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針灸論文
作者:董沛華 單位:山東中醫藥大學
診斷標準按照Pillsbury分類法[3]。Ⅰ級(輕度):主要皮損為黑頭粉刺,散發至多發,炎性丘疹散發,總病灶數10~30個;Ⅱ級(較輕中度):主要皮損為粉刺,并有中等數量的丘疹和淺在性膿疤,炎性丘疹散發,總病灶數31~50個,局限在面部;Ⅲ級(較重中度):主要皮損為深在性炎性丘疹和膿疤,總病灶數為50~100個,發生于顏面、頸部、胸背部;Ⅳ級(重度):主要皮損為深在性炎癥性丘疹和膿疤,總病灶數>100個,結節、囊腫>3個,容易形成瘢痕,發于上半身。
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符合尋常型痤瘡診斷標準;愿意接受針灸治療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同意納入本研究。排除標準:繼發于其他疾病者,如多囊卵巢綜合征、便秘、月經不調等;伴有心、腦、肝腎及造血系統嚴重疾病者及精神病患者。
方法
治療組針灸取穴:主穴:陽白、顴?、大椎、曲池、合谷、內庭、阿是穴。配穴:肺經風熱加少商、尺澤、風門;濕熱蘊結加足三里、三陰交、陰陵泉;痰濕凝滯加脾俞、豐隆、三陰交;沖任不調加血海、膈俞、三陰交。操作:諸穴均用瀉法,對于一些局部紅腫或痤瘡丘疹和膿皰比較大的可采用根部圍刺。刺絡拔罐穴位: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肝俞。操作:用三棱針點刺出血后加拔火罐,留罐10min左右。根據患者的胖瘦、虛實、病程長短酌情選穴并控制出血量。每周治療1次。
對照組服用維生素和抗雄激素類藥物:紅霉素0.25g,每日2次;安體舒通50mg,日1次。
統計學方法用SPSS17.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療效標準治愈:皮損全部消失,有暫時性色素沉著或輕度凹陷型瘢痕;顯效:皮損消退多于70%,后起皮疹少于4~5個;有效:皮損消退大于30%而小于70%,新起皮疹少于8個;無效:皮損消退小于30%,或無明顯變化,甚至加重。
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治愈12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6.15%;對照組治愈8例,顯效6例,有效2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0.00%。治療組治愈率和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討論
痤瘡又叫青春痘、粉刺、毛囊炎,是青春期男女常見的一種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癥。據統計,青春期男性有95%患有痤瘡,女性約有85%[3]。與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毛囊內微生物等有關。此外,缺鋅、胃腸功能紊亂、便秘等與痤瘡發病也有密切關系[4]。中醫學早在《內經》就有“痤”之記載。《素問•生氣通天論》曰:“勞汗當風,寒薄為?,郁乃痤。”肺主皮毛,肺與大腸互為表里,如果肺失肅降,那么大腸也可能傳導失常,導致大便困難;便秘又會影響人體排毒,毒素在體內越積越多,皮膚越來越差。如果肺熱上蒸,痤瘡、酒渣鼻、牛皮癬等癥狀也會不勝其擾。本病好發于顏面部,取陽白、顴?疏通局部經氣,使肌膚疏泄功能得以通暢。陽明經多氣多血,其經脈上走于面,取曲池、合谷、內庭清瀉陽明邪熱[5]。
大椎穴隸屬督脈,能瀉陽經實熱,阻止陽熱上行于面,起到直達病所的目的。背部刺血拔罐能疏通局部氣血運行,軟堅散結,瀉其血熱,加速新陳代謝,進而減少面部色素沉著。女性患者常因沖任不調,肌膚疏泄失暢所致,常伴有月經不調,并且隨著月經來潮明顯加重,甚至有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傾向,在皮膚科服用一些清熱解毒的苦寒制劑,最終導致閉經,經過一段時間的針灸調理,激素水平明顯改善,痤瘡會隨著月經的正常來潮而消失。西藥以抑制毛囊口上皮角化亢進和皮脂分泌、抗菌、抗感染、抗雄激素為主[6],通過抗炎、調理內分泌來改善病情,但是有一定的不良反應,可能會有色素沉著、男子女性化以及停藥反應等后遺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