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婦產科論文
作者:潘健 王敏 范冬冬 王保龍 單位:安徽省立醫院 安徽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安徽省立醫院
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內比較采用t檢驗;組間資料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SNK檢驗。結果1組內比較各組紅細胞輸注前后Hb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表明采用輸注紅細胞懸液的方法治療產后出血患者,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Hb水平。
2組間比較產科正常妊娠組與其他妊娠組輸血后Hb差值比較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產科正常妊娠組與妊娠合并子癇組輸血前后Hb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婦科惡性腫瘤組與婦科非惡性腫瘤組輸血前后Hb差值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妊娠合并子癇組與其他妊娠組輸血前后Hb比較的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分析結果表明各組之間紅細胞懸液輸注后Hb的數值不完全相同。討論近年來成分輸血在臨床上已廣泛應用,是搶救和治療各種失血貧血患者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是改善和維持機體內環境平衡的重要措施,同時可減少輸血相關感染性疾病傳播的風險[4]。輸血已成為改善重癥患者和高危孕產婦預后、降低圍產兒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紅細胞懸液具有血液最主要的功能,用于提高血液攜氧能力,減輕貧血引起的缺氧癥狀。其不但能達到輸全血所能達到的目的和效果,而且與全血相比紅細胞懸液因去除絕大部分血漿、血小板和粒細胞等成分,因此發生非溶血性輸血反應也大為降低,適用于婦產科的各種急性失血。洗滌紅細胞是用生理鹽水反復離心洗滌紅細胞,除去白細胞或血漿,再用生理鹽水稀釋至其HCT為0.70,主要用于血漿蛋白過敏的患者。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約1.4×107例出血與婦產科有關,其中至少有1.28×105例患者死亡,婦產科患者中因出血而死亡的約占10%~60%[5]。對于產后出血應盡可能準確地測量和估計其失血量,這是輸血治療的基礎,而錯誤低估產后出血量將可能喪失搶救時機[6]。合理、有效地輸注紅細胞對于搶救母嬰生命、恢復母嬰健康、治療某些婦科疾病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婦科紅細胞輸注的適應證有以下幾種:(1)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2)宮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或中重度貧血;(3)宮外孕合并失血性休克或中重度貧血;(4)子宮、宮頸或卵巢惡性腫瘤;產科紅細胞輸注的適應證主要有:(1)產后出血;(2)胎盤早剝;(3)妊娠合并癥(如妊娠合并DIC);(4)前置胎盤。
當失血超過血容量20%~30%,血紅蛋白低于80g/L或紅細胞壓積小于0.24,且伴有臨床出血癥狀或活動性出血時,在擴容的基礎上補充懸浮紅細胞。一般1U紅細胞可提升血紅蛋白5g/L或紅細胞壓積0.015[7]。
本文將婦產科輸血分為產科正常妊娠、妊娠合并子癇組、其他妊娠組、婦科惡性腫瘤組與婦科良性腫瘤組,統計學分析顯示:各組輸血前后(Hb)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產科正常妊娠組與其他妊娠組輸血前后Hb差值、產科正常妊娠組與妊娠合并子癇組輸血前后Hb差值及婦科惡性腫瘤組與婦科良性腫瘤組輸血前后Hb差值均具有統計學意義;妊娠合并子癇組與其他妊娠組輸血前后Hb差值無統計學意義。妊娠子癇多發生于晚期妊娠和臨產前,妊娠子癇前期是一種嚴重的、多臟器功能受損的妊娠并發癥,其病理過程包括全身小動脈痙攣、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凝血/纖溶系統活性失衡、血小板激活,微血管內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由于動脈痙攣導致子宮胎盤局部血流灌注不足,胎盤床血管粥樣硬化,大量蛋白漏出引起低蛋白血癥,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血液濃縮、血壓波動幅度加大,使原本缺血缺氧的胎盤血管發生破裂出血導致胎盤早剝,引起大出血[8]。各組輸血療效較好,未見溶血性輸血反應及其他輸血不良反應。本研究采用輸注紅細胞懸液的方法治療產后出血患者,能迅速而有效地提高Hb水平。因此對于婦產科患者合理及時地輸注紅細胞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