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倫理學論文
作者:廖春玲 田麗欣 嚴麗麗 單位:柳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
護理倫理學是運用一般倫理學原理去解決護理學科發展中,特別是護理實踐中護理人員與他人、護理人員之間、護理人員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護理道德意識、規范和行為的科學。隨著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的轉變,護士在臨床工作中所面臨的倫理問題越來越多,如何提高護理專業學生分析和解決護理實踐中倫理問題的能力,為以后的臨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一直是我校師生共同探討的問題。我校將護理倫理學課程設置為必修課,總課時16學時,期中理論14學時,實踐2學時,考核方式為閉卷考試,考試時間由學校統一安排,教學任務由人文學科類教師完成。調查發現,學生在理論聯系實際能力不足,因此對師資隊伍進行了嘗試性的改革,取得了較好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在我校護理系3年制護理2009級隨機抽取3個班級267人作為實驗組,另3個班級276人作為對照組。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實驗組由人文學科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共同完成授課任務。對照組按照常規由人文學科類教師來完成授課內容。
1.2.2評價方式采用客觀評價法,評價指標由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為兩組學生期末考試成績,第二部分為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1.2.3統計學方法兩組期末考試成績采用SPSS10.0軟件進行錄入和分析,統計方法為成組設計兩樣本均數的t檢驗。問卷調查結果進行簡單定量分析。
2結果
2.1兩組期末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為81.20分±5.82分,對照組為79.38分±6.25分,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4.389,P<0.05)。
2.2教學評價課程結束后對實驗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96.6%的學生對該課程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95.5%的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能提出自己的觀點;86.1%的學生能把一般倫理學的原理運用到護理實踐中,去分析和解決護理倫理問題。90.3%的學生認為護理倫理學課程應該由人文學科類教師和專業課教師共同授課,這樣既能把護理倫理學的理論知識講透,還能把臨床相關的倫理問題結合起來,融入到專業教育中去。
3討論
3.1護理倫理學學科定位護理倫理學作為醫學與倫理學的交叉學科,起初人們更多地認為它是倫理學的分支學科,隨著該學科的發展,倫理學逐漸發展成為醫學基礎學科。教學目的除了提升護生職業道德和素質外,更重要的是應用護理倫理學理論解決醫療實踐中出現的倫理問題。因此,在教學中不能進行抽象空洞的理論說教,而要以臨床為背景分層次分階段開展教學。
3.2護理倫理學師資隊伍現狀經調查,擔任護理倫理學課程的教師,人文學科的教師占51.4%,專業課的教師占28.6%[1]。長期以來,人們已經習慣把它定位為一門思想品德課,而不是專業基礎課,習慣從道德層面上剖析這門課程,而忽略了護理本身蘊含的倫理關系。所以大部分高校護理倫理學的師資隊伍都是由人文學科類的教師組成。
3.3人文學科類教師與專業教師聯合授課的必要性人文學科類教師主要授課特長是把護理倫理學的基本理論、規范體系、倫理道德等知識講授透徹,但由于缺乏臨床護理實踐的體驗,對學生進行一些臨床倫理問題的判斷、推理、決策能力的訓練和培養的能力欠缺,強化了護理倫理學說教的色彩。而專業教師在授課時把護理倫理教育融入護理專業教育中,結合護理趣聞趣事、臨床典型案例等,對學生進行生動的護理倫理教育,這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融洽師生關系,而且寓護德教育于輕松活潑的護理教學之中。實踐證明,學科滲透所收到的實際效果遠比單純的理論灌輸更有說服力[2]。
3.4建議有研究顯示,學生對教師所持的態度與學科的學習興趣有很高的關系,學生往往會把對老師的感情遷移到學習上[3]。護理倫理學教學質量的提高,必須強化師資隊伍的培養和建設。國外許多醫學院的醫學倫理學和護理倫理學教學是由一個專職醫學倫理學或護理倫理學教師負責,臨床專業教師共同參與完成[4]。根據我國國情,目前護理倫理學師資力量較為薄弱,可嘗試采用以下3種方式加強師資力量的培養:一是加強理論教師和臨床教師的集體備課,探討護理倫理學中的倫理問題和倫理學中的醫學問題,達到知識互補,提高教學水平。二是加強師資培養,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可以將醫學院校畢業的教師送出去學習人文社會科學知識;讓畢業于人文社會科學的教師學習醫學基礎知識。三是加強醫學倫理學專業的內部交流、合作,開展理論和實踐的研究,提高教學和科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