手機媒體在信息傳播中更傾向于通過多種媒體手段的應用,為不同需求不同終端的用戶提供信息內容,形成信息間的互補和替代,實現立體化的信息傳遞。多媒體技術以其豐富的圖像、聲音等表現形式,傳遞出形象生動的學習信息,從視覺、聽覺上對受眾進行多樣的感官刺激,提高了受眾的學習興趣,為移動學習提供了多樣化的信息資源。手機傳播的多媒體化適應了信息時代學習的要求,使移動學習更契合教育的發展趨勢。
3.病毒式傳播
手機媒體的傳受一體性特征,使得手機的每一個用戶既是受者也是傳者。如果手機用戶對得到的信息感興趣的話,便會將信息轉發給相同興趣的受眾,呈現出一種星狀傳播模式,像病毒擴散一樣傳播信息。[4]“病毒傳播”使手機的傳播效果較以往傳統媒體有極大提高,傳播范圍和傳播速度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相對于傳統移動學習設備“點到點”的學習方式,手機移動學習這種“點到面”的學習方式更有利于學習材料的獲取,以及學習資源的共享。
4.強互動式傳播
傳統課堂學習通過師生面對面的交流、互動使學習具有強交互性的特點。移動學習作為一種非在場的傳播活動,學習者的交流主要通過移動設備等傳播媒介,因而容易產生反饋延遲,減弱學習的交互性,影響學習效果。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通過短信息、電子郵件、音頻、視頻等交流方式提供豐富、平等的交互活動,適宜學習者開展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5]改變了以往移動學習中交互不暢的不足,使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探討,加快問題的解決速度。綜上所述,作為一種新興的學習媒體,手機媒體具有的便攜性、互動性、多媒體等優勢,使其成為數字時代個性化學習的重要媒介載體。應利用智能手機傳播優勢改進以往移動學習過程中的不足,使移動學習更彰顯個性,適應信息時發表展的需求。
二、現有智能手機移動學習的局限
智能手機作為移動學習的主要媒介載體,正逐漸被廣大學習者認可,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據統計,大約有36.4%的大學生樂于接受并使用手機進行學習。[6]然而,現有的智能手機移動學習沒有針對手機媒體的傳播特點進行行之有效的設計,導致移動學習存在學習資源的匹配性不完善,學習反饋機制不健全,學習資源的創設缺乏情境性等局限。使手機無法根據受眾需求提供可靠性支持,發揮應有的學習效果。
1.學習資源的匹配性不完善
由于手機學習者定位不明晰,用戶反饋機制不健全等原因,現有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只是將傳統的學習資源電子化,無法針對個人需要進行個別化匹配。如前期推出的“行學一族”英語學習軟件,僅根據英語學習者不同等級簡單劃分了初高中、大學英語四、六級等學習單元,沒有對同級學習者的學習要求進一步細分并提供不同的學習資源。此外,受手機硬件的限制,手機智能學習軟件難以做到多種操作系統的兼容,使手機用戶喪失獲取更多學習資源的機會。學習資源匹配性的不完善,使移動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尋找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降低了學習者的積極性。同時,現有的智能手機多通過瀏覽WAP網頁進行資源查找,資源的匹配性不完善無形中增加了學習者的流量費用,加大了移動學習的學習成本。另一方面,不同級別手機享有學習資源的不一致性,拉大了不同手機使用群體獲取知識量的差距,造成了“數字鴻溝”,不利于學習資源的共享。[7]
2.學習反饋機制不健全
及時反饋是手機媒體信息傳播的重要特色。受眾通過短信息、語音通話、無線網絡互動等形式對信息內容進行評價,及時有效地反饋給傳播者。手機的便攜性更加促進了反饋的及時性,縮短了反饋的時間間隔,提高了反饋信息的有效性。在手機移動學習方面,建立及時有效的學習反饋機制有利于學習者就問題進行相互交流和探討,促進問題的快速解決。目前,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多以WAP網頁形式進行。其信息反饋多是依靠網頁留言、在線調查等手段,沒有充分利用Web2.0的信息交互理念,缺乏多手段、立體化的反饋機制構建。智能手機學習軟件對反饋機制的設計更是單一。學習反饋機制的不健全,無法搭建學習者有效交流的平臺,使其相互孤立,難以對學習中產生的問題進行探討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