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特殊教育論文
作者:侯春娜 張紹波 劉志軍 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在第十章“健全特殊教育保障機制”中明確指出加強特殊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構建一支數量充足、素質優良的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對于我國特殊教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本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實地走訪了6所特殊教育學校,對特殊教育教師師資現狀進行了調查,對其中發現的問題提出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應對策略,以期為特殊教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黑龍江省特殊教育師資現狀
1.總體數量不足,性別比例失衡嚴重
黑龍江省教育廳統計數據顯示:截止2010年底,黑龍江省在校(園)三殘兒童總計11494人,其中學前兒童1683人,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6634人,隨班就讀和普通學校附設特教班3207人,而全省特殊教育專任教師為1873人,師生比為1:6.14,低于國際通行的特殊教育師生比1:4的要求。若實現2009年黑龍江省教育廳《關于進一步加快全省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中預期達到的1:3.1師生比,則意味著我省特殊教育教師隊伍規模和數量還存在著一半的缺口。從特殊教育專任教師的性別構成比例看,我省女性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體數量的74.48%,男性專任教師僅占26%。2010年國家教育部資料顯示,我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性別比例已經失衡,女性專任教師占專任教師總體數量的72.30%,而我省女性專任教師所占的比例要遠高于全國水平,意味著我省的男女專任教師的性別比例失衡問題比較嚴重。
2.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專業化水平不高
從我省特殊教育教師隊伍的現狀看,還存在專業化水平不高的突出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學歷層次偏低通過對我省特殊教育教師的學歷構成結構的調查發現,我省特殊教育教師隊伍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嚴重不足,初始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具體情況詳見表1。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我省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初始學歷主要以專科為主,規模幾乎占我省特殊教育教師的一半(48.69%),相比于同期全國的學歷構成比例,我省本科以下學歷比例高達88.03%,遠高于全國的59.33%;我省本科及本科以上學歷的比例為11.96%,遠低于全國的40.66%。(2)特殊教育教師的科研能力較弱調查顯示,目前黑龍江省特殊教育教師科研能力較弱,特殊教育的科研成果數量嚴重不足,科研發展水平明顯滯后。以科研論文為例,調查使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CNKI中國知網)對關鍵詞為“特殊教育”、發表時間為2000~2011年的科研論文進行檢索,共檢索到科研論文7257篇。但作者單位屬黑龍江省地區(檢索詞為黑龍江省以及哈爾濱、大慶、齊齊哈爾、綏化等)的只有25篇文章,其中發表在《中國特殊教育》的僅有3篇,發表在《現代特殊教育》的僅有1篇。
3.特殊教育教師培訓體系不完善
通過對我省6所特殊教育學校的實地走訪,我們了解到我省的特殊教育教師培訓進程并不理想,主要反映在以下兩個方面。(1)職后培訓機會少且不均衡,范圍不能覆蓋全省根據訪談的情況看,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職后接受專業培訓的機會并不多,并且培訓的機會也不均衡。相比于省會城市和規模較大的城市,一些縣級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接受培訓的機會相對較少。一些特殊教育教師或因所在學校地理位置偏僻,進省城參加培訓的難度較大而得不到培訓;或因所在特教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教學任務繁重,放不下教學工作而不能參加培訓;甚至還有一部分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教師工作后從未接受過專業的培訓與指導,致使工作能力長期得不到提高。我省《關于進一步加快全省特殊教育事業發展的意見》明確要求“要將特殊教育教師培訓納入教師繼續教育培訓計劃,力爭利用3年時間,對全省特殊教育教師輪訓1次。每年對在中小學校、兒童福利機構或其他機構中從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師和特殊教育學校巡回指導的教師進行1次培訓。”目前我省的職后培訓無論在次數上還是在范圍上的確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也面臨著一定的困難。(2)職后培訓形式單一,內容缺乏針對性調查結果顯示,特殊教育學校教師接受職后培訓的形式較為單一。在受訪的6所特教學校中,79.7%的特殊教育教師僅接受過一種形式的培訓,19.6%的特殊教育教師接受過兩種培訓,5.4%的特殊教育教師接受過三種培訓,僅1.1%的骨干教師接受過三種以上培訓。其中僅接受過一種形式培訓的特殊教育教師多數是參加短期培訓,其次是參加校本培訓和骨干教師培訓。并且通過對特殊教育教師的訪談反饋情況看,有些校本培訓由于受到培訓教材、培訓時間、培訓周期以及資金等方面的原因,有時會選用舉辦一兩次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培訓,不僅形式單一,而且收效甚微。在培訓內容方面,大部分接受職后培訓的特殊教育教師反映,培訓的內容主要側重專業理論的培訓,其次才涉及到與技能的結合,而純粹的技能指導與方法類培訓則很少。因為特殊教育學校一線專任教師要直接面對特殊兒童,不僅要了解特殊兒童的身心特點,還要依照教育類型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來滿足特殊兒童的心理需求和知識需求,因此特別注重方法的實際操作性,但大部分培訓均不能滿足特殊教育學校一線專任教師的需求,內容缺乏針對性。
4.心理素質隱患較多
調查顯示,我國特殊教育教師的心理健康水平要明顯低于全國正常人群體。特殊教育教師在軀體化、敵對、強迫癥狀和人際關系敏感方面都存在著較大問題。本次調查,抽樣的黑龍江省6所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在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和焦慮方面的因子分要顯著高于相應的全國常模因子分,表明特殊教育教師在上述方面存在著較為明顯的問題。抽樣調查結果意味著我省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的總體情況不容樂觀,結果詳見表2。
二、促進我省特殊教育師資隊伍發展的策略
1.提高政府特殊教育投入水平,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除了要繼續實行特殊教育津貼制度以確保國家規定的特殊教育教師工資待遇政策得到落實以外,政府還應進一步加大對特殊教育的投入,吸引人才投身到特殊教育行業。同時,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出臺相應的激勵政策,建立一種有效的激勵機制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加大績效工資的比重。并在教師職稱評定、業績考核、進修學習等方面給予特殊教育教師一定的政策傾斜。
2.促進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應該立足于我省的發展實際,在鼓勵特殊教育教師不斷提升自己的學歷資質外,對未來特殊教育專業化發展,更應注重觀念的轉變,由過去整體的齊頭并進思想轉變到強調教師個人成長和自我知識的更新上,從注重理論知識傳授轉向幫助特教教師提升專業決策和解決專業實踐問題的能力。一方面,我省教育部門應通過制定特殊教育教師專業發展制度,激勵和促進特殊教育一線教師自覺進行知識更新,改進工作方式,適應學生的需求,主動履行自己的教育職責;另一方面,我省教育部門應充分發揮學校的主動作用,鼓勵學校能夠將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當做學校工作的一種潛在資源和機制,增強學校與教師間的契合程度,將特殊教育教師主動學習的熱情與實現特殊教育學校辦學目標的動機相結合,為特殊教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建立長效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