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藥學論文
作者:廖華軍 邱頌平 單位:福建中醫藥大學藥學院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實現大眾化的同時,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而導致大學生就業難的深層次原因之一是大學生實踐能力普遍不強[1]。實踐教學既是鞏固課堂理論教學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2]。本文就中藥學理論教學的同時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進行探討,旨在為改進和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1注重課堂實踐教學
傳統的中藥學教學模式是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較低;另外,教師講授的內容多以教材為主,缺少案例,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應用缺乏感性認識,難以將所學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只是被動記憶大量的理論知識,不僅學習難度大,而且很難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的。在講授藥物過程中,重點藥物的藥性、功效、臨床應用等都是要求掌握的內容,而這些基本理論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病例分析展開,闡述藥物的功效、應用和常見的不良反應。案例來源可以是臨床數據,也可以通過數據檢索查閱得到,例如在給學生講授大黃瀉下攻積功效的時候,可以研成粉末沖服或入湯劑需要后下,不宜久煎,因不同的臨床應用而有差別,在用于食欲不振時的用量是1-2g,治療習慣性便秘的用量是3-9g,用于急腹癥的用量是9-15g;也可外用,用大黃貼穴,取大黃5~10g,研為粉末,醋調為糊狀,置傷濕止痛膏中心,貼雙足涌泉穴或肚臍處,10~15h取下,為鞏固療效,可繼用2~3次[3]。在課堂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結合案例教學,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也使學生易于掌握藥物在臨床中的應用。另外,還可以通過案例教學,給學生介紹藥物現代研究情況及取得的成果,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
2強化中藥標本的學習
中藥學教學主要以理論授課為主,是以臨床安全、有效和合理使用中藥為目的,主要研究和介紹中藥理論及中藥性能、臨床應用知識的學科[4]。而缺乏對中藥來源、采集、炮制及中藥飲片等其他相關知識的了解。中藥標本學習是臨床中藥學學習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通過標本實踐課的學習,有助于加強學生對藥材的直觀及感性認識,可積極有效地改變學生“知藥而不認藥”的現狀[5]。我校通過模擬藥房和中藥標本館建設為學生中藥標本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模擬藥房按功效分類方法向學生展示了常用中藥材飲片,便于同學在辨識中藥飲片的同時,容易回憶已學過或正在學習中藥學中的相關知識。中藥標本館按閩臺中草藥區,生態景觀區,海洋生物浸液標本區,中藥飲片區,珍貴藥材區、蛇類藥材主題、礦物類藥材主題向學生展示了近2000種中藥標本,通過參觀中藥標本館,可以進一步開闊學生的視野和提高學習中藥的興趣。由于中藥標本種類多,相似飲片容易混淆,實踐課課時有限,不能向學生詳細介紹中藥標本基本知識和識別方法,影響了學生對中藥標本的學習效果。為此我們開設了《中藥標本》選修課程,主要向學生介紹中藥飲片基本知識和常用識別方法,通過課程的學習,學會認藥,鑒別真偽藥材,為今后臨床課程的學習、見習和實習帶來方便。
3開展實驗教學
中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強的應用學科,但傳統的教學是以課堂理論授課為主,理論知識本身都是抽象的,學生沒有切身的感受,學習時就會感到抽象,難以理解,有時只能靠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方式十分枯燥乏味,且死記硬背的知識也很容易遺忘。由于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可能從實踐開始,但鞏固理論知識和學會知識的應用則離不開實踐環節。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加強學生學習中的實踐活動,以便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思維材料和更多的感性認識[6]。實驗教學方法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內容,因此在中藥教學過程中,根據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目標,可以適當的安排實驗教學內容,有利于學生鞏固和深化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如川烏有大毒,臨床使用內服時需要選擇炮制品,可以根據生品和炮制品毒性差異來設計實驗,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結果很容易掌握中藥炮制可以降低藥物的毒性。除此之外還可以針對藥物的配伍、藥效、用藥的劑量等內容進行實驗設計,這些實驗方法簡單,結果明顯,容易觀察,這樣有利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鞏固和深化理解。
4科研式教學法的應用
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是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該計劃旨在探索并建立以問題和課題為核心的教學模式,倡導以本科學生為主體的創新性實驗改革,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中藥學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可以采用科研式教學法,即讓學生從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進行完整的科研能力的訓練。科研式教學是由對科學研究或創造發明具有濃厚興趣的本科學生組成科研小組,在導師的指導下,自主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進行實驗方法的設計、組織設備和材料、實施實驗、分析處理數據、撰寫總結報告等工作。通過這些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科研創新、積極動手動腦、學以致用的積極性。
中藥學課程內容多、學生學習難度大,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對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改進,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果。在中藥學教學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將課堂理論與實踐教學實際融為一體,本教學法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培養和提高了學生自主創新能力、臨床實踐和實驗動手操作能力;既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加強了師生溝通的橋梁;更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為鍛造中醫實用人才起到關鍵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