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本文作者:林敏婷 單位:廣東文藝職業學院音樂系
在科技快速發展和勞動組織方式不斷變革的今天,社會從業者除要在學校教育過程中掌握快速變化和不斷深入的專業能力,更要求培養出較強的方法能力、社會能力和創新精神,以適應信息社會、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近年,我國的高等藝術院校音樂專業教育歷經多年的沉淀積累而迅猛發展,在教育教學方法方式、學科理論、專業技術等方面都有了科學認識和進步,形成了一定的教學體系。要立足于我國目前社會就業市場基本需求,在遵循音樂教育基本規律的條件下,創建富于國情特色而又符合復合型音樂人才培養的新目標,培養出富有綜合職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的技術人才,在此形勢下成為高等藝術院校教育教學研究的重要課題。筆者通過了解國外一些藝術高校采用音樂專業“個性化教育”的方法方式,基于多年的高校藝術類教學經驗,將“個性化教育”與高等藝術院校音樂專業教育教學結合起來,提出自身的設想。
一、國外音樂大學個性化教育狀況的了解分析
根據了解:以美國的馬里蘭大學為例,在過去的十年里,其綜合實力不斷提升,在U.SNEWS的大學排名榜上從第30位上升到了第18位,取得這樣驕人的成績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點是馬里蘭大學采納個性化教學理念并付諸實踐,不斷培養出大量優秀的創造型人才。以下,將從馬里蘭大學的價值理念、專業配置、培養目標及培養模式上進行簡單介紹和分析:
(一)學校核心價值觀構建出個性化教育發展的基礎
一個成熟的高校,需要形成自身獨特的氣質和精神,而前提則是需要有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并付諸教學中。在馬里蘭大學的核心價值觀為“出類拔萃、多樣與統一、改革與創新、倫理道德、文明與共治、開放與責任”。馬里蘭大學的成功,與其銳意改革創新,推進跨學科課程建設,提倡多元文化的融合等等分不開。如果在我國的高等藝術院校實施個性化教育,我們需要以社會市場和就業為導向,用開放的胸懷去容納社會多元文化,需要以豐富的學科資源做為橫向支撐,并在教學系統內部形成緊密聯系。
(二)專業配置豐富多樣
除了學位課程外,馬里蘭大學還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證書課程、體驗課程、專業預備課程等等選擇,這與我國目前高等職業教育中的“雙證書”制度、“專業實踐實操課”等理念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馬里蘭大學的學科專業設置多種多樣,從一般到特殊領域的專業均有涉及,并且提供了各種各樣的認證教育及預科教育,為學生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個性化選擇的自由空間。
(三)培養目標明確、方式靈活多變
馬里蘭大學音樂學院對學生的培養有明確的定位。該院由音樂教育、鋼琴、弦樂、聲樂與歌劇等等七個系組成,該音樂學院的各類學位培養目標、入學要求及獲得的要求明晰清楚,如音樂教育學士學位是為了培養適合美國中學音樂教育體系的人才;音樂學士學位則是專為有著較深厚的專業基礎,在職業音樂家領域中有取得優秀成績可能的學生而設,要獲得學位,除了需修完馬里蘭大學的核心課程及音樂學院規定的公共課程學分外,還要完成為相應專業專設的課程;而音樂藝術學士學位,是為了有一定專業基礎,對藝術有深厚興趣或意愿修讀雙學位的學生而設。與培養目標明確清晰對應的,則是教育教學和培養方式的靈活多變。在入學時,學校安排教師給學生進行課程指導,并給學生推薦輔修的課程和專業,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行選擇。如一些證書課程,順利完成后除了可以獲得學分外,還可以獲得相應的證書。學生也可以為了將來的就業做準備,選擇一些特殊的課程,如馬里蘭大學為學生提供了了解政府政策制定和實行的課程、了解企業運作、了解全球一體化的課程等等。同時,各學院也根據自身專業的特點,為學生提供相應的特殊課程,包括到地方中學進行的室內樂教學實踐的課程、馬里蘭大學音樂現代技術的課程、為期四周的國家管弦樂協會的駐團實習計劃、可提供學分或非學分課程學習的夏季音樂活動等等。從上可以看出,馬里蘭大學培養學生的目標明確,定位清晰,同時遵循了“因材施教”的個性化教育理念,充分體現了尊重學生獨特性、差異性以及就業興趣、就業方向的特點。
(四)量身定制培養方案
從課程設置方面來看,馬里蘭大學課程設置基本分為核心課程和選修課程。這種模塊設置,一方面鞏固了學生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另一方面也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必修的核心課程由學校和院系設置,而選修課程則多為跨院系進行。為了更大程度地讓學生的興趣與職業夢想結合,馬里蘭大學還為學生提供了IVSP個性化學習課程,IVSP是屬于可以授予文學學士學位和理科學士學位的課程,因此該課程最大的特點是跨學科跨專業和量身定制。學生在和指導老師進行商議后,可以跨越幾個學科領域,設定自己的專業,制定出自己的學習計劃,并交教學審查委員會通過。除了完成自己設定的課程外,學生仍需完成學校核心課程及IVSP課程設定的幾個專門的要求,如學習進程報告、獨立學習活動的匯報、論文、寫作技巧等。綜觀IVSP的課程設置,既有學校的核心課程,又有IVSP特色的相關要求及個人興趣課程,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動力和導向,極大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為學生發展自身的潛能,全面發展及培養出創新型的人才創造了條件。
二、在我國高等藝術院校音樂專業教育的過程中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可能性
音樂是人類藝術的瑰寶,是個體自由思想的體現與精華,其精美華麗、內涵豐富、形式多樣毋庸贅言。而不同地域、不同時代、不同民族更有著各具特色的音樂文化,古今中外,不勝枚舉的音樂大師和傳世音樂作品,都有著鮮明的個性烙印與獨特的創造性,音樂的魅力在于其中蘊含的人性光輝,無可替代的獨創性使音樂充滿了生命力,由此可見,“個性化”與音樂的特質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高等音樂教育,作為職業音樂教育的高階段,首先應該遵循音樂藝術的特點和教育的客觀規律,最重要的一個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將“個性化教育”置于高等音樂教育的中心位置,包括尊重個體的獨特性和差異性,尊重個體的個性和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和選擇性,突出學生在整個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地位,賦予學生廣泛的自由度等等。學生對音樂的選擇與學習也將更加自主獨立,將激發出學生的潛能,沖破成規,進而提升創新能力,水到渠成地作用于其日后的音樂創作和演繹中,形成獨特的藝術個性和豐滿的人性魅力。個性化教育和高等音樂教育是可以緊密聯系結合在一起的,在整合各種教育資源,完善教學結構的基礎上,堅持以人為本,深化高等音樂教學改革,充分發展個性化思維模式,實施個性化教育,使學生更全面發展,培養出更能適應當代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音樂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