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表達論文
作者:楊琦 單位:解放軍藝術學院
軍藝舞蹈教育肩負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有著深厚獨特的文化背景,系統完備的學科專業,已形成在全軍、全國乃至國際上都有一定影響的舞蹈藝術教育體系,是軍隊舞蹈文化的先行者和創造者。舞蹈技術教學在中專和本科培訓層次都是必修課程,在舞蹈表演學科專業中既是基石、又是主干。雖然這門課程已具有適應學科要求的規范化的課程標準,但筆者認為,在大學本科段的舞蹈技術教學,更重要的是在提升舞蹈技術素質的基礎上,注重學員藝術素質的全面培養和開發,促進學員的舞蹈綜合性藝術表達有一個質的飛越。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體現本科舞蹈技術教學的當代性、前沿性、文化性和實用性,使培養的人才在舞臺上能夠充分展示部隊官兵的精神面貌,為創造先進部隊文化作出新貢獻。
一提升舞蹈技術素質
舞蹈專業的技術素質包括:速度、幅度、軟度、爆發力、控制力、耐力、意志力等舞蹈專業所必需的技術能力。初級教育中單一的技術和技能只是舞蹈堅實“地基”的一部分,是完成基礎教育必備的先決條件。而大學本科的舞蹈技術教學,更重要的是進行具有針對性、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地認識身體、感知身體和提高肢體控制表現力的科學性系統訓練;注重藝術張力、自我認知及文化內涵方面的積淀與升華。由此,才能真正鍛造出軍旅舞蹈藝術人才所應具備的技術素質與能力。舞蹈專業技術能力的扎實和牢固尤為重要,它對于藝術情感的表達、體現及審美都具有突出重要的功效。中國畫講究用筆,有“中鋒、側鋒、臥鋒、逆鋒、拖鋒等多種筆勢變化的訓練和要求,同時講究輕重、緩疾、巧拙、轉折、頓挫、粗細等有韻律的變化,甚至還有‘十八描’等手法供臨摹之用”①。舞蹈同樣具有繪畫的藝術之美感,成功之艱難。事實證明,任何藝術都必須經過艱苦、嚴格的技能訓練才可能體現藝術的境界。在舞蹈技術能力中,速度的訓練重在提高學員動如脫兔,矯若游龍的變化能力;爆發力的掌握和提高,提升了瞬間性的行氣如虹的能力;軟度的解決運用,在于開發肢體的空間對比,使動作更加灑脫飄逸;幅度的訓練,使學員達到身體疏密有度,開合自如的自由境界;而控制力、耐力和意志力的提高則是對內在心理的歷練和生理反應的控制。在這些技術素質當中,速度和爆發力是一對孿生姐妹,只有速度和爆發力共同體現才能創造出靈敏巧妙的瞬間性時間差,才能創造出具有震撼力的空中高度和舞姿變化,才能幻化出超越人體極限的奇妙之象。軟度是幅度的先決條件,軟度解決得到位,肢體關節就比較松弛解放,動作的幅度和空間感就更無遮無擋、游刃有余。而控制力、耐力和意志力則是這些技術素質得以完美體現的必備心理能力和素質,心理素質的好與壞、穩與慌、淡定與急躁,都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技術素質的發揮和體現。控制力、耐力和意志力的訓練與提高是貫穿本科教學全程的一項巨大工程,舞蹈技術涵蓋的這些專業技術能力是不能拆開來自說自話的,他們是一個整體,是一個體系中的多種元素,缺一不可,要共同整合,同時運用,方可體現出舞蹈藝術的專業技術素質。“技”要全,更要精。全面的技術素質與精湛的技術能力是軍旅舞蹈技術教學不可或缺的價值訴求,它是造就“高、精、尖”軍旅舞蹈藝術人才的重要保障。
二開發和培養藝術素質
