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電子技術論文
本文作者:何忠悅 單位:湖南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專業人才的社會需求分析
最近幾年以來,隨著全國高校的擴大招生,每年畢業生人數均屢創歷史新高,而且由于每年都有未就業的畢業生學生不斷累加,使得畢業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另一方面,許多新興產業,尤其是高新技術行業如電子行業和專業知識含量高的服務行業如信息業、咨詢業、金融保險業在迅速崛起,對勞動力的需求大大增加,但由于對勞動者素質要求較高,因而常常出現高技術高技能人員供不應求的情況。為進一步了解企業對應用電子類人才的需求情況,我們從2000年起就通過各種形式,對湖南、深圳、廣東等地幾十家電子和信息行業用人單位對應用電子技術專業人才的崗位能力、知識結構、素質結構、人才需求等要求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調查,從而了解本專業的人才需求狀況和用人單位對人才規格(能力結構)的要求。
從最近幾年我校電子技術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情況來看,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學生就業形勢基本穩定。畢業學生就業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一帶,主要原因是珠三角是我國電子信息行業的生產基地,目前又在全力發展,根據廣東省政府發布《廣東省電子信息工業2005-2010年發展規劃》指出,廣東省將建設7大制造基地:全球電子計算機制造基地、全球通信設備制造基地、全球家用視聽設備制造基地、全球電子元器件制造基地、軟件產業基地、汽車電子新興制造基地、娛樂玩具電子新興制造基地。因此,對電子技術人才的需求也將有更大的增長。
根據廠家的反饋意見和學生調查,得出的結論是我校原來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和行業發展狀況有不相適應的地方,主要是教學內容相對陳舊,實踐教學沒有能夠很快地跟上新技術的發展。如:在電視機已經發展到等離子體數字電視,電視、電影的制作都普遍數字化的情況下,還在使用上世紀80年代黑白電視機作為教學平臺講授黑白電視機原理與維修;在空調、洗衣機、電飯煲、電冰箱等家用電器都智能化的現在,還在使用機械定時分離洗衣機等老舊家電來進行講解;在表面貼裝元件大量使用和電子設計自動化的今天,還在給學生大量講解水泥電阻等分立元件使用和采用手工雕刻電路板的實踐。因此,原來的應用電子技術專業教學內容已經跟不上數字技術的發展。
高職畢業生大多就業在生產第一線,這當中有一些技術性的工作,如焊接、布線、裝配、調試、銷售及售后服務等。如果具備單片機、電氣設備、電力電子等方面知識,能力強的也可從事產品的改造、設計工作。另外,經銷、維修及技術服務也需要大量技術應用型人才,這給應用電子技術專業畢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用武之地。除了強調學生的基本知識、實踐能力,各公司企業對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夠培養的學生具有良好職業道德素質,能夠服從工作管理和安排,具有團隊協作精神。
電子行業的涉及面很寬,我們不可能把學生培養的面面俱到,否則只會一事無成,有所不為才能有所為。面對大好形式,我們要冷靜思考高職學生的市場定位,明確培養目標,縮小畢業生和社會短缺人才要求的差距。通過調查可以看出,電子行業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必須要具備的,另外,現代電子技術飛速發展,電子產品不斷更新,新技術層出不窮,我們培養的學生要有一定的超前性,否則就要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單片機技術已經相當成熟,要讓產品具有智能,就得用計算機或單片機控制,當然,現在并不是單片機一枝獨秀的時代了,PLD、ARM、DSP與單片機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局面,但我們仍要抓住目前最普及的單片機,其余的也要有一定程度的掌握,至少也要了解其發展及應用情況。另外,現代工廠廣泛使用PLC控制,這也是我們要考慮的一個重點。
課程不在于多而在于精,這是我們多年來體會最深的一點,只要有了一定的電子基礎知識,將電子某方面技能學精,確有一技之長,則可輕松就業。經市場了解的信息還有,現在從事閉路監控、綜合布線、集中布線的電子公司崗位也較多。多數公司招聘條件中強調要有幾年的工作經驗,這對于剛出校門的學生來說有點勉為其難,這也說明現在公司招聘的人員,應能立即頂崗,無需再培訓,這對學校的培養目標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校期間盡量按實際崗位要求進行強化訓練。
專業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和目標
根據教育部《關于在高職高專教育中開展專業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和《關于制作高職高專教育專業教學計劃的原則意見》精神,進行專業教學改革,培養創新能力強的應用型專門人才。在教學改革之前,我們首先轉變教育思想觀念,明確高職教育的基本特征,堅持為行業經濟發展服務的方向,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以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為主題,明確了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以創新精神和高職特色作為專業教學改革的基本思路,主動適應社會需求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以職業技術領域和崗位群的實際需要為出發點,制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方案;突出實踐教學環節,構建理論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和素質教學體系。體現了“新專業有新理念,傳統專業有新思路”的思想,加大力度改造傳統專業,努力建設培養高新技術人才的新專業,以提升專業教學改革的水平。
改革培養目標。因高職教育與傳統的高等教育區別較大,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根據社會的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求,確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以社會需求為導向來設置專業,圍繞電子行業經濟科技發展的需求開展專業教學改革,培養目標要突出職業技術教育的特征。培養將科學、工程、設計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高等技術專門人才,教授具有基礎性和共同性的專業知識,培養技術員、高級技師、市場營銷和企業基層管理人員、高新技術產業的高級智能工人等。這些人才都是生產、服務第一線具有多種綜合能力的從事管理和直接運作的高層次技術型應用人才。改革教育模式。改革傳統的不能緊密聯系社會生產實踐的、單一的教育模式,積極探索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規律。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兩大顯著特性:應用性和實踐性。因此,應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強調職業技能、技術應用和職業素質的培養,對理論基礎以“必需”、“夠用”為度;專業實踐課時所占比例較大,實驗、實習、實訓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主動適應應用電子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加強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走“產校結合、工學一體”的道路。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