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聲樂教育論文
作者:殷子晴 單位:沈陽音樂學院
從近年來各院高校招生情況來看,民族聲樂師資隊伍不斷的在擴大增加。在大量的中青年教師團隊中,有相當數量的教學者在國內各種比賽中獲獎。也基于這一點,是可以看到雖然作為教師自己本身具有一定的演唱能力,但在教學以及授課方面仍有待欠缺,需要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來促進我國民族聲樂的教育事業。目前,從國內整體比賽情況來看,從事民族聲樂的專業人員在綜合素質方面令人不太樂觀,這一點同時折射出了在其身后的文化素質、專業素質等方面的大致情況。因此,盡快提高中青年教師的專業素質是聲樂教學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其次,在中西結合的當今時代,洋為中用的標語提示下,我國民族聲樂的演唱原則成為了目前我國學術界共同探討的問題。因此,對于聲樂教學在相當程度上一貫地提倡繼承和借鑒西洋唱法,在這一點上,容易阻礙我國民族聲樂的發展道路使其停留在中西結合的初期探索階段。從而導致我國民族聲樂專業的演唱被評為“千人一聲”的說法。這一關鍵的問題就在于缺乏歌唱教學的整體觀念,因而進入一種誤區,對于科學的發聲方法判斷的標準也有不同統一。
關于科學的發聲方法,實質上不同的作品表現內容決定演唱風格的變化,或者也可以說民族聲樂的演唱風格本身具有多樣性的特點。根據地域、鄉土人情決定其演唱方法,最終的目的應該說都在強調演唱風格的多樣性,因此在教學上也就產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說,聲樂教師的演唱觀念在教學中極其的重要,這同時也是民族聲樂教師首要肩負的重要責任,這種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學理念的更新也是應對時代的需要。因此,筆者認為,教學的質量是其民族聲樂發展道路上的主要牽制,聲樂教學工作者不能出現市場化的現象,成為一名當代的專業民族聲樂教師,必須要求理論和技巧并重,包括專業素質、教學能力、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科研探索能力,這才是其必須具備的較全面的綜合素質。
民族聲樂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作為一個專業的民族聲樂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和素質是必不可缺的。首先,僅僅擁有純熟的演唱技巧和良好的聲音是不足以的,雖然良好的演唱技巧是聲樂教師必備的基本條件,但是對民族音樂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以及對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才能更好的把民族聲樂教學推向更高的水準。其次,聲樂教師可能不是歌唱家,但一定要是一個正確的歌唱者,以便的正確示范發聲方法。除此之外,高效合理的教學手段是決定和影響歌唱品質的主要因素。“歌唱品質也與歌唱者個人的性格、經歷、修養、興趣、思維、人生觀、世界觀等有直接的關系。在指導學生進行聲樂訓練時,教師要在經驗基礎上對學生的歌唱加以理性判斷,準確分析其存在的問題和影響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對癥下藥地確立高效合理的教學手段。”
1.專業技能對于從事民族聲樂教學,首要追求的是科學的演唱方法。對于發聲的技巧需要繼承傳統的演唱方式,但同時并不應采取排斥的態度面對某些外來的方式。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之上是其可以借鑒一些外來方式。由此,從事民族聲樂教學的專業人員必須以不排斥的態度,建立于傳統的根基而不斷地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教學。近年來,我國聲樂教育界尤其重視聲樂藝術與嗓音科學的二者結合,并且認為,聲樂訓練只有建立在正確地人體發聲器官運動自然規律的基礎之上,才有一定的合理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體樂器的潛能。這也說明了,若對科學的發聲方法缺乏正確的認識,就不能夠準確地把握對歌唱聲學的知識,只能停留在外在的聲音現象,不能合理科學地運作內在的本質,所以,這種觀念上的誤差是會導致對教學技能的影響,也就談不上對我國聲樂事業研究和發展的重要意義。因此,需在正確的觀念指導下,追求科學嚴格的民族聲樂技巧,才是一個當代的民族聲樂教師具備的首要條件。
2.對民族音樂的表現力不論是對于民族聲樂教師還是對學生來說,對音樂的理解力和表現能力應該不斷提高。在目前的教育體制當中,大多數的聲樂從事人員,特別是中、青年民族聲樂教師,缺乏對音樂的理解,多數人對民間音樂的了解僅限于課堂,并不能夠深入民間去體悟民間的鄉土人情。因此,在對于曲目演唱上必然缺乏一定的表現能力,要改變這種局面,必要的方案就是從教師的實踐活動方面抓起。首先應該在多方面去參加實踐活動,深入民風民情去直接感受曲藝的風格。不然,教師的感受能力只是浮于表面,演唱不出音樂的原生態也就無法指導學生正確的把握作品的演唱風格。只有在聆聽和實踐之中感受民族性,才能提高對聲樂演唱的感受力和表現力,這也是民族聲樂教師所具備的專業素質不可缺少的環節。
3.音樂理論知識的掌握目前,在聲樂專業中大部分的學生僅限于對專業課的重視,但對于音樂理論課很難再進一步的去探究。對于音樂史論了解甚少,對和聲曲式相關課程的了解也十分薄弱,致使在教學的過程中,不能夠全面地講解、分析聲樂作品的創作背景和作曲家的相關知識等等。因此,筆者認為,必須加強學習和盡可能地把握更多的音樂理論知識,學習傳統音樂理論。要想更好地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必須把握民間音樂的風格,才能將其運用在教學之中。
4.教學能力的高效教師在聲樂教學中,除了要注意充分發揮肢體語言的作用,還應傳授多方面的教育學知識,從多方面啟發、引導學生,盡可能地促使學生成為具有廣泛的知識以及藝術表現力強的民族聲樂人才。正如《談新時期民族聲樂教師素質重構》一文中所說:“聲樂課的教學目的是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學的實質就是師生合作、及時發現問題和動用有效手段逐步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發聲概念和基本方法。一名合格的民族聲樂教師不僅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還要有多樣化的手段和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拓寬自身的知識結構,掌握一定的組織、協調能力,還應具備敏銳的應變能力和有效實施多種教學手段的能力。”
民族聲樂教師隊伍的未來構建
教育的基礎功能即是直接提高所受教育者的潛在能力。因此,如果教育者沒有發揮和提高學生潛在的技能作用,必然是會阻礙民族聲樂領域的發展。此外,教育不僅是傳遞文化知識,同時要促使文化的延續和更新。在現今的聲樂教師隊伍中如何傳承和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事業是目前值得深思的關鍵問題。