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教育相關
摘 要:社會實踐活動是當代大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重要途徑,與課堂教學存在內容和形式上的本質差異,同時收獲的效果也不同,兩者相輔相成,是高校培養新世紀人才的重要方式。針對藥學專業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認識和存在的問題,提出藥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有效機制的若干建議。
關鍵詞:社會實踐活動;藥學專業;大學生
在熱烈的慶?;顒又?,本校喜迎建黨九十周年?;仡檶W校走過的風雨歷程, “方正為人,勤慎治學”的校訓一直在精神上引領著我校的全體師生。在不斷地摸索和創新中,本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獲得課堂知識以外,還收獲了必要的社會實踐經驗和珍貴的課外知識、技能,提升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其中藥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包括:科技參觀、勤工助學、大學生創業設計大賽、宣傳科學發展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踐和社區獻愛心等活動。作為提高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培養創新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如何組織開展并且有效地實施,一直是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加深認識與探討的話題。
一、藥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
社會實踐活動不同于傳統的課堂教學。其在內容上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主要以文化活動、社會活動、跨學科交流為主,在形式上以多樣、靈活、學生可以自愿參加為特色,是課堂教學所傳授的基礎理論知識的進一步擴展和延伸。學生通過有效的社會實踐活動能掌握多種必要的技能,如:處理人際關系必備的交際能力、團體和個人之間的組織協調能力、多種思維方式思考的能力、未來創業需要的創新力和洞察力以及有助于大學生個性和文化素養的良性發展。另外,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營造了一個全新的發展舞臺,有別于課堂上學生們知識水平存在的差距,同學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成績差的學生完全可以超越成績好的學生,樹立了自信,學生就愿意去實踐。
在實踐中檢驗真理和發展真理,是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驗證條件和目的[1]。真理源于實踐,在實踐中認識和把握真理對當代大學生是十分必要的。從我黨創立之初到最后領導全國人民解放和富強來看,期間所走過的錯誤路線與偏離實際有很大關系,而鄧小平理論的精髓就是實事求是,它再次帶領全國人民走向復興。對于個人同樣如此,把握實踐過程中的真理對于個人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和一些學生的溝通,發現不少學生認識到了現實情況沒有腦海中想象的那么簡單,要實現目的沒那么理想化的結論。還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原來課堂上那些枯燥的理論在社會實踐中是挺有幫助的,尤其是關于人際關系方面的理論以及經濟學基本常識,覺得翻開書本再去回味很有必要。另有一些學生談到主動去發現客觀世界的規律,對于處理紛繁復雜的問題將容易的多。從他們的態度上可以遇見這些學生的確端正了心態以及觀念,達到了最初的目的。
社會實踐活動有助于提升大學生未來的就業競爭實力。北京師范大學校長鐘秉林表示,今年暑假大學畢業生將超過630萬,再加上歷年還有一些積壓沒有就業的學生,估計總數在700多萬[2]……藥學專業學生的就業狀況也不容樂觀。社會實踐活動是大學生步入社會前提升自己就業競爭力的重要一環,展開有效的社會實踐將使得學生反思就業工作的艱巨性、困難性,學生開始有了憂患意識和競爭意識。在社會實踐后有選擇今后創業的大學生不在少數,有助于創造就業機會,同時會反饋給學校和社會企事業單位進行針對性的教學實習指導,做到就業的良性循環。在這個群體中或許就誕生了以一位CEO、一位能干的廠長、一位出色的企業家、一位難得的公關經理。
最后談談90后,不少學者認為90后存在個性張揚的特質,但是只有思維上標新立異,充滿個性才是最根本性的,一些個性的不良習慣都是過眼煙云,而社會實踐活動就是一個思想解放的舞臺。
二、藥學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存在的問題
1、社會意識形態多樣化
隨著的全球化日益加深,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面臨著全球化帶來的碰撞與融合。如今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全球化使得各種過去的與超前的、積極的與消極的、本土的與來外的思想文化傳播變得十分容易。一方面為我國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優秀的材料,一方面給我國意識形態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于此同時我國的意識形態教育與傳播明顯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某些別有用心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加緊資本擴展的同時,附帶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滲透,墮落腐朽的文化和價值觀嚴重侵蝕著當代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諸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屬于資本主義腐朽的文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我國最大的實際,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尚未解決,社會經濟發展轉型和社會結構調整的變化時期,各種新舊問題交織,內部問題不容忽視,比如封建主義腐朽思想文化未能得到徹底根除、社會財富分配不公導致的兩極分化、腐敗問題、社會醫療和住房等一些列關乎民生的重大問題。在這種輿論環境下,人們意識形態多樣化,大學校園處在社會意識形態的前沿,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想法和言論。
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起著榜樣的作用,倘若也出現意識形態和行為問題,那么學生就更容易受影響。因此在這種背景下,學生受不端正的意識形態夾擊下,就很難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
2、學校對于社會實踐活動的定位不足
大學教學理念落后于大學生的身心需求。藥學生對于社會實踐活動充滿熱情,希望學校安排更多的活動,然而學校對社會實踐活動認識不足,并沒有將社會實踐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將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投入到課堂教學上。對社會實踐活動沒有科學地規劃和布置,追求科學素養,獎勵批評制度和學分制沒有采納,學生實習成果不突出層次感,普遍地粗制濫造。
此外,學校在社會活動項目上的資金投入不足,以一些有關人文方面的低成本社會活動為主,而藥學科技性強且成本高昂的實踐只是一個設想。社會實踐過程沒有得到明確的指導和監督,教師資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3、大學生自身的弱點和活動團里的存在的問題
藥學專業學生對于研發設計推廣新藥之類的社會實踐活動充滿較大的熱情,但是能堅持下去的很少。因為一個人的熱情再高,也需要實力來支撐理想的。就本人所帶的藥學生,大多為90后,他們平均智商較高,但缺乏理想、叛逆和過分自我、內心世界缺乏好奇心。在人文素質和創新能力方面不夠,多處于被動狀態,實際動手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較差,將使得自我社會實踐的開展和能力提升受限。一直以來不正確的行為習慣和價值觀在安逸的大學校園內未能得到更正,左右著大學生,例如盲目性,功利性,態度不端正,自我控制能力差。“從眾心理” 是一種普遍的社會心理現象 ,是個體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于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一種行為方式。鑒于目前的大學生思想獨立性和生活獨立性方面普遍不足,易受一些簡單而具有破壞性的想法影響,使得社會實踐群體中的大多數人的觀念足以改變整個群體的行為,不可避免地存在負面效應,例如多數學生心浮氣躁,偏向草草了事,這在沒有導師指導的情況下更是如此。另外,部分組員沒有團結意識,使得整個團體的凝聚力不夠。人員的選擇安排上比較隨意,真正有才能的人被埋沒了,不能發揮團體的真實力量。信息不透明,內部容易出現矛盾和紛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