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應用化學論文
作者:張太亮 陳馥 全紅平 戴姍姍 馬喜平 單位:西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學生人數劇增,實習效果明顯下降生產實習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合理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敬業精神。但隨著學生人數增多,生產單位的車間或研究室難以保證每個師傅指導一個學生,往往是一個師傅指導三五名學生,甚至更多學生,這樣學生在崗位上的實習多流于形式,以參觀為主,沒有進行實質性的訓練和培養,達不到實習的預期效果。
實習方式單一,影響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在實習過程中,由于安全是第一要素,單位一般不同意學生參與到具體生產過程中,與學生生產實習的宗旨相違背。學生基本上是被動的聽和看,走馬觀花,這樣學生對實習缺乏積極性,甚至有個別就學生把生產實習當作一次觀光機會。
近幾年來,應用化學專業在學生培養、實踐教學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探索出了適應于我校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生產實習教學模式。
(一)“產學研”合作實踐教育模式“產學研”合作教育是國際上共同發展的趨勢。以“研”為支撐,學校利用自身優勢,積極為企業解決技術和培訓方面的問題,使企業獲得利益。校企聯合,充分發揮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作用,以互利互惠為原則,使企業與學校、專業在技術上有機整合,學校為企業解決實際技術難題、職工培訓,企業為學校提供人才培養基地及實踐環節。同時,專業教師也可以通過技術研發提高自身的學術水平和實際應用能力,指導實習學生進行技術公關,突出實習效果。
(二)校企合作,建立穩定的實踐教學基地根據專業特點,采取“專業對口、就近原則”,與固井工程公司、油氣測試中心壓裂、酸化研究所、川中礦區、川西北礦區、鉆采研究院、采氣研究院、天然氣然研究院川西鉆探公司等多家油田單位進行了掛牌合作辦學,建立長期的實習基地,聯合培養人才機制。通過相對穩定的實習基地建立使生產實習教學長期穩定有序、健康發展,使培養的畢業生能夠很快適應現場生產,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整編實踐教學指導書,使實習具有目的性應用化學專業通過多年的實踐和穩定的實習基地建立,根據實習基地、專業特點編寫了專用的實習指導書,使學生在實習之前對單位、設備、相關專業、工程概念、作用機理等有一個基本了解,從而使學生在實習單位能夠很快地進行實習工作,做到實習具有目的性。
(四)合理利用整合實踐教學資源優化組合實驗設備、儀器。充分利用校內各種資源,優化資源組合,為生產實習做好更好的補充,應用化學專業依托學校國家級重點實驗室、油田化學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級化學化工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等實驗研究基地,組織學生了解、使用專業實驗研究設備。開展專業技術講座。由于學生生產實習之前沒有學習專業課程,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融入現場實習,實習期間,請經驗豐富的專家分不同的專題開展講座,讓學生能夠對專業知識有初步了解,從而在實習過程中能夠起到較好的效果。充分利用多媒體。實習之余,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現場生產過程多媒體課件,讓學生通過觀看了解油氣勘探開發過程及在此過程中應用化學知識的應用及工程問題的處理等,從而豐富學生的實習內容,提高學生的實習興趣。
(五)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實習模式由于專業學生人數較多,每隊有35~45人,這樣的人數對于在任何生產單位、企業實習都難以順利實施,難以取得預想的效果。因此在生產實習過程中,把國外學校、國內個別名校的實習模式與我校應用化學專業特點有機結合起來,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尤其是家本身就是石油單位的學生,可以在單位同意接收,發來接收函,在服從實習隊整體要求的情況下,按要求和實習內容自己聯系實習單位,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實習隊人數多的問題。
(六)建立系統實習考核模式生產實習實行“雙重管理,雙重考核”模式,即實習單位與實習隊共同管理考核。考核首先由實習單位填寫學生實習過程中的表現、所做的工作,并給出成績;實習隊根據實習過程、實習日記、實習報告、實習答辯等綜合評定實習成績。再把兩者成績按照不同權重綜合起來得到學生生產實習最后成績。此評定方法模式對于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均進行考核,體現了考核的公平、公開、合理性和對知識、能力的全面體現。實行幾年來,每屆學生對該考核模式都非常認同,也取得了好的實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