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當代海洋經濟論文
本文作者:張偉標 單位:寧海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寧海縣地處浙江環杭州灣產業帶和溫臺沿海產業帶的節點位置,海域面積達275平方公里,具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在浙江海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浙江海洋經濟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為寧海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重大機遇。“十二五”時期寧海將繼續發揮“陸—海—島”的組合優勢,以海洋經濟大平臺、海洋新興產業和海洋旅游建設等為重點,加快推進海洋經濟強縣建設,為寧波和浙江海洋發展大局作出貢獻。
現實基礎
———產業基礎。寧海對海洋經濟的開發利用已經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凸顯。2011年,全縣海洋經濟生產總值154億元,占GDP比重達48%,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濱海旅游、現代漁業等產業初具規模。一是海洋臨港工業。寧海灣循環經濟開發區已構建起以港口開發為先導,以國華電廠為龍頭,圍繞粉煤灰、脫硫石膏等廢棄物循環利用的臨港工業循環經濟體系。目前已集聚企業38家,實現工業總產值95.3億元,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為1877萬噸,同比增長50%,創歷史新高。二是現代海洋漁業。寧海加大對海水養殖的政策扶持,形成三門灣百里生態型海水養殖帶,涌現出一批規模較大、效益較好的養殖大戶、營銷大戶,帶動漁業乃至農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2011年,全縣海產品總產量達到14.5萬噸,海水養殖總產值16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8.5%,為全省海水養殖面積第一大縣。三是濱海旅游業。以寧海灣旅游度假區為載體的濱海旅游逐漸形成了規模,隨著下一步國際養生會所、游艇俱樂部、島群旅游、水上運動區等項目的實施,旅游與城市、旅游和工業相互聯動發展,寧海濱海旅游服務業將會實現跨越式發展。2011年,全縣濱海旅游總收入達21億元,增長近30%。
———發展平臺。一是寧海海洋經濟發展規劃體系不斷完善。海洋經濟發展已納入寧海“十二五”規劃《綱要》,并提出要將寧海建設成為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重要平臺的階段性目標。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寧海縣實施方案已通過專家評審,各個重點區塊的規劃編制穩步推進,西店經濟社會發展規劃、西店鎮域總體規劃調整、寧海灣循環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等相繼完成,寧海三門灣區域發展戰略規劃、寧海設立出口加工區研究、胡陳港休閑旅游度假區規劃均已形成階段性成果形成中間成果,寧海縣象山港區域空間保護和利用規劃、寧東新城總體規劃、寧海三門灣工業園區“十二五”規劃等形成初步成果。二是海洋經濟區域載體建設扎實推進。寧海三門灣新區開發建設前期辦掛牌成立,三門灣新區列入擬新設立的省級工業園區和市十大海洋經濟產業集聚區之一,三門灣開發建設成為寧波市政府咨詢委首號調研課題,胡陳港休閑度假區、下洋涂臨港產業集聚區等六大功能區功能和定位進一步清晰,寧海灣旅游度假區、寧海工業循環經濟示范區、寧海灣濱海新城、寧海灣強蛟港物流區和西店“兩城兩區”開發建設穩步推進。三是成功舉辦首屆中國海洽會寧海專場推介會。海洽會寧海專場推介會為寧海展示海洋資源優勢,提升城市知名度,開展招商引資搭建了一個重要平臺,會上有8個項目現場簽約,投資總資金達105億元。同時,推出了港航物流、濱海旅游、清潔能源等七大類總投資約1500億元的20個招商項目,被眾多中外投資者看好。寧海專場推介會的成功召開對展示寧海的良好形象,進一步擴大提升寧海的知名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發展目標
通過體制機制創新、重大政策先行先試等政策舉措,力爭到2015年,海洋經濟綜合實力顯著增長,海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基本建設成為浙江海洋經濟南北兩翼的重要節點、長三角地區濱海旅游先行區、我國海洋生態經濟建設示范區,對全市海洋經濟發展發揮先行示范作用。
———浙江海洋經濟南北兩翼的重要節點。充分發揮寧海地處環杭州灣產業帶和溫臺產業帶的交接之處,緊緊圍繞浙江打造“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的海洋經濟發展格局,以寧海三門灣、寧海灣為重點,加快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大力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健全配套服務體系,努力建設成為浙江海洋經濟南北兩翼的重要節點。
———長三角地區濱海旅游先行區。充分發揮“灘、巖、島”濱海旅游資源,以“大森林大景區”建設為主攻,以“5•19中國旅游日”為載體,以寧海灣旅游度假區、胡陳港休閑度假區等區塊為重點,推進海洋資源和生態資源聯動開發,注重民俗文化、古鎮文化、名人文化、養生文化等的延續和挖掘,大力發展濱海休閑度假旅游,實現海洋文化、歷史文化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
———我國海洋生態經濟建設示范區。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在大力培育和發展海洋裝備制造、清潔能源生產、現代海洋漁業等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海洋資源的有序開發、有效利用和合理保護,加強重點海域污染防治和生態修復,實現海洋經濟與生態保護和諧發展,為全國海洋生態經濟建設探索新路徑。
多措并舉
優化海洋經濟功能布局,推進重點功能區建設。一是繼續推進中心城區建設,提高海洋經濟的綜合服務和要素集散功能,著力發展信息咨詢、金融保險等服務產業,加快推進會展中心、十里紅妝博物館、科技創業服務中心、物流中心、中央商務區等項目建設進度。二是繼續推進寧海灣建設,著力發展工業循環經濟和濱海旅游產業。加快園區規劃設計、基礎設施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加快橫山島、白石山島等海島的開發開放,理順海島開發體制機制,推進海島基礎設施建設。三是繼續推進寧東新城建設,提高區域產業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承載功能。
進一步做好前期謀劃、基礎設施建設、招商引資、要素保障、服務環境、管理水平等工作。加快培育海洋產業,打造海洋經濟產業體系。一是著力培育海洋裝備制造、新能源、汽車制造三大海洋戰略產業,重點推進海洋裝備新材料項目核準,茶山風力發電、環保熱電聯產、東方日升光伏和LED項目配套產業園開工建設。二是加快發展海洋生物醫藥、港口物流、海洋科技服務三大海洋新興產業,重點拓展海洋生物開發、生物醫學工程等領域。三是優化提升汽車零部件、現代海洋漁業兩大海洋優勢產業,積極發展汽車關鍵零部件、汽車電子產品、汽車五金功能件等重點領域。整合海洋旅游資源,推進大森林大景區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