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預防醫學論文
作者:董菊 陳全良 李國春 秦蕾 王均琴 吳娟 單位:南京中醫藥大學
1.對預防醫學的認識。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723份,其中有效問卷691份,有效率為95.57%。由表1可知,被調查學生中,大部分學生認為預防醫學和其所學專業有關并對將來發展有幫助,分別占76%和65.7%,但對該課程興趣強的僅占8.8%,32.8%的學生對該課程興趣不強或沒有。
2.對預防醫學教學過程的評價。由表2可知,被調查學生中,73.7%的學生對本課程教學總體評價很滿意或較滿意;其中對多媒體課件的滿意率最高,不滿意度僅為0.6%;對本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以及教材的評價相對較差,不滿意率分別占6.5%、6.9%。
3.對預防醫學主要教學內容的評價。由表3可知,被調查的教學內容中,認為需要深入學習的,食物與健康部分的人數比重相對較高,為36.6%;比重最低的是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為14.5%。對各部分內容學習效果滿意情況的調查出現和上述相同的趨勢。被調查的教學內容中,認為較難理解和掌握的,統計學原理與方法的人數比重最高,為82.6%,其次是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而認為教學方法需要改進的,也是以統計學原理與方法的人數比重最高,為61.4%。4.對預防醫學的教學建議。采用開放式問句調查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教學的建議,結果有384人作出應答(有效調查人數691人),應答率偏低,約為56%。由表4可知,應答學生中,建議增加教學實踐性的學生人數最多,占各種建議人數的49.2%,其次是培養學習興趣,增加互動與討論。
調查發現,被調查學生大多認識到預防醫學的相關觀念與方法與他們所學的專業有一定關系并可能對未來要從事的工作有幫助,但仍有近1/3的學生對預防醫學課程興趣不強或沒有興趣,且有相當比例的學生表示學習這門課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這種現象出現的原因多方面的:首先,人們重治輕防的思想觀念還未能得到有效轉變,造成了不少中醫類專業本科生對學習預防醫學的意義和作用認識不足,他們認為疾病的預防與自己無關,作為醫生能治病、治好病即可,因而不重視該課程相關知識的學習;其次,目前本科生就業形式嚴峻,迫使很多學生不得不把很多精力放在考級拿證書、考研上,從而無暇顧及該課程(包括一些其他課程)的學習;此外,上述調查結果也表明我們目前的教學過程可能還存在問題,需要我們對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進行相關改革,以改變目前中醫類專業本科生對預防醫學缺乏興趣的狀況。在對教學過程滿意度調查中發現,73.7%的學生對教學過程總體評價較滿意或很滿意,其中對多媒體課件的滿意率最高,不滿意度僅為0.6%;對本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以及教材的評價相對較差,不滿意率分別占6.5%、6.9%。
目前,我校(包括其他一些中醫院校)該課程教學采用的《預防醫學》教材是西醫院校預防醫學專業下的不同分支學科內容的一個融合和簡化版,涉及內容較多,知識體系比較龐雜,既包括各種因素與健康的關系,又包括醫學統計學和流行病學等方法學內容,由于內容多,而學時數有限,有些內容就不能作為課堂教學內容,這讓學生對教材的適用性產生懷疑。并且教材內容中真正和中醫知識相聯系的部分較少,這可能是部分中醫類本科生對教材不滿的另一個原因。此外,調查發現,學生對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度不滿意度也較高。預防醫學本是一門應用型并且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沒有實踐,很多內容就會比較抽象、枯燥,難以真正的掌握。比如流行病學和統計學部分內容,沒有科學研究的實踐,對研究思路、數據分析等就不能很好的掌握。因此,現行的以課堂為中心、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方式就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需要,而增加實踐教學可能是提高中醫類專業本科生預防醫學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途徑。
本次調查發現,被調查的教學內容中,最需要深入學習的和學習效果最滿意的教學內容均為食物與健康,最不需要深入學習的和學習效果最差的是流行病學原理與方法,而最難理解和掌握的并且教學方法最需要改進的是統計學原理與方法。這些結果表明中醫類專業本科生樂意學習一些與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健康知識,而對一些方法學內容缺乏應有的學習主動性。原因除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等有關外,還與中醫類專業本科生的理科知識功底比較薄弱以及學習方法不正確有關。如醫學統計學內容的邏輯性強,需要理解的內容多,如果學生把學習重點放在背公式和公式推倒演算過程上,不但學的辛苦,而且很難學好。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改變學習其他醫學課程所用的記憶式學習方法,并多結合實際案例來介紹方法學內容,這樣可能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在對預防醫學的教學建議的調查中發現,應答者中有近一半的學生提出要增加預防醫學教學的實踐性,比如開展一些調研活動,開展實驗課學習統計軟件等;此外,還有較多學生提出要多增加互動與討論、多增加課外或生活中的案例等建議。這表明在今后的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創造條件,盡量使教學方式多元化,并使教學過程實踐化。可借鑒其他高校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的一些成功做法,通過案例、PBL教學法[1],或通過建立預防醫學實踐基地[2-3]等方式,使學生能主動參與到預防醫學教學過程中,從而達到提高預防醫學課程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