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會計審計
現代企業的中心工作已經從過去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產值、規模最大化轉變為“企業資本最大化”,現代內部審計的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就是為企業增加“價值”。開展企業內部管理審計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需要,也是內部審計自身發展的必然要求。
管理審計是對管理的再管理,對監督的再監督,是從宏觀上對企業進行審計監督,是全方位、寬領域的綜合審計。具體說來,是對企業內部一切管理行為,包括財務、采購、生產、銷售、發展研究及其他業務管理等進行的審計活動,貫穿于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目的主要是通過審計,評價被審計單位經營目標的實現程度,促進企業加強經營管理理念,防范、控制企業發展風險,提高企業經濟效益,保障企業資產的增值,從而實現企業資本最大化。
一、管理審計基本內容
企業內部管理審計內容廣泛,涉及到企業的方方面面,而意義廣泛、與企業密切相關的主要項目包括:
(一)經營決策目標與實施情況審計
經營決策目標及實施情況審計,是運用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對企業經營管理中的決策活動,包括決策的程度、方法、程序、資料數據及實施情況、實現程度等進行的審核檢查,以評價和鑒定決策行為及其結論的正確性。經營決策目標及實施情況審計的主要內容有:
1、企業是否建立了完善的決策程序;
2、決策所運用的方法或模型是否與決策的具體內容和環境相適應;
3、決策所依據的資料、數據是否真實、可靠、完整;
4、企業經營目標是否明確,分析企業經營目標的制定程序是否科學;
5、企業的競爭戰略、產品戰略、價格戰略、人才戰略是否符合總體戰略的要求;
6、企業的總體規劃、目標、政策等能否及時正確的傳遞給管理者和有關人員;
7、企業的各項制度能否有效地促進企業戰略的貫徹和作業計劃的具體實施,各項計劃是否真正得以落實。
(二)內部控制審計
內部控制審計,就是審計人員運用符合性測試和實質性測試的方式,對企業機構設置、人員素質、授權批準、職務分離、法規制度、目標計劃、信息質量、財產安全、生產及業務程序等控制是否健全、是否合理、是否有效進行查驗,根據企業的特點,尋找內部失控點和容易失控點,揭露內部控制的薄弱環節,從高層次向企業管理層提出改進建議,促進企業完善內部管理制度,形成職責分明,相互制約、管理科學的機制,提高企業整體素質和管理水平。
(三)價格審計
價格審計,也就是現在許多企業內部實行的比價審計,通過比價審計,能在同等條件下,確定成本孰高孰低,大大降低運營成本。通過價格審計,就是要把管理層隱蔽的權力公開化、集中的權力分散化、經營決策透明化,以減少購銷活動中的高買低賣、高估冒算、暗箱操作,收受回扣、變相折讓、貪污受賄等舞弊行為,防范風險,堵塞漏洞,最大限度地減少企業的員失。價格審計的主要內容有:
1、購進價格審計;
2、售出價格審計;
3、生產成本審計;
4、工程造價審計;
5、投資價格審計;
二、管理審計的基本方法
管理審計的基本方法有:審閱法、查詢法、觀察法、分析法、調查表法、流程圖法、組織系統圖法、金額法等。在實際工作中,我們可以特別注意在企業內部管理審計中具有廣泛意義的幾種方法。
(一)審閱法
審閱法是通過對書面資料進行審查、閱讀而取得有關證據的方法。可以用來審查原始憑證、記帳憑證、帳簿、會計報表、經濟合同等書面資料,確定這些書面資料所反映的經濟業務是否符合法規,編制方法是否符合制度規定等。
(二)調查表法
調查表法是審計人員利用事先設計好的調查表,要求被審計單位的有關人員按調查表內容如實填寫。通常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提出一系列具體的問題,對每個問題設置“是”、“否”、“不適用”、“備注”等欄目供回答,用以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管理狀況、管理素質和管理水平、管理程度等內部控制情況,為開展下一步審計打下良好基礎。
(三)流程圖法
流程圖法是用特定的符號和圖形來描繪業務整個處理運行的過程,將業務憑證、文件和記錄的產生、傳遞、檢查、保存及其內在關系,用圖解的形式直觀地表達內部控制制度的實際情況。可以便于審計人員對某個業務的每一個環節的管理、控制情況進行審查。
(四)組織系統圖法
組織系統圖法是將被審計單位的各級職能機構、關系繪成一張圖,以反映被審單位組織機構運行情況的一種方法。通過這種方法可以了解被審單位組織機構設置是否健全、分工是否明確、管理職能是否發揮、信息功能傳遞是否暢通、管理是否科學。通過檢查被審單位的組織結構圖,審計人員可以從中了解企業的管理結構及其總運行情況,從而發現企業管理中的弱點,找出產生問題的原因,分清職責,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建議。
(五)金額法
金額法是指對難以定量分析的問題進行數量化,從而用貨幣數量來計算表述的方法,由于管理活動并不直接轉化為實物,審查中所發現的管理缺陷或得失往往比較抽象,不夠簡明、直觀。在管理審計中運用金額法,就可使所分析的問題具體化,企業管理人員能從中清晰地認識到改進管理工作與提高經濟效益存在明顯的關系。例如,企業因發展需要更新固定資產,有兩個選擇方案,購置或者租賃。選擇怎樣才較好?我們可以通過貨幣計量來分析,分別計算出購置發生的所有成本(包括機會成本)和租賃發生的所有成本(包括機會成本),將兩者的總成本進行比較,便可得出何優何劣的結果,而兩成本相抵的差額,就是改進決策后所得的經濟效益。選擇哪一個方案,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