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麻醉學論文
作者:汪濤 單位: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傳統教學方法的弊端
傳統醫學教育強調基礎與臨床各學科知識的完整性,過于死板地遵循傳統老三段教學模式(基礎、臨床、實習)。基礎理論和臨床課涉及到眾多學科,而且每個學科都十分強調各自學科知識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學生需要相當長的時期才能完成全部基礎課的學習,從基礎課到臨床課中間有一個很長的時間跨度,進入臨床課教學時學生們所學的很多基礎知識已經淡忘。比如,麻醉系實習生在進入臨床參與胸科肺葉手術麻醉時,基礎階段所學習的肺的組織學如氣血屏障結構、呼吸生理學、呼吸病理生理學如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等知識很多都已淡忘,在面臨如“單肺通氣時低氧血癥的處理”這些具體臨床問題的時候,常常由于基礎知識的薄弱而限制了臨床分析能力的提高。傳統的老三段教學模式的主要弊端體現在:①理論課的學習以大課講授為主,仍延續了灌輸式的教學模式;②理論課與臨床見習、實習存在時間差,課程銜接不連續,容易遺忘所學的基礎理論知識;③由于需要全脫產帶教,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不高;④長期的被動式接受灌輸式教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高[2]。
系統整合教學模式的應用
實行系統整合教學是改變上述狀況和實現基礎與臨床教學一體化貫通的重大改革舉措。它的特點是應用系統論的觀點重組、整合教學內容,遵循各學科間的內在聯系和規律,加強教學內容的滲透和融通;以器官系統重組課程內容,以知識點整合教學內容,以新進展更新教學內容,以臨床問題帶動醫學專業知識與人文社科、基礎醫學知識的銜接與滲透。它所強調的是系統模塊內各學科間的相互交叉與滲透,基礎學科之間及基礎與臨床學科之間的雙向滲透與重組[3]。
我院在麻醉學實習教學中以臨床麻醉亞專業為基礎,設立了7個模塊:①麻醉學總論;②泌尿外科麻醉;③骨科麻醉;④神經外科麻醉;⑤胸科及心臟麻醉;⑥產科麻醉;⑦小兒麻醉。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相應的7個系統整合課程小組。為達到課程縱向整合,加強學科間的融會貫通,按照整合課程的要求,各個課題組重新編寫了整個課程體系全部7個大模塊的課程教學大綱,打破學科界限,加強各相關板塊的有機融合。課時分布為臨床操作及技能培訓45%,學生理論自學20%,專題講座15%,PBL訓練5%,病案討論15%。將實習學生分為7個小組,在每個課程小組進行1個月的學習培訓。
以產科麻醉課程小組為例,該課程組的教師編寫產科麻醉實習教材,教材內容整合了組織胚胎學、病理生理學、婦產科學、麻醉藥理學、麻醉生理學、危重病學的相關知識。學生在為期1個月的學習期內,從事產科麻醉生產實習,下班后自學實習教材。學生邊學習,邊接觸病人,既可以及時理解、消化和應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又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再回到書本上尋找答案,在學習方法上逐步形成良性的循環。鼓勵學生在理論自學與生產實習中提出問題,及時與帶教教師交流,課程組教師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篩選出兩個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進行專題講座,并選擇一個在臨床中遇到的重癥產科病例進行病例討論。教學目標是實現基礎與臨床知識的貫通,使系統整合模塊教學內容成為有一條明確主線的一體化教學內容。這條主線就是以病人為中心、以臨床問題為導向、以提高臨床診治水平和能力為目的,模塊教學的所有內容都將圍繞著這條主線展開。從學生的反饋意見來看,學生對系統整合課程的認可度是非常高的,超過95%的學生認為授課效果優秀而且非常有必要推廣到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去。從學生畢業理論及操作考試成績來看,總體成績優于既往傳統教學模式教學的學生,說明采用系統整合模式對麻醉系實習生進行教學已初見成效。
結語
科技發展、社會進步和醫學模式轉變對高等醫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醫學教學改革最重要的是教學觀念的更新,將醫學基礎和臨床課程整合起來,形成相關內容的優勢互補,系統的教學形式已成為當今醫學教學的主流和發展方向[4]。系統整合教學模式有助于培養合乎時代要求的具有活躍思維能力和扎實臨床技能的醫學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