舞蹈專業的藝術素質包括:音樂節律、氣息運用、氣質體現、廣博學識等綜合藝術能力。在教學中,技術素質的全面提升可以為藝術素質的開發與呈現提供必備的養分和充足的能力。向更高層次的藝術表達、情感體現、審美意向等諸方面轉變和升華,這是本科舞蹈技術教學中追求的藝術表達方式,是從“技”向“藝”的重大轉折,是高端舞蹈人才成長的必經階段。
(一)音樂節律
音樂節律,是舞蹈藝術至關重要的靈魂伴侶“。當我們聽見節奏聲音的時候,我們不僅用注意力跟隨他們,而且也用我們的肌肉,用腳,用頭腦,用心靈,用呼吸器官跟隨他們。”②在舞蹈技術訓練中,音樂節律具有表現性質、力量、風格和氣質的功能,同時承擔表現情感和氣息韻律的重任。音樂的運動形式如同萬花筒,能為技術訓練帶來無窮變化的形式和色彩,為不同性質、不同方式的復合型組合帶來不同的情感表達和體現。音樂節律為表現技術架構起一座承上啟下的橋梁,為準確表達藝術情感提供了一種內在的驅動力。因此,在本科舞蹈技術教育中,技術語言和音樂節律的緊密融合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本科的舞蹈技術教育,首先要從音樂入手,從節奏、節拍及旋律中尋找舞蹈語言的準確性和表現力,以音樂的律動性為突破口解決舞蹈技術的藝術表達問題。
(二)氣息運用
氣息,是舞蹈藝術情感表達節奏的自我控制。對于舞蹈技術的藝術體現也是同樣如此。氣為生命之動力,它是根植于生理之上的心理力量,在舞蹈技術的藝術表達中,控制中的高低與輕重,旋轉中的迅疾與驟停,跳躍中的起伏與力感,連接中的圓潤與流暢……無不是在氣韻的控制和統領中形成的藝術語言。氣的凝結,是控制訓練中形止神未止的意蘊;氣的疏散,是跳躍當中瞬間力量爆發之后的云舒云卷;氣的流動,是以有限的身體傳遞出無限悠遠的感覺和意味……氣息虛實結合的運用,使這些帶有生命符號的點、線、力、圓生發于有機生命體的筋、血、骨、肉,形成傾瀉而下的氣勢,一氣呵成,氣韻貫通“。氣者,心隨筆運,取象不忒。韻者,隱跡立形,備遺不俗”③。可見,氣息的運用能夠形成精彩紛呈的力的世界,能夠把握所表現對象的精神實質“,不沾不滯”,幻化出五彩絕倫的舞的飛動之象,使各類藝術,特別是舞蹈技術的藝術表達上升到一個新的境界。
(三)氣質體現
氣質,是舞蹈技術中藝術表達的重要載體。教學中,在力求學員肢體軟度達到身體折疊極限并保持柔美體態的同時,強化速度、爆發力和張力的對比性,強調短、頻、快的迅速爆發,形成空中舞姿或空中形態,用瞬間的時間差強化力量和氣勢的空間感,以此表現出陽剛之氣和軍人內在“勁兒”的力道。內在氣質的體現并非始終剛猛有力,而是既有力,又有柔。這種力量,體現出一種立體感,形成眼睛可以看見、內心可以體會到的“勢”。“勢”是內在的力。這種力是通過身體內部的變化,以及動作線條與線條之間的關系表現出來的。它通過動作之間的避讓、呼應、映襯,造成對比、形成張力。這種“勢”,正是舞蹈技術中藝術表達所追尋的氣勢,也可以說是大氣的美。“遠看取勢,近看取質”。“勢”,是氣勢“,質”,是骨架;有了肢體的質感才可能有肢體的氣勢,才可能形成由內而外貫通而來的逼人氣勢,感人氣息。肢體的質感是運動的細節,是通過技術能力和技術方法來體現的。細節決定成敗,“質”的細膩與準確決定了“勢”的飽滿與貫通。一舉手、一投足、一個眼神、一個舞步都代表著一定的內心情感和審美意向,不同的氣勢體現不同的氣質“。行神如空,行氣如虹。巫峽千尋,走云連風”④。這種內在情感與外部氣質有機結合的勁健氣勢,就是軍旅舞蹈教學一貫倡導的勁健之美,它是舞蹈技術的氣勢與氣質的藝術體現,是軍旅舞蹈教育的獨特審美意向,更是當代軍人所要展現的力量與氣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