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語言論文
作者:藍卡佳 單位:遵義師范學院
語言偏離是一個既古老又新穎的問題,新的媒體又催生了新的言語表達方式。“偏離”是指對常規的背離。在語言領域,王希杰先生把語言的規矩形式稱之為“零度形式”,對零度的超越,突破,違背便是它的“偏離形式”。時代的審美心理促使人們尋求新奇的言語創作;而對于成人來說,語言的偏離帶來了某種程度上的審美愉悅。但是當人們在參與這種言語創作并體會其新奇美感的同時,其負面影響也處處可見。作為師范成人教育的語言教學,語言的規范化因此成為一個不得不關注的焦點。當前言語形式的偏離,滲透到了現代漢語的音節、語素、詞、短語、句子、語體等方方面面,它還包括成人教育中師范教育語言的偏離。如文符并用,詞義變形,語法偏離,語體變異,以及語言暴力等。作為師范成人教育,我們培養的對象大多是基礎教育的師資,他們的語言規范直接影響到中小學生,所以,成人教育的語言教學關乎今后受教育者的語言規范與健康。
一、當代言語作品語言偏離的具體表現
(一)言語作品中語言符號的多元在當前的語言生活中,經常可見在中文字符的語流中間插符號。用不同語碼的視覺形象和諧音特征,再引進社會時尚元素,使語言形式多元。為交流方便,符號的使用也是各種各樣的。漢語拼音字母組合,如“MPJ”(馬屁精);諧音縮寫,如“FM”(followme跟我來)。還有一些表情圖形,如“(S—S)”表示貪心,“-9”表示舌頭舔著嘴唇笑。這種偏離,目的是制造形式上的視覺美感和語義表達的游戲因素,寓莊于諧,帶有很濃的成人語言使用的特點。
(二)具體語境中語義的偏離語義的偏離是語言偏離的一大表現,如“舊詞新義”現象。“舊詞新義”是指詞語在原有詞形和詞義的基礎上產生新的意義,且這一意義已經比較普遍地在語言中使用。如:當前普遍流行的“下課、陽光、充電、斷奶”等詞,都由最初的單義發展出一系列的新義,而且有相當部分新義有泛化的趨勢。如:“充電”,舊義“把電源接到蓄電池等設備上,使電池重新獲得放電能力”;新義“比喻通過學習補充知識,提高技能”等。新舊兩義都有“補充”這一動作行為。“斷奶”,舊義“指停止給嬰兒吃奶”;新義“比喻國家或上級主管部門不再予以經費支持,而讓其自謀生路”。新舊兩義都有“停止供應”的含義。由于舊詞新義的泛化,語義的主體發生轉移,很多不規范的臨時別解詞義也就跟著出現。如“大蝦(大俠)/青蛙(丑男)/神童(神經質兒童)/白骨精(白領、骨干、精英)/可愛(可憐沒人愛)”等(舊詞別解);“超女/酷哥”(詞義新解)。這一類語義偏離,作為一種流行和時尚,很容易由成人言語而泛化。這種現象對學生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我們的師范成人語言規范教學的一個難點。
(三)言語作品中語法的偏離言語作品中語法的偏離歷來就有,在古代的詩詞中也不乏其例。但是諸如“很中國、非常男女”等;又如“上課ing”、“今天玩得很high”等;又比如“他的衣服酷斃了”“你的頭發帥呆了。”這些非標準的語法形式逐漸在言語中出現,其泛化勢必對漢語的規范性造成破壞,也必將對學生正常的語言習慣的養成產生負面影響。這些現象也應該引起我們師范類成人語言教學的關注。
(四)言語作品中詞語跨語域使用的偏離由于社會生活的某些變化或人們的某種心理需要,在信息時代的今天,每時每刻都有大量反映各行各業變化和滿足人們心理需求的新詞新義和新的語用形式涌現出來。在媒體強勢的影響下,也會出現跨語域的詞語使用泛化。如:“她是學術屆的超女。”“/刪除煩惱/設置幸福//粘貼美麗心情/打印迷人笑臉”等。又如:“感情欠費/愛情停機/諾言空號/信任關機/美好不在服務區/生活徹底死機”等。大量的跨語域言語使用,能夠在成人語言中收到新奇而陌生化的審美感受,但是,作為師范教育的語言教學,如何來把握新奇與規范,時尚和標準,這也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五)語言暴力的言語偏離在成人言語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自覺的語言暴力。所謂“語言暴力”,就是指在教育過程中教育者以言語的方式責罰學生,用語言攻擊來傷害學生心理的行為。教師是成年人,而學生大多是未成年人,這就決定了教師語言的強勢和學生的被動接受。教師的語言暴力諸如有意識的責備,“你有沒有腦子呀。”“/你怎么這么笨。”等,這是最為普遍的一種語言暴力。其次是無意識的口頭禪“你真是無藥可救了”/“我受不了你了”“/笨蛋”“/弱智”“/真沒出息”“/白癡”等等帶有嘲諷、貶低、批評的語言。這些有意與無意的言語形式,會給學生帶來長時間難以愈合的心靈傷害。
二、語言的偏離與成人教育語言教學
(一)語言的偏離影響規范語言的學習和使用
作為一種交際工具,語言規范的主要標準是適應全社會大多數人的使用需要。當代言語作品出現的語言符號的多元,語義的偏離,語法的變異等,雖然在表達上有它獨特的表現力,但是從交際工具的全民性來說,其普及度在當前語言生活中還不具備。師范成人教育的語言教學,規范化教學應該是關鍵。成人師范教育培養的是師資,他們的責任是承擔基礎教育的語言教學。如果他們一味地模仿和追新逐異,規范語言的掌握和傳承將會是一個值得擔憂的問題,因此對于語言的偏離現象應該積極予以規范。語言符號的讀音規范、形體規范應該是基礎,教師基本技能的培養應該成為師范成人教育語言教學中的關鍵一環,因為這是最基本的內功。
(二)師范成人教育語言教學的規范化意識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師范成人教育的語言教學,首先應該給學員明確的是語言的規范化意識。我國早在1958年就開始實施語言規范化工作。2001年又正式頒布實施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各地也相應出臺了貫徹落實的相關法規,但是全國各地的響應程度并不統一,實施力度也不均衡。語言規范是社會全體成員在“自我調節”基礎上對語言生活現象的一種自覺管理。社會對這種自覺管理的態度應該是既要遵從人們的語言習慣,又要注重規范語言的示范作用,語言規范仍然需要行政手段的干預。各地教育主管部門和社會組織應該在立法干預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作為教師的搖籃———師范成人教育的語言教學更應該承擔起規范化工作的重任,強化語言規范,身體力行地做規范語言的捍衛者。在教育過程中,語言始終是最重要的工具。教師的教育語言也應該是遵循語言規律的職業語言。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師的語言能給學生帶來多方面的影響。教師的語言修養如何,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